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文本/原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接上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养的十几头猪一天天长大,每天的食用消费也逐渐增加,需要的水都是一个大问题。每天担水,辛苦不要说起,而致命的问题是没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堡镇地处本县东南部,是华家岭东延的山区地域,属本县四个半渭河流域的乡镇之一。历史以来,地下水比较丰富,人畜饮水困难不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石湾在过去一直用的是井水。后来随着人口和牲畜增加,井水不够用了,有些没井的人家就到金石湾的小溪流旁挖泉,担泉水用,牲口一直是饮用泉水。近几年,水位逐年下降,井也干了,溪流也几乎断了,泉水也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水,村民们发生口角、争斗的事时有发生。但无论如何,水位下降,溪流干涸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干旱月份,农忙季节,家里缺少劳力的人抢不上水,只好在晚上坐在泉上等水。有时泉里没水,只好到金石河里去担,实在太远了。且金石河的水也逐年减少,在大旱时节,因上流源头一带人们大量用水,下流经常断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住在蛤蟆坪的赵占魁,离金石河近,他看到金石湾人没水,到金石河里担水拉水,就在河滩里挖了一口井,上面盖了房子,既解决了他自己养猪的用水,还做起了卖水的生意。同时暗中把金石河边人们挖的泉破坏掉,人们一时没处取水,只好买赵占魁的水。因金石湾人历史以来第一次听说水还要买,顿时怨声载道,骂声一片,诅咒赵占魁是个恶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看到面对缺水的问题,不得不考虑解决的办法,他陷入了沉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想:如果要养猪,一定要解决水的问题,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他曾计算过,他和巧巧每天担水和去泉上饮牲口所花费的时间每人要三个多小时,这就等于他们两个劳力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劳力用在了人畜饮水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释放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实在太必要了!可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县北部的所有乡镇,都属黄河流域。十年九旱,几乎没有地下水,没有山涧溪流。发源于华家岭山区的淡水河流,在向北流经的区域内,因河水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变成了人畜不能饮用的苦水。所以,在千百年来,饮用水奇缺,这些地区就成了“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的奇特地域。人畜饮水困难,是生活在这些地的人们亘古不变的梦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集雨水窑,是这里的人们解决生活用水的唯一途径。在下雨天,把地表流水收集于水窑中保存,供人畜生活用水。起于何时,似乎无人去考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老人讲说,在解放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衡量谁家的财产状况,不论别的,主要以水窑作为参考标准。如果谁家有两三口水窑,就是有财富的人家。由此说明,在以前没有水泥的时代,做一口水窑是多么不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突发异想,如果仿照县城以北人的方法,做集雨水窑,保存雨水,解决生活用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南部降雨量要比北部多,完全可以满足集水需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这种集雨水窑,只听人说过,他从没见过,究竟怎么修造,他心中没底。于是,二牛决定到县城北部一带实际看一看,请教当地人水窖的修造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巧巧,问巧巧什么意见。巧巧听后,高兴至极,极力支持。要是真地能修造一两个蓄水窖,把她从担水的地狱中度出来,那简真是伟大的创举,对她而言,不亚于辛亥革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二牛就去了县城北部一带去取经。两天后,他回来了。原来,在旧社会没有水泥的时代,那里的人们修造水窖叫打窖,确实不容易。主要防水防渗材料是红土和油脂类。工序复杂,劳动量大,耗时长。现在都使用水泥,也不十分复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毫不忧虑。争取在秋天雨季到来之前,先修造好一口水窖,蓄上水,以备这批猪在用水量最大的时候,有水用。在农闲时再做一口,彻底解决人畜用水问题。他和巧巧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加班挖土坯子。为了加快进度,他叫了韩振亮的三轮车,在金石河里拉砂,在六合镇拉砖,赵堡镇拉水泥,干得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石湾人听说二牛在家门口修造水窖,都大吃一惊,觉得太新奇了。有的人说是别出心裁,有的人说是另辟蹊径,有人说是恣意妄为,也有的人说是异想天开。总之,众说纷纭,二牛究竟能弄出什么妖娥子,大家都在试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暗自思忖,如果真的如二牛妄想的那样,在家门口有水用,不用一天半天地在河沟里担一担水,那简直比到了天堂还美!世上真有哪么美的事吗?难道所有人都傻,没一个人想到挖水窖,祖祖辈辈都没想到,就他二牛比所有人能,想到了挖水窖?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要是真的可行,祖祖辈辈为什么还要磨死在担水的路上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把窖的土坯子挖好,备足水泥、沙子等用的材料后,去叫了韩向韩父子、钱有余、锁成、等好几个人,帮他做混凝土修造水窖,毕竟,韩向乾和二牛是匠人,干这些技术活,非他俩不可。村子里一部分人听见二牛开始做水窖了,都怀着各自不同的想法前来帮工和观看。有的想参观学习技术方法,心里盘算着,要是二牛能搞成,暗暗决定自己也要修造水窖;有的则出于好奇,看新鲜,看热闹;有的则带着嘲笑和冷漠的态度,来看笑话。总之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络泽不断。二牛知道人们都是煮酒论英雄——各怀鬼胎,你既然来,他就抓住给他帮忙干活,都不放过,筛沙的,和浆的,送料的,拉水的,有的女人来,巧巧就抓住给她帮着做饭,待候人。所以,二牛家仿佛过事情一样,人来人往,人声喧嚣,很是热闹。干活速度比预想的快,两天时间,就做完了,二牛也在暗自窃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窖做成后,二牛欣喜若狂,抱着巧巧在地上转了几个圈,他真有心放声歌唱一番,巧巧也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只等着下一场雨,把水放上,就能用上水了!</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