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电脑学习经历

南海

&nbsp; &nbsp; &nbsp; 每一个使用电脑(计算机)的人都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多数人比较顺利,一气呵成;而我学习电脑的经历一波三折,时间前后相隔近20年。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世界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font></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超前无果</span></p> &nbsp; &nbsp; &nbsp; 第一次学习电脑是1985年,那时我在广州读干部专修科,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将学习计算机列入必修课。那时台式电脑是宠儿,可望而不可及,一部电脑价格2万元上下,相当于当时老百姓几十人的年收入,能配备电脑的是重要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机关部门。能够接触电脑的人少之又少,上机是一件很奢侈、很荣幸的事。我们首次上机要等待上理论课后才能实现,就像战士要经过多次艰苦的瞄准训练才能进入实弹射击一样。当时使用的电脑亦称微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比以前大大缩小,性能相应提高),但配置不高,内存一般只有256KB,硬盘也不过几十MB。主流机型是IBM、APPLE、长城等牌子,机房要求相当严格,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不能有灰尘,进入电脑室要经批准,而且必须换鞋,严格遵守管理规定,给人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当时我们学的课程是BASIC计算机语言和DBASE关系数据库。电脑开机时间较长,需插入磁盘驱动,且要打好多次回车键。那时我们接触的电脑显示器较小,仅15英寸,黑底,白、绿色光标;操作须“人机对话”,即操作者的意思转换为“计算机语言” (编程),再向机器发出指令,由其执行运作,“YES”、“NO”是最常用的命令,开机、关机、运作非常烦琐。由于人多机少,需要轮流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一台机一节课几个人排队练习。学习结束虽然通过考试,但对电脑操作却似懂非懂。学习电脑在当时算超前了,但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学习成了经历、成了记忆。这些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回头看,拾起当年那些教科书和笔记本,如同重翻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作业本。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上世纪台式计算机(亦称微机)</font></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学有所用</span></p> &nbsp; &nbsp; &nbsp; 事隔12年后的1997年夏,上级要求公职人员必须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我有机会再次学习电脑。这时计算机普及率相应提高,好多单位配备了电脑,Pentium(奔腾)386、486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英特尔、赛扬、AMB、Pentium 586成为主流机,内存8-16MB,硬盘500MB左右。电脑大多使用DOS操作系统,或使用WINDOWS3.2,WIN95,这时开机仍需要磁盘驱动。这次培训的教材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学习的重点是:五笔输入法、文字处理、编辑排版,操作系统为DOS和金山软件。培训时间10天,参加考试,成绩不错,基本达到要求。此时,单位电脑还不多,由专人管理,还没有联机运行,更没有连接互联网,一般用于文字处理(打印文件、资料)。培训结束,我偶尔温习所学课程,巩固所学知识,摸索电脑码字、撰稿、编辑、排版等操作,至2000年基本掌握Office Word操作,给工作、生活带来方便和好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台式计算机</font></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漫步网海</span></p> &nbsp; &nbsp; &nbsp; &nbsp;自从1997年再次学习电脑以后,国外国内电脑硬件、软件发展很快,计算机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不断更新,网络发展迅速,其应用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领域。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1994年诞生,1997年后高速发展,2000年后爆发式发展。此后,上网成为最新鲜、最时髦、最热衷的事,多媒体、路由器、浏览器、超链接、网络、网站、网线、网页、网速……成为流行语。计算机互联网把整个世界推进信息时代,把中国的老百姓个人生活、商业形态闹了个翻天覆地,几乎彻底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消费、沟通、出行……如果这时候再不懂电脑,不说落伍,起码跟不上时代潮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1997年之前电脑启动需插入磁盘</font></h5> &nbsp; &nbsp; &nbsp; 为适应形势发展,2003年5月单位安排我参加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时间8天,这是我人生第三次学习电脑。这时电脑已进入普通家庭,我家2001年12月31日购买了第一部台式电脑,“赛扬”牌子,时价4750元。2003年前后国产的方正、联想、实达、长城等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电脑内存不断扩大,从16MB,到128MB;硬盘容量推陈出新,从500MB发展到20GB; 而且售价一路走低(这时候电脑可直接开机,而且开机时间越来越短)。这次学习电脑不仅是形势所迫,更重要的是实用实惠,学会电脑可上网看世界、看新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方便工作、提高效率,还可以联络、交流、交友、娱乐……增加生活的乐趣。因此,我十分投入,改变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巩固基本操作、输入法、文字处理等基础上,重点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因特网知识等新内容,既学理论更学操作,通过听课、看书、请教、练习等多方面的努力,初步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2000年前后电脑插入光盘启动</font></h5> &nbsp; &nbsp; &nbsp; 学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之后,2003年5月22日我家首次接通宽带,开始上网之旅。先是上网看新闻资讯,浏览所需信息;随后注册了TOM、163、搜狐、139等邮箱;继而涉猎群体社区、论坛,试水博客、社交平台,2003年夏有了自己的QQ,随后开通网银……10多年来,上网看新闻、查资料、发邮件、听音乐、看视频、图文编辑、交友聊天等,我都一一尝试,渐渐在网海中学会游泳。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