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蒲城人的麦饭

秋月寒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玄空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绿油油的小麦也恢复了生机,麦田中的荠菜、米蒿、油芍、刺蓟等野菜也绿油油的额外喜人。每当这个时候,很多人纷纷将各种野菜和其他时令植物通过自己的巧手烹饪后端上了自己的饭桌,来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蒲城人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擦绿面、擦菜馍、蒸麦饭。麦饭也是一种蒲城乡间一道常见的吃食,也是老百姓当年为了解决肚子问题的聪明结晶。常见的有馍花麦饭、槐花麦饭、茵陈麦饭、豆角麦饭、榆钱麦饭、芹菜麦饭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馍花麦饭,在抖音等平台上也偶尔看到一些美食博主在发,有陕西的也有山西运城一带的,不过和我们做法稍有差异。小时候,家里娃娃多,经常会剩一些疙瘩馍,也有一些陈馍因为外观不好看,娃娃们不愿意吃,还有一些烤的有点焦的。每当快没有馍吃的时候,婆都会将这些疙瘩馍,陈陈馍搜罗一起用来蒸麦饭。一般这些馍先会用清水泡一下,泡个几分钟,把馍基本泡透就行,捞出来将水分捏干,放到笼屉或篦子上面蒸上十多分钟。因为蒸馍花麦饭的过程中要将水分捏的尽量干,所以也称为捏(音nue)麦饭。一般家里做饭都是大锅,下面熬玉米粥或者熬豇豆,上面篦子上铺上一层干净的锅布,将捏过水的馍花均匀铺上,有时候也会和茄子、豆角菜等一起蒸。饭熬的差不多了,麦饭和下饭的茄子、豆角也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馍花麦饭仅仅蒸熟了还是不够的,只是主材有了,还需配上葱花、蒜末、盐等配料。不过小时候经常吃的馍花麦饭是没有葱花的,家里有时因为没有韭菜大葱等作为葱花炒锅,婆最常见的就是炒点大蒜末作为葱花拌进去,虽然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丰盛,但是小时候吃起来都觉得特别的好吃。尤其中午饿了,舀上半碗早上剩下的麦饭,吃着特别有味。村里的一位老嫂子,有一年在门口闲聊,就听她讲,做馍花麦饭的诀窍就是要泼蒜。馍花麦饭蒸熟以后,要将新鲜的大蒜切成末,撒在上面,再将烧开的菜油浇在上面,这样蒜香、油香浸润着馍香,不管样子怎样,听起来都觉得特别的有味道。外甥小的时候在我们家,婆就为了哄他多吃饭,就夸孩子,说我娃最爱吃麦饭了,孩子当时只有七八岁,也好哄,吃了一碗又一碗,当时的孩子们也没有太多的零食吃,吃顿麦饭也算是给孩子改善伙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洋槐花麦饭也是蒲城人最爱吃的一道美食。每当春天洋槐花开的时候,空气中都弥漫着洋槐的清香。孩子们放学后都会三五成群的去给家里折洋槐花。我们家后院有几棵非常高大的洋槐树,每当这个时候,姐姐们就会拿着绑着铁钩的长杆,我们称为“挽子”,将洋槐树上开满洋槐花的枝叶折下来。我就负责将折下的枝条收集在一起,一般婆都会坐在底下将我拉过来的枝条上面一串串的槐花用手撸到笼里面,撸槐花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的将边上的的洋槐树叶一起撸点下来。我们当是就觉得奇怪,这叶子是羊吃的啊,怎么也让人吃。这时候婆就经常会说,娃你们没经过遭年馑,饿过肚子,洋槐叶子也能吃,是树叶里面最好吃的,混着槐花,混一点点粮食,当年也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洋槐花最常见的吃法就是蒸槐花麦饭,做法也比较简单,就是用淘净的洋槐花拌上少许的干面粉,放在笼上或蒸格上蒸。一般稀饭熬好了,槐花麦饭也就蒸熟了。蒸好的麦饭,再炒点韭菜豆腐或者大葱豆腐类的葱花,拌在里面,吃起甭提多香了,因为槐花里面夹杂了少许的树叶,最后树叶也被吃到了肚子,也没有感觉到有其他特别难吃的味道。到现在来说,也有很多年是没有吃过了,每当想起,都还是能够回忆起十多年前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一位表伯说过,解放前有一次去县城一位有钱的亲戚家,亲戚就留他吃饭。一听说是洋槐花麦饭,他就满肚子的不高兴,意思是哪有待客用麦饭的。没想到,等端上来的时候,才发现,人家吃的洋槐花麦饭和我们家平时吃的根本不一样,里面拌的全部是白肉片子,这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的时代,也让这位表伯一下开了眼界。我们老家邻村有位老师,两口去山东他儿子哪里住,哪里有很多洋槐树,不过当地人并不知道槐花可以吃,都是每年看着花开香气来,看着花落满地白。他们两口过去厚,就发现这么多洋槐花,就从树上折槐花回去蒸麦饭,包包子。周边人看到他们吃,才知道这个能吃,才学着采摘槐花,试着蒸麦饭,包包子。前两年的时候在宁波这里的超市还看到一包一包售卖的槐花,也不便宜,一包一斤左右,十元。应该当地人不吃,但很多外地人喜欢吃,所以才有了市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家把长豆角、四季豆都统称为豆角,所以用这两种豆角整的麦饭都称为豆角麦饭。第一次看到豆角麦饭还是在唐陵山东的一个村子里,现在桥陵东门回头望狮子所在的村子。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在桥陵东,老人都喊东山(不是桥陵镇东山大队),当时归三合公社管,是赵山大队还是什么,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当时暑假,对门的发小就说他姨家在东山,哪里有很多柿子树,喊我们一起跟他去吃柿子。那时候也觉得好玩,还喊了我一个弟弟一行三个人就步行朝东山出发。过了桥陵的石马道(现在桥陵景区),爬上了唐陵山,可以朝东一眼看到县城的高楼。后来到了他姨家,他表哥带着我们到周边山坡上找熟透的柿子。在他们村北的一片空地上桥陵东门的石狮子,一尊面部已经风化脱落在地面上,一尊基本完好,因为是回头狮,比较特别,所以至今印象还比较深。因为回头望狮子形象比较呆萌,在唐十八陵中也比较独特,也成为众多文物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到他姨家的时候,他表嫂正在择豆角,准备蒸豆角麦饭。豆角应该是自己地里收回来的,枝蔓也比较多,豆角大小老嫩也都有,数量比较多,所以蒸麦饭也比较合适。豆角平时吃菜经常吃,地里收的不多,都是一盘菜的量,在家也没见人蒸麦饭吃。蒸麦饭也很简单,豆角择好掰成小段,浑点干面粉,在笼屉或篦子上蒸熟即可,同样也要泼油拌葱花,喜欢吃辣椒的也可以拌点油泼辣椒。吃起来也是特别的有味道。现在四季豆平时零售都要十多块钱,很少有机会来麦饭,现在回味起来,当年的豆角麦饭还是特别的有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麦饭虽然说是以前来粮食缺少时期的一种凑合饭,就是俗话说的瓜菜代类,但也是凝聚了老百姓的智慧,也是当年人们反复实践后的结果。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这些麦饭类吃食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作为正宗的蒲城人肯定都会做上几种麦饭,也是蒲城美食的一种代表,希望这样的美味每一个蒲城人都能够喜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