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幽深之处。

史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潮汕有句俗语:茶三酒四踢桃二。意思是说,闲聊品茶最好是三人,喝酒聊天最好是四人,游乐最好是俩人。退休后,避免打扰别人,约上一个朋友,就近观光,别有一番情趣。每次出行,多则一天,少则几个小时,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在平凡中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美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氏祠堂圣旨亭,孝感文化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王氏祠堂圣旨亭,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历史的厚重,其幽深之美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氛围,这种氛围正是幽深之处藏大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记载:王大宝,字龟元,宋哲宗(赵煦)绍圣元年,甲戌(1094年),出生于潮州府、登赢都、汤头村(现潮州市归湖镇汤头村)。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申戊(1128年),王大宝三十五岁,他“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逊龙头”而榜眼及第。在潮州市太平路南门义井附近曾建有一表旌王大宝的“榜眼亭”,亦叫红亭,但在解放初已拆毁了,只有王氏子孙拍下的一张存照,其形状与王氏祠堂的“圣旨亭”极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柳岗王氏祠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建炎三年。这座祠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双叠塔作为石柱础的“圣旨亭”大门,明代叙事诗碑和清代“文魁”匾额,无不彰显着它的独特魅力。对于研究潮汕古建筑和潮汕历史名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宝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沟村里复古桥,千年友谊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与吴复古仍常交往。当时,吴复古在麻田寺当住持僧,麻田山下是直浦都,滨临榕江,溪涧密布,民众往来不便,遂倡建桥,以利民众。吴复古专程到惠州访苏轼,并述及在金沟乡建桥一事,苏轼深表赞同,并应远游之请,亲笔题写“复古桥”三字。如今,金沟乡的民众见到复古桥,就想起了吴复古与苏轼交往的美丽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复古桥附近有一颗古树,巨大的树根系统仿佛是大地的脉络,延伸向未知的深处,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艺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幽深之处古雪岩 别有洞天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静静地站在古建筑门前,倾听历史的低语。这种人与建筑的和谐共处,正是幽深之处藏大美的最佳诠释。</p> <p class="ql-block">  石头上的龙嘴里清水静静地流淌,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神话的世界,龙与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红色屋顶下的建筑物显得庄重而神圣,在这里,人们心灵得到净化。幽深之处藏大美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双溪明月石井岩 古老传说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光绪版《潮阳县志·卷八寺观》有一段记载:“三峰寺,在邑西北六十里石井山,石室天成。前临大江,开自宋政和年间。石上勒有峰梅洞三字。相传建寺时,石室有一穴,每晨出米足供一日之炊。凡舟过江必投米于水,不投舟即阻风不行,米从穴中出。寺成,其米遂绝,舟人亦不投米于水中矣。” </p><p class="ql-block"> 双溪嘴是榕江南河、北河交汇处,水面开阔。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依赖风力、水流航行的小木船看起来有无可回避的风险,沉船出事的概率应该不小。 石井岩就在距离双溪嘴不到10公里的石井山上,站在大雄宝殿前,可以清晰地看到双溪嘴。遥望绕寺而过的浩淼榕江水,有谁不会生发出无穷的感慨呢?于是把两者联系起来并不复杂。 县志文本的解释是为了彰显某种神秘力量在起作用,目的是为了“建寺”侍奉佛祖等神圣。对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有南方人的主食足够多的稻米是多么重要啊,有了饭吃就有使不尽的力气,建起寺来速度才快。但米又不会平白无故出来,于是才出现凡是船只经过必须自动把米倒进水中,否则就走不了了,相当于某种国家建制的税收或是海盗劫掠的隐晦表达。结尾处寺建成了,船不用投米了,洞穴也不再出米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流传于榕江两岸的一句俗语:“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也有人干脆说:“有人沉船,有人入米”,意思是说“好了风湿,害死芒卿”。就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普通话叫做有人欢喜有人忧。</p> <p class="ql-block">  站在石井岩远眺榕江双溪嘴,遥想黄鹤楼,有点武汉三镇的感觉。远处的白色桥横跨水面,大自然的美丽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即使天空有些灰暗,也丝毫不影响景色的整体美感。</p> <p class="ql-block">  城市的全景展现在眼前,山丘、农田以及建筑物构成了这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这种美深藏在城市的幽深之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旅游何须远去,大美就在身边</b></p> <p class="ql-block">  来回行程几十公里,用时三个多小时,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文化的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