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咸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渭北东西百余公里的高原上.留下了汉唐梁朝众多帝王的陵墓,分布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等27个帝王的陵墓和256个陪葬墓。举目陵冢累累,一字排列,形成了极其壮观的陵墓群。</p> 乾陵 <p class="ql-block">乾陵,是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乾陵的外围有两道城垣,内城是核心区域,一圈围墙把梁山围起来,四面各开了一扇门。南侧的朱雀门外有阙楼,阙楼前左右两侧立有无字碑和述圣纪碑。阙楼后面还有六十一番臣的石像。朱雀门内原本有献殿,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只有清朝时陕西巡抚毕沅立的“唐高宗乾陵”碑。</p> <p class="ql-block">神道,是古代皇家陵墓建筑形式,体现了古代风水理念。其走向和布局依据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与周边的山川形胜巧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神道两边,有各种石像生,比如鸵鸟、翼马、仗剑石人,个个都高大威猛。南门前还有一对守门坐狮,霸气侧漏。</p> <p class="ql-block">朱雀门阙楼</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无字碑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p> <p class="ql-block">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p> <p class="ql-block">述圣纪碑,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功德碑。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部分所组成,所以,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蕃臣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据说与多次地震损坏有关。</p> <p class="ql-block">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p> <p class="ql-block">神道前东西两侧有乳阙,其实是乾陵的第二道阙,建在东西两个不平行的山体上,形似少女的乳峰,也叫乳台。从乳阙继续向南2.8公里,才是乾陵神道的起始点。起始点东西两侧也有阙楼,这是乾陵的第一道阙。</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题乾陵碑,为了一睹“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郭沫若曾在1960年提出开挖乾陵的申请,但周总理做出了:“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p> <p class="ql-block">御史陕西巡抚毕沅题 唐高宗乾陵碑,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人,博学多才,经史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毕沅在任陕西巡抚的时候对于陕西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乾陵的规模真是宏大,气势雄浑,完全体现了大唐的雄风。站在梁山山顶,远眺可以看见太宗的昭陵九嵕山,俯瞰关中平原,向北还能远望黄土高原的边缘。真的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其中包括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三人。时间关系,这次就顺便去了懿德太子墓。</p> 懿德太子墓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墓,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太子妃裴氏的合葬墓,也是唐高宗乾陵的陪葬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唐大足元年(701年10月8日),邵王李重润与妹夫魏王武延基被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诬陷私下议论武则天内帏之事,武则天震怒,将李重润与武延基杀害,时年十九岁。唐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复位后为李重润平反昭雪,追赠其为皇太子,谥号“懿德”。</p> <p class="ql-block">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起标志或装饰作用的大石柱。懿德太子墓石柱,现存1对,青石质,圆雕。柱身为八棱柱形,残损严重。</p> <p class="ql-block">拄剑石人像</p> <p class="ql-block">阙楼遗址,阙楼,设置于宫殿、陵墓前,一般在墩台上修建亭楼,故称阙楼。为礼仪性建筑,分为门阙和角阙。懿德太子墓前设置阙楼1对,内城四角亦建有阙楼。</p>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墓全长100.8米,为斜坡土洞砖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等八部分组成。甬道后一道石门,门楣已破损,据考证是盗墓贼所为。</p> <p class="ql-block">墓道</p> <p class="ql-block">壁龛</p>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墓石椁,造型为唐代标准的庑殿式三开间大殿,由大小不同的34块墨玉石组合而成,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大的石椁之一。石椁的内外壁及立柱上均用阴线刻有精美的人物和门、窗、鸟兽、花卉等,是一件精美的大型石雕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甬道</p> <p class="ql-block">墓道壁画,这些壁画堪称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中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墓虽经盗掘,但仍出土哀册11片、俑类比较完整的905件、金、铜、铁、陶器以及各类生活用品数件,较为完整的壁画40幅,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p> 茂陵 <p class="ql-block">茂陵,位于咸阳东北,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茂陵的修建历时长久,耗资巨大,建筑宏伟;气势非凡,宝器呈彩;占地千亩,林深景幽。虽经两千年风雨剥蚀,亦然风彩光华不减,是西汉帝陵中最宏大壮阔的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尽管茂陵经历了多次盗掘,但被大规模盗掘的仅仅是茂陵陪葬品的一部分。茂陵墓室众多,机关重重,很多墓室盗墓贼根本无法进入。因此,茂陵虽然被盗了2000多年,但蕴藏的价值仍然是不可胜数的。</p> <p class="ql-block">现在茂陵只能看到简单的神道和墓碑了,其他都被保护起来,茂陵博物馆在陪葬的霍去病墓区。</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时期(前117年),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葬茂陵东侧1千米处,墓象祁连山。</p> <p class="ql-block">霍去病墓,为了纪念他的赫赫战功,汉武帝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形似祁连山的墓家,并且在其中安置了各种大型石刻,其中尤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茂陵博物馆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池塘、树木花草,如园林般。</p> <p class="ql-block">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工匠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蜷曲,作狼狈挣扎状,蓬松零乱的须发,更显得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跃马,体形与石块的天然形状配合得十分妥贴,马的胸前用"分层减地"法雕凿成型,其它部位则运用线刻技法,最精彩生动的是马的颈项,弧度与筋肉紧绷的质感,似乎在调动全身的气力,昂扬摆拔,突出了整体。</p> <p class="ql-block">汉代图腾</p> <p class="ql-block">览胜亭,居于茂陵博物馆之颠,前有霍去病的墓志铭,四周有茂密的丛林砌成的小山环绕着,可谓鹤立鸡群,真称得上“神亭”了。虽已是深秋初冬时节,但在这寂静荒芜的郊野,那些丛林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怀着虔诚,怀着崇敬,怀着信仰,默默瞻望,思考,惟恐惊扰了古人的美梦。今人与古人,千年时空的阻隔,只能通过博物馆与古人对话。</p> <p class="ql-block">汉茂陵文物菁华陈列馆,向世人展现了汉武盛世衍生出的物质文明的华章,,你可以看到大量从茂陵周围从葬坑中出土的文物。最为珍贵的包括著名的鎏金铜马和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等,它们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西汉时期的高度发达和繁荣。</p> <p class="ql-block">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马,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系以西汉时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四神纹玉铺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铜漆耳杯,酒杯平面呈椭圆形,圆形底,两侧附耳,纹饰华美,漆工与鎏金皆精湛。</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铜犀尊</p> <p class="ql-block">在陈列馆中,你还可以看到将汉武帝时代所发生的历史故事中的62个人物形象以造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展品,人物形像逼真,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大型石刻群,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p> <p class="ql-block">放眼四望,余晖脉脉,青草萋萋,松柏青青,不见昔日奢华,曾经的绮丽奢靡已在悠悠岁月里归尘归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