山东博物馆(下)

张玮拍摄(谢却鲜花,诚纳点赞)

“杨氏容二斗铜壶”,汉,山东博物馆藏。 “齐大官南宫铜鼎”,西汉,2000年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鼎盖和鼎身口沿下各刻有铭文“齐大官畜南宫鼎”。</div> “鎏金铜当卢”,西汉,2000年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出土,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龙首错银木柲铜杖”,西汉,山东博物馆藏。 “铜鸠杖首”,汉,山东滕州东小宫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博茕”,汉,山东博物馆藏。<div>茕相当于今天的骰子,十八面体。</div> “青铜立鸟形博山炉”,汉,山东博物馆藏。 “绿釉陶灶”,汉,高唐东固河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绿釉陶厨俑”,汉,高唐东固河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绿釉陶井”,汉,1955年章丘普集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陶俑一组”,汉,山东博物馆藏。 “孙氏阙画像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1965年莒南县东兰墩村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阙右侧刻隶书一行“元和二年正月六日孙仲阳仲升父物故行丧如礼刻作石阙贾值万五千”,此阙是现存最早的刻有纪年的汉代石阙。</div> “麃孝禹碑”,西汉河平三年,山东平邑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碑下方刻隶书,右为“河平三年八月丁亥”,左为“平邑成里麃孝禹”,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汉碑。</div> “徐敏行墓壁画-夫妇宴享行乐图“,隋开皇四年,1976年嘉祥英山一号隋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div>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隋代墓室壁画。</div> “石人物俑”,隋,1976年嘉祥英山二号隋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戴风帽胡俑”,北朝,1986年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背箭箙俑”,北朝,1986年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披两当甲俑”,北朝,1986年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彩绘持盾甲胄武士俑”,北朝,1986年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黄釉陶凭几”,东魏,1972年高唐城关镇房悦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长沙窑青釉贴花双系执壶”,唐,山东博物馆藏。 “三彩双鱼瓶”,唐,山东博物馆藏。 “绞胎盘”,唐,山东博物馆藏。 “三彩壶”,唐,山东博物馆藏。 “三彩侍从俑”“三彩侍女俑”,唐,济南历城樊家遗址出土,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蝉冠菩萨像”,东魏,1976年山东省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北齐,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北齐,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杨瓒造塔”,唐天宝二年,原立于益都段村石佛寺,山东博物馆藏。 “铜菩萨立像”,隋,山东博物馆藏。 “铜菩萨立像”,隋,山东博物馆藏。 “太和二年铜造像”,北魏太和二年,山东博物馆藏。 “永安二年铜鎏金光背”,北魏永安二年,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铜佛像”,北齐,山东博物馆藏。 “玉雕童子像”,宋,山东博物馆藏。 “大官庄金墓壁画,金,济南历城大官庄金元墓葬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云月’白釉盘”,金,山东博物馆藏。 “达摩渡海铜镜”,金,山东博物馆藏。 “鎏金角形铜壶”,金,山东博物馆藏。 “红绿彩女俑”,金,1954年曲阜杨家院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红绿彩男俑”,金,1954年曲阜杨家院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哥窑灰青釉浅盘”,南宋,山东博物馆藏。 “胡人俑”,元,1955年济南东郊祝甸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白釉暗花玉壶春瓶”,元,1958年济南陈家庄元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白地黑花‘一琴一鹤’长方形枕”,元,山东博物馆藏。 “白地黑花‘一箭双雕’长方形枕”,元,山东博物馆藏。 “金镶灵芝纹白玉带板”,明洪武,1970年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朝服上衣下裳”“牙雕孔子六十五代孙笏板”“牙雕衍圣公朝参牌”,明,孔府旧藏,山东博物馆藏。 “手抄苏禄王碑文”,清,山东博物馆藏。 “温安家乘要录”,1934年,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开光寿字葫芦瓶”,明万历,山东博物馆藏。 “黄釉尊”,明弘治,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束莲纹大盘”,明宣德,山东博物馆藏。 “黄釉盘”,明正德,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莲纹缸”,明万历,山东博物馆藏。 “祭蓝釉盘”,清康熙,山东博物馆藏。 “茄皮紫釉暗云龙纹盘”,清康熙,山东博物馆藏。 “窑变釉螭耳瓶”,清雍正,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如意耳扁瓶”,清雍正,山东博物馆藏。 “斗彩缠枝莲纹折肩贯耳尊”,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瓶”,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牡丹凤纹尊”,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花卉八宝纹折肩贯耳尊”,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缠枝莲纹尊”,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湖绿地粉彩海棠式花盆”,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粉彩三孔葫芦瓶”,清乾隆,山东博物馆藏。 “红彩御题诗纹盖盅”,清嘉庆,山东博物馆藏。 “粉彩开光御题诗纹茶托”,清嘉庆,山东博物馆藏。 “青花开光御题诗纹茶托”,清嘉庆,山东博物馆藏。 “十一面千手观音铜像”,明,山东博物馆藏。 “铜菩萨像”,明,山东博物馆藏。 “铜菩萨像”,明,山东博物馆藏。 “铜佛像”,明,山东博物馆藏。 “铜佛像”,明,山东博物馆藏。 “铜佛像”,明,山东博物馆藏。 “龙虎塔残件”,唐,山东博物馆藏。 “银塔”,北宋,莘县燕塔第七层发现,山东博物馆藏。 “龙兴寺铜钟”,唐天宝年间,山东博物馆藏。 “菩萨像”,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罗汉像”,北宋,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菩萨像”,北齐至隋,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彩绘弥勒像”,唐武周时期,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彩绘弥勒像”,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贴金彩绘阿弥陀佛像”,唐武周万岁登封元年,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弥勒像”,唐武周久视元年,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佛像”,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贴金彩绘佛像”,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佛像”,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辟支佛像”,唐,济南长清灵岩寺辟支塔发现,山东博物馆藏。 “张海波造三尊像”,北齐河清元年,山东博物馆藏。 “路文助造背屏三尊像”,东魏武定二年,莱阳市一带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浮雕塔纹背屏造像残件”,北朝,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程旿造背屏像”,东魏武定八年,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造像碑”,北齐至隋,山东博物馆藏。<div>碑后题刻造像内容、姓名,祈愿“天龙八部国王帝主、州县令长师僧父母、檀越施主法界众生,同升上道。”</div> “贴金彩绘菩萨头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佛头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佛头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佛头像”,北齐,山东博物馆藏。 “菩萨像”,北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贴金彩绘菩萨像”,北齐,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彩绘胁侍菩萨像”,东魏,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彩绘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背屏三尊像”,东魏,济南市县西巷出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贴金彩绘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彩绘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佛像”,北齐,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青州市博物馆藏。 “孙宝憘造背屏三尊像”,北魏神龟元年,山东博物馆藏。<div>造像题刻“大魏神龟元年岁次戊戌三月丙辰朔廿日乙亥,青州高阳郡安次县人孙宝憘,敬造尊像一躯。仰资父母,又原居家眷属,现世安吉,一切群生,同归彼岸。像主孙宝憘恭敬供养佛时。清信女佛弟子房令妃供养佛时。</div> “贾智渊造背屏三尊像”,北魏正光六年,青州市西王孔庄发现,山东博物馆藏。<div>造像座题记“大魏正光六年岁次乙巳四月乙亥朔十九日癸巳,清信士佛弟子贾智渊、妻张宝珠等,并为七世父母,历劫诸师,兄弟姊妹,所亲眷属,香火同邑,常与佛会。“</div> “比丘惠辅造弥勒佛像”,北魏永安三年,淄博市临淄区发现,山东博物馆藏。 “背屏三尊像”,北魏,广饶县阜城店村发现,山东博物馆藏。 “比丘道休造弥勒佛像”,北魏孝昌三年,广饶县杨赵寺村发现,山东博物馆藏。<div>造像底座题刻“大魏孝昌三年季岁次丁未二月十五日比丘道休为一切众生敬造弥勒石像”“大魏孝昌三年正月二日奉诏建立皆公寺”,</div> 馆内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