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火焰山风景区位于吐鲁番市东侧连霍高速旁,距离市区车程约30公里 。在传说中,火焰山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借芭蕉扇用以扇灭大火的火焰山所在地。<br> 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地上两个部分。通过检票口进入景区后,我们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一般路线参观。 在走向地下景观(亦称地宫)的入口广场上,看到矗立的柱形雕塑。看到有多尊精美的佛像浮雕 在广场靠近地宫入口侧,有大型佛像浮雕群。从雕像作品的画面内容以及前面摆放的说明牌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是根据火焰山附近的柏孜克里克石窟里壁画所作的雕塑艺术作品(石窟里的壁画据说已被德国人盗走)。 下面两幅浮雕作品的说明文字:<div><br><div> (左)昔为商人时 闻佛名净住<br> 欲来造寺舍 园苑毗诃罗<br> 此画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为商人时,修建了一所公园,当他听到佛陀来到时,心里十分高兴的说道;“我要建造一座精舍供养佛陀”。图中右下角画一个两手持衣老比丘,上画合掌比丘及持金刚神,左画合掌人及合掌比丘,独不见题记中的商人。日本学者认为此图与题记不合。<br></div><div><br></div><div> (右)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住修<br> 以妙色珍宝 音声而供养<br> 此画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佛有一世做国王时,行种种的宝石和美妙的音乐供养当时的塔莫努达佛,并供养给佛陀一个装饰着无数宝石的团扇。画面右下角跪姿合掌供养者为国王,左右各有一持宝幢者,亦译作“团扇”或乐器作音乐供养。<br></div></div> 进入地宫门,首先经过一条“西游文化长廊”。长廊长50米、宽6米,两壁有24幅取材《西游记》的浮雕,生动的再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长廊尽头,就是圆形地宫,地宫里有地理文化厅、高昌名人厅、国家领导人留影展厅及酒吧、休闲购物中心等。<br>地理文化厅用火焰山微缩沙盘展示了火焰山的地形地貌,四周墙面用壁画、浮雕、文字系统地介绍了吐鲁番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地理文化。 地理文化厅的北面,是高昌名人厅,此厅里也有很丰富的壁画,画面表现内容似和宗教、神话传说有关。 由于是名人厅,因此厅里十几尊人物塑像,这些人物都对高昌做出过历史贡献,如高昌国国王鞠伯雅、唐代高僧玄奘等。<div><br><br></div> (下图):玄裝(公元602一公元664)。<br> 俗名唐僧、姓陈、名祎、洛州堆氏人,出身于显赫望族,儒学世家,玄幼年遭遇不幸,家道中落,便随兄出家,游学于洛阳及江南各地,执经问难、学多才,被誉为'佛门千里驹'。因玄钻研愈深,疑问愈多,志满乾坤的他于是发愿西行'以问所感'。玄是违背唐王朝的禁令,私自出关西行的,因此处处受阻,路途艰难,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一直向前,后人称其为佛教文化的传播者。” (下图):陈诚(公元1363一公元1458)<br> 字子鲁、名朴斋、号竹山、江西吉水人。好大喜功的朱棣雄心勃勃“欲咸制四方”,借使臣互访之际扩大明王朝的影响,于是产生了中国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一陈诚,陈诚出行西域时虽然是员外郎,但完成西行之后就有了著名的《西域番国记》。陈诚一生西行四次,行万里路、费尽周折走遍西域19国。他不仅在《西域番国志》中详细的记录了吐鲁番盆地的地貌物产,也留下了不少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诗句。 (下图):僧古萨里(生辰不详)。<br> 僧古萨里.都统,是吐鲁番王国时期有影响的维吾尔族古代佛教翻译家和学者,而当时新疆南部的喀拉汗王朝正在大规横推行伊斯兰,于是吐鲁番火焰山地区的佛教文化就与曲南的伊斯兰教文化形对峰之势,他正是这个时期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文化名人。 (下图):王延德(公元938-公元1006)。<br> 北宋名人,旅游家,与吐鲁番火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初年,王延德任宋太宗殿前承旨,继任供奉官,派他为使回访西域。这次出使,从981年一985年,一去就是5年,回到开封后,王延德写成《西州使程记》。<br> 《西州使程记》是研究高昌王国及从中原至吐鲁番沿途的经历及历史情况的宝贵资料。” (下图):鲁明善(生辰不详)。<br> 鲁明善名铁柱,字明善,生于吐鲁番回鹘王国,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熟练掌握汉语和畏兀儿语。鲁明善是元朝畏兀儿著名的农学家,以农业著作《农桑衣食撮要》一书享誉中原。<br> 《农桑衣食撮要》是古代吐鲁番维吾尔人对中国农业撰述的一大贡献,汇集了各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对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图):麴伯雅(生辰不详)<br> 公元590年,高昌又一次反击突厥,结果突厥大军压境,夺取高昌四座城池。麴宝茂死后,麴伯雅继位,第二年麴伯雅去见隋炀帝,并且为儿子麴文泰娶了隋朝宗室宇文氏的女儿玉波为妻,即华容公主。麴伯雅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孙,临行前告诉杨广回国后他将下令恢复汉族衣冠,以此表示效忠杨广。<br>麴伯雅是高昌王国历代国王中,对统一与割据、团结与分裂认识最清楚的国王。 (下图):林则徐(公元1785~公元1850)。<br> 林则徐是清代在新疆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这多一半是因为流传至今的林公井,由此可见人们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都是十分敬仰的。在民间也流传火焰山坎尔井是林则徐发明的这一说法。1845年因禁烟受贬,流放新疆的林则徐先后四次在吐鲁番停留,对吐鲁番火焰山坎尔井的拓展及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下图):岑参(公元714~公元770)。<br> 出生于江陵,少时生活在河南南阳,自幼勤学苦读,聪明过人。20岁到长安献诗朝中,渴望进阶,但多受冷落,他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求报国安边之途,因而于天宝八年随唐朝将军高仙芝来到西域,在北庭和西州生活36、7年,经常来往天山南北,写下了十多首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诗篇,这些诗篇不光是诗歌杰作,也大大弥补了历史、地理、民族等史书记载之不足,被后人称为边塞诗人。 此外,该厅还介绍了一些曾经到过高昌的外国人,他们有的是来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有的则是来这里大肆窃掠资源和文物。 地宫的中心,高高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温度计,这根落成于2004年8月16日的立体造型温度计,名叫“金箍棒”,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巨型温度计直径0.65米,高12米,温度显示高5.4米,可以实测摄氏100度以内的地表温度、空气温度。<br><br> 环巨型温度计的墙壁,高达4米,墙壁的浮雕,描绘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及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入炼丹炉并蹬翻炼丹炉炭火形成火焰山的系列故事。<br> <br> 参观完地宫,我们便由温度计旁边的楼梯上到地面。 刚一上到地面,火焰山像一片巨大的赭红色屏风矗立在眼前。火焰山景区是一处以赤褐砂岩地貌为主的景区。亿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在烈日照耀下,赤褐砂岩的闪光,炽热气流滚滚上升,云烟缭绕,犹如大火烈焰腾腾燃烧。此即“火焰山”名称之由来。 由于火焰山是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一个地点,因此,火焰山景区地面上有多处西游记人物造型的青铜雕像(不加注释,都会认出雕像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