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整理编写:无言宋宝昌<br></p> 春天里,在悠扬的葫芦丝乐曲声里,我又把熟悉的绿皮书打开,在字里行间寻找着心中的记忆和烙印。看着熟悉的文字和熟悉的乐谱,熟悉的声音在脑海流淌,五年的岁月化成一首歌、奏出一支曲。生活静好、优雅前行。 △有人说:精通一门乐器,任何年纪都是撩妹的绝技。 退休了,要怎样生活呢?这是老年人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我自己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要有一些日常活动来充实对自己来说每一天都是自己最年轻漂亮的日子,我要健康、快乐、优雅地老去。<div>退休的人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以前自己喜欢跟随季节的变化拍一些花和风景,这事可以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可以纳入自己的退休生活中来呢?经过家人和亲友们建议,经过自己考虑选择,我在退休后开始学习写毛笔字、开始学习吹葫芦丝。<br>在这个文章里只谈谈吹葫芦丝的事情。吹葫芦丝也是一种身体锻炼,也是一种养生方式。自己觉得养生不只是吃这一件事情,其实许多许多事情都是养生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养生应该不包括每日长时间地追剧、刷视频、玩手机,不是整天想着什么能吃和什么不能吃。生命在于运动,我的养生之道就是动起来,我把出门走走、培养个人爱好、学习一些新东西当作自己养生的功课来做,学吹葫芦丝就是锻炼身心的好方式。</div><div>下面的记录是我学习吹葫芦丝的笔记。如果你也喜欢葫芦丝,也许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br></div> △葫芦丝你会吗?请回答。我会一点。还有问题吗? <p class="ql-block">葫芦丝学习笔记包括绿皮书的重点内容。是个人根据李春华老师的《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绿皮书02年第1版)的章节顺序及内容要点,进行录入编写的。包括全部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的讲解介绍,算是我的一个小而全的小绿皮书。</p>附:葫芦丝 巴乌考级曲目目录(17年修订版和02年第1版) △葫芦丝与保存携带盒<div>葫芦丝放进保存携带盒里,携带方便,防潮防碰撞。<br></div> △葫芦丝-天然单肚葫芦紫竹音管葫芦丝 △葫芦丝<div>葫芦丝的主音管、高低音副音管、葫芦和中国结装饰绳。葫芦丝的主副音管和葫芦可以拆卸分离,方便保养和维修。</div> △葫芦丝曲,穿透心灵的旋律,舞动生命的丝音。 △葫芦丝曲轻柔圆润,天籁之音令人沉醉。 <h1><b>学吹葫芦丝小贴士</b><br></h1><h1></h1> <p class="ql-block">葫芦丝曲吹不难,<br>避免咕音第一关。<br>初学吹奏有方法,<br>音头吐气音尾断。<br><br>演奏技巧经常练,<br>叠打滑波虚指颤。<br>还有吐音腹颤音,<br>倚赠颤音历音连。<br><br>颤音二三倚赠短,<br>装饰音值主音含。<br>叠上打下二度音,<br>虚指颤音隔孔按。<br><br>连音线下气连贯,<br>历音八度一线串。<br>腹颤依靠腹横肌,<br>气流形成波动感。<br><br>上滑下滑指尖慢,<br>音阶跳跃音渐变。<br>上波下波手指舞,<br>二度音上波浪翻。<br><br>突酷嘟咕喉舌间,<br>音头清亮同音断。<br>单吐双吐又三吐,<br>大珠小珠落玉盘。<br><br>乐理知识学一点,<br>节拍也有强弱变。<br>附点顿音切分音,<br>快慢强弱有变换。<br><br>休止换气也关键,<br>听来音断意不断。<br>气息速度需控制,<br>起伏跌宕急舒缓。<br><br>葫芦丝音情连绵,<br>乐声流淌如丝般。<br>用情倾心吹一曲,<br>悠扬丝乐绕梁间。</p> <h1><b>请欣赏本篇配乐、葫芦丝的经典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b></h1> △葫芦丝我国民族乐器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的一首经典神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傣族乐曲,词作家、诗人倪维德作词。该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那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星,在如水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br>该曲以葫芦丝演奏的轻音乐版本最为常见,是葫芦丝十大名曲的第一名。本文配的音乐和曲谱就是我国著名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div>该歌曲以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老师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老师的版本最为经典。关老师的演唱就像绿宝石,于老师的演唱就像红宝石,都熠熠生辉、分外美妙。</div> △丝笛和鸣,“琴瑟”乐之。温润阳气,颐养身心。<div>“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br></div> <h1><b>李春华《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重点内容</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2020年2月开始翻看李春华老师的《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这本书,里边有许多新鲜的名词和概念,一时半会记不清楚。于是,我就把这些知识,按照书的单元顺序摘录整理编写下来,目的是记住和方便学习书中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按照我自己的理解,给书中的每一个“概念”连续的跨章节进行了编号,并标注了每一个“概念”在书中的页号。</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些内容是参考其它资料进行编写的,在绿皮书中找不到相应的文字。</p> <h1><b>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P1(1页)</b></h1><div>1、葫芦丝P1<br>葫芦丝是一种简单易上手的乐器,因为它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br></div> △葫芦丝常用的五个调性<div>葫芦丝常用的五个调性有:小D调、C调、降bB调、G调、F调。<br></div><div>高音:葫芦丝的个头越小(小D调、C调),声音越明亮尖锐;<br>中音:葫芦丝最常用的是降bB调;<br>低音:葫芦丝的个头越大(G调、F调),声音越低沉浑厚。<br></div> <div>△葫芦丝最常用的两个调性<br></div>降bB调和C调是葫芦丝中最常用的两种,成人初学一般选择降bB调,儿童初学一般选择C调。大概原因是降bB调孔距大一些较适合成人使用,C调孔距小一些更适合儿童使用。 2、演奏姿势<br>演奏姿势就好像是打地基,如果姿势不对会影响到后面的练习及演奏。演奏姿势不规范会带来低头、窝胸、双腿紧张、手形僵硬、按孔不严等情况。<br>演奏姿势主要包括对吹嘴的控制、手型、身体的姿势三个方面。身体不能太过僵硬,要自然,胸要挺直,手持乐器也要放松,手指按孔要准,如果不准就会走音。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br> △演奏姿势 3、气息的运用P3<br>吹奏葫芦丝与竹笛、长笛的气息不同。吹奏竹笛、长笛时低音的气流要轻缓、高音的气流要强。而吹奏葫芦丝时高音只能缓吹、低音的气流要强(除低音3)。相比之下葫芦丝就更简单一些,同时葫芦丝独特的音色让许多人喜爱。<br> △六种调性的葫芦丝全家福-天然葫芦紫竹音管葫芦丝 <h1><b>第二单元 入门练习P4</b></h1><p class="ql-block">4、常用指法</p><p class="ql-block">葫芦丝最常用的一个指法就是筒音作低音5的指法。筒音就是所有孔都按住之后所发出来的一个音。除此之外也有筒音作1、筒音作4、筒音作2等指法。初学者先学好筒音作低音5的指法。如果筒音作5是降b,那么筒音作1时就是F,筒音作2时就是降e,筒音作6时就是降A。</p><p class="ql-block">筒音作低音5的指法见下表。</p> △筒音作低音5指法表<div>上表中最右边和葫芦丝穿绳端为第1音孔。</div> 5、手指配合<br>葫芦丝的演奏要求手指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同时手指也需要紧密配合。手指不能太过僵硬,僵硬了在演奏每个音时就可能会有延迟的状况。手指抬起放开音孔也不宜抬太高,微微抬起即可,太高同样会影响演奏速度。音阶的练习就是训练手指的一种方法,音阶的练习过程中有音阶上行和音阶下行的训练,音阶上行时手指按照上图的指法表依次打开,保持手指弹性的同时不要僵硬。下行时同样依次把孔按上,下行按孔时用手指拍打音孔。<br> 音孔与对应手指(右手习惯):<br>第7音孔:左手拇指(主管下方)<br>第6音孔:左手食指<br>第5音孔:左手中指<br>第4音孔:左手无名指<br>第3音孔:右手食指<br>第2音孔:右手中指<br>第1音孔:右手无名指<br> △七孔葫芦丝结构图与说明 △七孔葫芦丝音孔与对应的手指 6、常用符号<br>下表列出了葫芦丝演奏的常见技法及其在乐谱中的符号。<br> △葫芦丝演奏的常见技法及其在乐谱中的符号 7、吐音P4<br>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br>吐音用符号“T”表示。<br>T也是单吐符合,表示此音要吐奏,可先用“tu”来练唱,吹奏时要像唱“tu”那样吹,避免用“hu”去吹。音头需用吐音吹奏。单吐的运用是为了把同度音清晰地分开,使每个音有颗粒感。在葫芦丝的演奏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个音在重复,如果单纯用气息,而不用舌头的话这几个音就会变得含糊不清。<br> 8、换气P4<br>换气用符合“V”表示。<br>当吹到“V”处时要快速地换一口气,初学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换气习惯。<br> 9、连音P5、P8<br>连音线用符号“⌒”表示。<br>连音是指在连音线下连在一起的几个音。<br>连音线的作用是把音与音连接起来,在连音线以内的音要做到连贯流畅不停地吹奏,连音线以内不换气,要一口气演奏完。连音线可以与其他演奏符号一起使用。<br> 10、气息练习P7<br>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乐器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葫芦丝、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的重要环节。<br>一般的吹奏乐器在演奏到高音时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强度,音越高力度要越强,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气。而演奏葫芦丝、巴乌时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中音5和6的吹奏只需较缓的气流即可。<br> 11、节拍与强弱P9<br>节律,音乐中强拍、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的节拍规律。常见节律有:<br>四分之二拍:强 弱 强 弱<br>四分之三拍:强 弱 弱 强 弱 弱<br>四分之四拍:强 弱 次强 弱 强 弱 次强 弱<br> △葫芦丝<div>传统的葫芦丝使用的材料是天然葫芦气室和竹子音管,竹子有紫竹、金竹等,色泽自然,古韵浓厚。<br></div><div>现在有许多新型葫芦丝的葫芦和音管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天然葫芦和竹子,如红木、黑檀、树脂、景泰蓝等。</div> 12、咕音与避免P9<br>产生“咕”音的原因<br>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br>大多数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音,严重影响吹奏效果。<br> 避免“咕”音的办法<br>怎样才能避免音头和音尾的“咕”音呢,其实解决“咕音”的方法很简单。<br>首先,解决音头的“咕”音。<div>大多数初学者开始时都是使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音,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强,发音才正常。大家只要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是一个爆发性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音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的力度,音头便清爽干净没有“咕”音了。<br>其次,解决音尾的“咕”音。</div><div>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低音5、6、7三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出现“咕”音,听起来特别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咕”音呢,因为当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这部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咕”音,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开,把气流断掉,余气依然保留在口腔里,然后把余气放掉,便可避免音尾的“咕”音出现。<br>总之,音头的“咕”音,可以用“吐”音来解决;音尾的“咕”音,可以用在最后一个音吹完后,马上把嘴巴张开,把余气放掉来解决。<br></div> 13、按孔与手形P13<br>用指肚按音孔,也就是手指第一个关节的中心点。用指肚按音孔不容易漏气,手指要放松不可按得太紧或太松,按得太紧或太松都容易漏气。<br>按孔的手型尤为重要,在保证手型美观的同时又要为了方便演奏。<br>正确的手型,应该是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地向里弯曲。要注意“适度”,如果手指过于勾曲或过于平直都会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紧张,影响其动作的灵活性和持久性,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也不要太低,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br> △按孔与手形 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要做到“通”、“松”、“空”。<br>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也不可忽视,其应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的应用更自由,可不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br> 14、顿音P15<br>顿音用符号“▼”表示。<br>用快速的吐音演奏,比原音符的时值要短,在音后面加上休止时间,音符演奏总时值不变。<br> △葫芦丝-青花瓷葫芦黑檀木音管葫芦丝 <h1><b>第三单元 气息练习P27</b></h1>15、渐强、渐弱P34<br>乐曲中的音除了高低和长短之分,还有强弱的区别,音的强弱对表达乐曲的情感起到关键的作用。<br>渐强用符号“<”(拉长的)表示、渐弱用符号“>”(拉长的)表示,在符号下的音要逐渐加强或减弱,吹奏时要注意气息控制。<br>注:符号“>”本身为重音符号,要求吹奏时要强而有力。<br> 16、循环换气P35<br>循环换气的符号是一个圆圈里面有个“V”字。<br>循环换气这种技巧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演奏过程中气息不够用的情况,使用循环换气可以不间断地演奏。<br>循环换气要做到鼻腔吸气与口腔呼气同时进行。正常我们呼气的时候是用胸腔或是腹部来把气往外挤,循环换气要做到先把气存在口腔中,再运用口腔的肌肉来向外挤出气息。这样鼻腔与呼吸通道就可以同时进行吸气。<br>循环换气的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在进行葫芦丝上的练习之前,可以做一些准备练习。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做分解练习,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将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颔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注意这个动作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肌肉相互配合、习惯这种动作。然后练习挤气与吸气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气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的把空气吸入体内,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在刚开始可以采用单音练习,这样可以使练习者的思维集中在肌肉与气流的配合上,葫芦丝的低音7还有1更容易吹奏,可以先练习这两个音。<br>循环换气的基本技巧是用虚指颤音的方法在音头位置换气。<br> △葫芦丝-景泰蓝葫芦红木音管葫芦丝 <h1><b>第四单元 手指练习</b>P37</h1>17、倚音P39<br>倚音就是在正常音符的左上角位置加上小的音符,然后用一个弧线符号连接在一起。<br>倚音的实际演奏也就是正常音前面加上倚音的音,如³◟2就是在音符2的左上角加上小的3,第一个3就是倚音,演奏时就变成32了,只是这个倚音3的音值要短,根据标记的音值演奏,倚音加本音的时值同样还是等于原来一个本音的音值。<br>倚音在葫芦丝这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通常会用滑音来演奏,以此来突显葫芦丝的风格特征。<br> <p class="ql-block">18、颤音P41</p><p class="ql-block">颤音是在本音上方加上符号“tr”表示。</p><p class="ql-block">颤音要求在一个音的时值内添加多个音,颤音类似于波音,要求从本音出发再到上方二度音或小三度音,并且多次重复,最后回到本音上。</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给3加上颤音,实际演奏效果变成3535353。重复的次数并没有要求,只要还是在原来一个音的时值范围内即可。手指快的可以多点,慢的少点都行。</p><p class="ql-block">遇到半音阶时使用小三度音。</p> <p class="ql-block">19、打音P43</p><p class="ql-block">打音用一个像是提手旁的符号“扌”表示。</p><p class="ql-block">打音是通过拍下它的下方二度音或小三度音来实现的。打音使用的特点与单吐相似,一般出现在重复音的时候才使用打音。两种不同的方式产生出两种不同的效果与风格。</p> 20、叠音P43<br>叠音用一个像“又”字的符号表示。<br>叠音就是在音的前面加一个它的上方二度或小三度音。叠音一般在葫芦线演奏过程音由低往高走时,在音阶上行时候才会出现。举个例子,在演奏123时,我们在3上加叠音,就变成1253,加了上方小三度音是5,但是这个5的时值是很短的,一闪而过即可。所以说叠音的实际演奏效果就像是加了一个倚音。<br> △葫芦丝-全树脂仿制各种材料的葫芦丝 21、上滑音P46<br>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主要是用于两个音之间的过渡。<br>上滑音用符号“↗”(向上弯的弧线箭头)表示,是滑音的一种。上滑音用于从低音向高音过渡。<br> 22、下滑音P46<br>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主要是用于两个音之间的过渡。<br>下滑音用符号“↘”(向下弯的弧线箭头)表示,是滑音的一种。下滑音则是用于从较高的音向较低的音过渡。<br>滑音也是构成葫芦丝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在葫芦丝曲目中大量运用了滑音,吹出了滑音就是吹出了葫芦丝的感觉。当然两个音之间的过渡要求圆滑不要颗粒性时多使用滑音。<br> △葫芦丝全调性-十二种调性的葫芦丝 23、虚指颤音P47<br>虚指颤音用符号“゚﹋﹋”表示,有点像小蝌蚪,前面一个小圆圈,后面一个波浪线。虚指颤音的作用与拉弦乐器的揉弦技巧一样,使声音产生波动,丰富演奏情感。主要的作用是在演奏长音时为了避免长音太过单调。<br>虚指颤音在葫芦丝演奏技巧中最具傣族民间风格,虚指颤音也叫隔孔打音,还叫做指震音,它不同于一般正常的颤音,它在本音位置的下二孔(隔一个音孔)平稳地打孔(或者打半孔,或者在音孔上煽动),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时的效果。<br> 常用虚指颤音按孔指法: <br>每个音的虚指颤音都不一样,以全按筒音作低音5为例:<br>当吹奏1时用下手中指匀速拍打第二孔;或用下手无名指匀速拍打第一孔; <br>当吹奏2时用下手食指匀速拍打第三孔;或用下手中指匀速拍打第二孔;<br>当吹奏3时用上手无名指匀速拍打第四孔;<br>当吹奏5和6时都用上手中指匀速拍打第五孔。<br>(虚指颤音按孔指法还有于此不完全一样的说法)<br>筒音作低音5时的虚指颤音指法如下表。<br> △筒音作低音5时的虚指颤音指法表 24、腹颤音P47<br>腹颤音用符号“﹋﹋”表示,符号中少了虚指颤音符号前面的小圆圈“゚”。<br>腹颤音有的也称气颤音,因为它是依靠气息的有规律的强弱交替变化而形成的水纹一般的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横膈膜肌有弹性地颤动,使气流波浪式呼出,形成自如微妙的波动感。腹颤音在葫芦丝的演奏中可根据感情需要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br> △改良型葫芦丝-加三键葫芦丝<div>加三键葫芦丝有纯正的中音4,还有中音7和高音1。<br></div> <h1><b>第五单元 用舌练习P51</b></h1>25、单吐P51<br>单吐用符号“T”表示<br>单吐在乐谱中的符号有两种记法,一种常用的符号像是英文“T”,另一种是倒三角“▼”符号,T用于连吐,▼更常用于短吐或顿音,标记在音的上方,单吐技巧是用舌头在口腔中念一个“吐”字。短吐特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要求发音缩短原音符的时值,音符总时值不变。连吐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时值,气流似断非断。<br> 26、双吐P51<br>双吐用符号“TK”表示<br>双吐是相对单吐来说的。双吐的演奏符号是TK。双吐是为了提高气息控制的速度,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可以更快速地演奏音符。双吐就是在原来的单吐后面加上一个“苦”字,在口腔里用舌头念“吐苦”、“吐苦吐苦”。双吐就是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要求每个音有颗粒感,做到每个音都清晰、时值均匀、颗粒感明显。<br> 27、三吐P51<br>三吐用符号“TTK”、“TKT”表示<br>三吐是单吐与双吐的结合体,三吐一般有两种情况,它与节奏有关。一种是前八分后双十六分音符“TTK”,另一种是前双十六分后八分音符“TKT”。演奏效果与前面的单吐、双吐一致,只要结合起来用即可。<br>练习吐音注意:<br>(1)有些乐谱中没有标明吐音符号,可根据老师指导来采用;<br>(2)舌头的动作要灵活,要做到干净有力;<br>(3)双吐和三吐要加强“苦”音的练习。<br> △改良型葫芦丝-加五键葫芦丝<div>加五键葫芦丝的音域从低音2到高音2。</div> <h1><b>第六单元 全按作1.4.2的练习P57</b></h1>28、全按作1的指法表(包括低音6)<br> △全按作1的指法表 29、全按作4的指法表(包括低音2) △全按作4的指法表 30、全按作2的指法表(包括低音7) △全按作2的指法表 △改良型葫芦丝-九孔葫芦丝 <h1><b>第七单位 独奏曲P63</b></h1>一、初级乐曲P63<br>二、中高级乐曲P74<br>三、通俗乐曲P127<br> <h1><b>第八单元 强化练习P142</b>(此页数与版本有关)</h1>气息、手指、舌头强化练习。<br>一、手指强化练习P142<br>主要训练手指速度、双指配合及大音程演奏和薄弱指头。<br>1、低音3强化练习P145<br>2、颤音强化练习P146<br>3、波音强化练习P147<br> 31、波音P147<br>波音符号像个短的锯齿波浪“~”。<br>波音也是在音的演奏过程中加的装饰音,其实也是很短的颤音,可使旋律富于动感和跳跃性,使音乐的情感更加丰富。<br>波音有上波音和下波音。<br> <p class="ql-block">(1)上波音</p><p class="ql-block">是由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快速交替演奏1-2次,就是在本音前面加上两个音,一个本音,一个上方二度音。例如:5加上波音就是565,从本音5出发,再到上方二度音6,再回来本音5。</p><p class="ql-block">遇到半音阶时使用小三度音。</p> (2)下波音<br>是由本音和下方二度音快速交替演奏1-2次。如:6加下波音就是656。<br>波音是从本音出发也是结束在本音上,波音的实际演奏效果相当于在本音前方加了两个倚音。<div>遇到半音阶时使用小三度音。<br></div> 二、气息强化练习P149<br>主要训练换气技巧,当换气时余气太多,要先把余气释放,再吸气。要掌握好气息运用,科学用气,恰到好处。<br>1、音尾弱收练习P149<br>2、释放余气练习P149<br>释放余气演奏提示P150:<br>(1)遇到休止符时,可先把余气释放,进行换气。当然,在不需要换气的地方可以连续演奏。<br>(2)释放余气的技巧应根据乐曲适当运用。<br> 三、舌吐音强化练习P150<br>1、单吐练习P150<br>2、双吐练习P152<br>念字法P152<br>3、三吐练习P156<br> 四、移植曲三首P158<br>五、李春华创作作品P162<br> 附录一:指法表P177<div>见要点4、28、29、30。</div><div>附录二:常用符号表P179</div><div>见要点6。</div> △改良型葫芦丝-十孔葫芦丝 <h1><b>《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练习曲(比较熟悉的曲目)</b></h1><h1><b>目录:</b></h1>第二单元 入门练习<br>《我是一只小羊羔》英国儿歌P9<br>《粉刷匠》波兰儿歌P12<br>《阿里郎》朝鲜民歌P17<br>《欢乐颂》贝多芬曲P22<br>《四季歌》日本民歌P23<br>《新年好》英国儿歌P23<br>《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波兰儿歌P23<br>《红河谷》加拿大民歌P24<br>《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内蒙P26<br>《四季调》贺绿丁曲P26<br>第三单元 气息练习<br>《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P30<br>《摇篮曲》舒伯特曲P31<br>《北风吹》马可、张鲁曲P31<br>《康定情歌》四川民歌P31<br>《沂蒙山好风光(小调)》山东民歌P32<br>《阿瓦人民唱新歌》杨正仁曲P32<br>《马兰花》雷正邦曲P33<br>《桔梗谣》朝鲜民歌P33<br>第四单元 手指练习<br>《映山红》付庚辰曲P41<br>《摇篮曲》东北民歌P45<br>第五单元 用舌练习<br>《卖报歌》聂耳曲P53<br>《新疆舞曲》新疆民歌 王洛宾改编P54<br>第六单元 全按作1.4.2的练习<br>《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编曲P58(全按作1)<br>《傣寨情歌》哏德全编曲P61(全按作4)<br>《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P62(全按作2)<br>第七单位 独奏曲<br>一、初级乐曲P63<br>《婚誓》雷振邦曲P63<br>《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杨菲曲P63<br>《月光下的凤尾竹》施光南曲P64<br>《星星索》印尼民歌P70<br>《甜蜜蜜》印尼民歌 刘思军改编P72<br>二、中高级乐曲P74(修订版比老版增加了部分乐曲)<br> 略<br>三、通俗乐曲P127(修订版没有此部分乐曲)<br>《军港之夜》刘诗召曲P127<br>《但愿人长久》梁弘志曲P127<br>《涛声依旧》陈小奇曲P129<br>《萍聚》罗大佑曲P129<br>《女人是老虎》张千一曲P131<br>《绿岛小夜曲》周兰萍曲P132<br>《妈妈的吻》谷建芬曲P133<br>《昨夜星辰》张勇强曲P134<br>《一剪梅》陈召曲P135<br>《沧海一声笑》黄沾曲P135<br>《月朦胧鸟朦胧》古月曲P136<br>《高山青》台湾民歌P137<br>《祈祷》三阳曲P138<br>《雪绒花》[美]R.罗杰斯曲P138(全按作1)<br>《哦!苏珊娜》[美]S.福斯特曲P139(全按作1或低音5)<br> △改良型葫芦丝-加五键葫芦丝 <b>葫芦丝 巴乌考级曲目</b><br>《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李春华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修订版)2017.7第1版<div><br>一级:<br>金孔雀轻轻跳 任民曲P44(02年版同页)<br>婚誓 雷振邦曲P63(同)<br>马兰花开 雷振邦曲P33(同)<br>打水姑娘 傣族民歌P20(同)<br>小夜曲 许国屏改编P15(同)<br>望春风 邓雨贤曲P50(同)<br>映山红 傅庚辰曲P41(同)<br>二级:<br>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竹非曲P63(同)<br>会唱歌的金葫芦 杨建生曲P66(同)<br>人们向往的地方 卫明儒曲P72(同)<br>摇篮曲 东北民歌P45(同)<br>三级:<br>月光下的凤尾竹 施光南曲P64(同)<br>祝酒歌 勒则曲P66(同)<br>紫竹调 苏州民歌P59(同)<br>花满楼 李春华曲P155(02年版P176)<br>四级:<br>湖边的孔雀 杨正玺曲P79(同)<br>瑞丽美 卫明儒曲P76(同)<br>景颇山 林荣昌曲P90(同)<br>版纳之夜 曹鹏举曲P81(同)<br>美丽的金孔雀 杨建生曲P82(同)<br>五级:<br>月映竹楼 李炳成曲P122(同)<br>月夜 龚炳成曲P83(同)<br>节日的德昂山 龚家铬曲P80(同)<br>幸福日子 张汉举曲P84(同)<br>清清玉湖水 李春华曲P78(同)<br></div> 六级:<br>竹林深处 龚全国曲P94(同)<br>侗乡之夜 杨明曲P87(同)<br>小卜少 杨一丹曲P120(同)<br>竹楼情歌 李海曲P86(同)<br>多情的巴乌 张汉举曲P75(同)<br>彝乡小调 赵兴全曲P103(同)<br>七级:<br>月夜思乡 陈佳定曲P116(同)<br>拉祜情 谭学金曲P125(同)<br>哈尼情歌 陈铼曲P105(同)<br>八级:<br>傣乡情歌 王亚军曲P113(同)<br>渔歌 严铁明曲P88(同)<br>阿昌情深 林荣昌曲P117(同)<br>欢乐的嘎光 杨正仁、王震曲P119(同)<br>蓝色的香巴拉 李春华曲P146(02年版P168)<br>九级:<br>芦萧情 陈勇曲P114(同)<br>春到草原 严铁明曲P93(同)<br>欢乐的泼水节 周成龙曲P107(同)<br>赶摆 尹懋全曲P96(同)<br>打跳欢歌 李春华曲P141(02年版P162)<br>金色的孔雀 于天佑曲P98(02年版同)<br>木鼓神韵 李春华曲P150(02年版P172)<br>欢歌炫舞 李贵中曲P133(02年版无)<br>十级:<br>迷人的葫芦萧 杨建生曲P94(同)<br>雪莲花开 李春华曲P144(02年版P166)<br>灞柳情 王厚臣曲P131(02年版无)<br>牧歌 李镇曲P91(同)<br>梨花雨 李春华曲P156(02年版无)<br> <br>1、<br>2、该曲目参照“上海音乐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考级曲目拟定。<br> <p class="ql-block">注:本篇记录的是李春华老师的《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绿皮书02年第1版)的内容要点,是自己在2020年2月开始整理编写的,边看书边整理边试着练习,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把绿皮书翻了几遍,一点一点地做出了一个word文档。</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8日制作了美篇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5日重新整理编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借以配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