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我失约了

跟我出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文 : 跟我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 : 71303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6年"文革"在全国全面展开,9月5日中央发布通知,号召红卫兵到北京及全国各地大串联,路上食宿、交通均有国家财政支出,全国"大串联"随之走向高潮。我们家兄妹三人眨眼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姐去了湖北武汉,大哥徒步去了江西井冈山,我去了湖南长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兄妹3人在三地上学,父亲那时骑车串着找了我们一个月,打听出大概串联去了。等我们再回到家,邻居说你们父母当时急的都得了眼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对于大姐大哥的串联行踪直到2017年清明节父母"魂归故里"仪式上,讲到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俩早我而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赶上串联纯属偶然。1966年9月的一天,学校初三的王兰丛姐姐悄悄跟我说,小兰儿,我们去北京天安门,你去么?他们是我的书友。高阳中学图书馆规定每个学生一周可借两本书,那时学校己停课,书看的也快,一周两本哪够看。我看完了每天就挤在图书馆门口的桌旁,看同学们一拨一拨换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几天之后图书馆王老师记住了我,干脆让我进去帮忙,我们都没想到,小小的我除了近水楼台之外,在高年级同学拉拢之下我很快就范,偷着帮他们换书,自此我便成了这群哥哥姐姐们的心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天我和11名同学书友来到保定,只见车站挤满了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人流涌动中我们一行被挤上了车。车里的人比站台上人密,坐位上,椅子下,行李架上,厕所里全是人。我们被挤进车门口便动弹不的,我象棵幼苗被簇拥在高大的林中一样,看他们得仰头。车一开动有人便嚷,谁的孩子,会被挤坏的。我大声说,我不是孩子,我去北京串联。一句话周围都乐了。原来他们是清华大学的大学生,这辆列车往南开是去长沙,大家都是去韶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同行的同学们很有见地,很快统一意见,他们主要哄着我说,小兰儿别怕,我们不能去天安门就去韶山,去毛主席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列车一路行驶三天,中途停车加水不开门,车厢饱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被同学们最终安排到一个靠窗座位,得解决呼吸问题,车里缺氧,气味也饱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车到武汉实在太热,同学们为我把窗户开了条缝,嗬,瞬间车窗就扒进来了一层手,更有一只大脚大手跨在窗沿上。如果这扇窗户打开,就形成一条通道涌入车厢。情急之下,同学们隔着人层嚷我,小兰儿,挠他们,咳,不是挠痒痒是真挠,同学们被窗外涌动的人群吓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是被挠的那只手用大号的黄色翻毛皮鞋蹬了一脚,车窗快速关上。只见窗外站台上急迫的人群拍打着车窗呼叫不已。惊心动魄之后列车徐徐开动。三天后的一个午夜,车停靠在湖南株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按文革串联接待站分配,我们住进长沙灯泡厂,这里院落一层包裹着一层,我们住最里层。院里有一棵挺拔高大的橡胶树,厚厚的大叶子闪着光亮,在北方没有见过。每当我走错了院落,就看着橡胶树的树冠找过去,50多年过去,我从没忘记过那棵橡胶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长沙第一次吃到大米。印象中一口大锅之上,摞起高高的笼屉,屉里摆滿一人一份的瓦盆,分发时瓦盆里便放了猪肉和绿油油的蔬菜,后来回忆是油菜,那时北方少有见到。这种伙食吃了三个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住在一个四合院的正房,地上铺着席子,九月的长沙并不冷,同学们不知从哪弄来一条新毛毯,叫我铺一半盖一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以长沙为家,无论出行多远,最终回到灯泡厂。至今记得第一站,去韶山。长沙市到韶山70多公里,同学们准备徒步。考虑山道多,商定我走不动时轮流背着我,那天我哭着要回家。最终,团队放弃徒步,为了我坐长途客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韶山毛主席故居,我拉着兰丛姐走遍了房前屋后,竹林池塘打谷场,回到长沙我写了一首稚嫩朴实的白话纪实长诗,被同学们传诵了很久,后来抄到一个厚厚的蓝皮大日记本上,遗憾的是几十年之后书房搬家丢失了。至今我还记得一溜排比句,我来到池塘边……、我来到打谷场……、我来到茂盛的竹林……、我来到(忘了)。其中满怀对毛主席的热爱抒发了一段感情。第一次写诗给我深刻的认识便是写诗要有体验和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长沙的日子里,我们来到长沙市望城县雷锋的家,他的家就是雷锋的叔叔家。在空旷的地里有两间低矮的白色小屋,一间小屋放着犁耙和雷锋的一尊头部石膏像。我记得同学们把他叔叔批评一顿,把犁耙搬出来,又把房间打扫干净才离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2岁的我本也不深愔什么是文化大革命。在长沙的日子里,同学们好象总去长沙革命委员会,怕把我丢了,便找到长沙灯泡厂小学的学生们陪我玩,这一玩,便订下了世纪之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一群十一二岁的女孩子们,我们很快结为朋友。小伙伴们天天带我到橘子洲头,逃票坐轮渡到对岸的湖南大学,天天和船工捉谜藏。有时去爬对岸的岳麓山,在我心里刻下夕阳下樵夫担柴唱山歌的图景。上面照片是2023年我再到岳麓山拍下的,而今这里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上道路平坦,早已不见50多年前的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次在毛主席和杨开慧住过的清水塘的竹林中捉迷藏,我钻进一条反扣的大船里弄的浑身是泥,小朋友们真找不到了我,找来家长才找到我。记得晚上同学们回来,兰丛姐一边扒下我浑身泥水的衣服一边说你们又到哪去疯了。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找兰丛姐核对一些回忆,才知道她几年前出了车祸,让我好难过了一阵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来对长沙街巷熟悉了,我便成了孩子头。一段时间我们天天到长沙街头看地摊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我们一群人一蹲便把老先生围了起来,我看的快,老先生常常拉下眼镜看看每个人的表情,看不出问题的老先生无奈的把手捂地上,让我们轮看一本。他哪里管的住这群"小精灵",很快大街小巷的小人书全被我们扫了一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一段时间我们听说伟人爱吃蚕豆,一时间我们又象刮风一样到小巷里去找蚕豆买,印象里5分钱一小包。在毛毛细雨中我们不用打伞,左手托着蚕豆包,右手放嘴里嗑着蚕豆皮,头发上滴着水,在湿滑的小街上横冲直撞的游荡,那是一段多么自由快乐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长沙三个月,我们吃喝睡玩不分,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离开长沙时大家哭成了泪人儿。我们约定,长大了我来长沙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9年我参加北京军区内蒙生产建设兵团离开家乡,万没想到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背着家里大人千里迢迢找到我的老家来看我,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谁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他们从长沙寄来的照片,那时我在兵团,几年后再看到已无法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  2009年11月在长沙市岳麓书院,寻找当年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9年11月我带队来长沙做两个城市间的旅游促销工作,面对黑压压一片湖南省、市媒体,"长沙,我失约了",开场演讲我泪已涌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潮水般的轰动与掌声,使两座城市间的同行倾心不已,麻烦的是被媒体堵个水泄不通,湖南都市频道《寻亲记》栏目更是不依不饶。我历来不愿出镜,今天想不起来是怎么甩掉他们的,但从此我心里多了一份惆怅和心结,我想念那个少年时代和那帮小伙伴。</span></p> <p class="ql-block">  保定与长沙两座城市的旅游牵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3年10月31日,我在重走长征路的湘、赣、粤、桂四省时,先期来到长沙,我想在长沙灯炮厂、橘子洲头、岳麓山、湖南大学和当年的码头寻找我们曾经的时光印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3年10月31日,我走访了1966年我印象中到过的地方,惟有长沙灯泡厂几经组合改制早已不复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而今巳过去半个多世纪,长沙的小伙伴们在哪里?你们可安好?想念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