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曲水园(竹榭)

荣新

<p class="ql-block"> 竹榭原是一幢楼,清代时有读书人在此研读《易经》,故俗称“易楼”。后易楼毁于火灾,由西城门的潐楼迁于易楼旧址,四周种植翠竹,题名为“竹榭”。现今的竹榭已修成四面安窗的厅,而在环境依旧。</p> <p class="ql-block">  名为“竹榭”,竹自然是主人,由于造园者用大树作背景,竹潇洒飘逸的风韵就得到充分展现。</p> <p class="ql-block">  竹榭总体建筑是对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用湖石围成的花圃,两侧花圃的南端都植有竹子,北面门口各有一棵广玉兰,甚至连走廊转弯处上的漏窗也都两两相对。</p> <p class="ql-block">  曲水园全园地形近似三角形, 佛谷亭建在三角形的中心处,为少见的三角形造型,造园者匠心独运之作。</p> <p class="ql-block">  佛谷亭附近有竹榭,竹榭实为四面安窗的厅,厅外四周遍植翠竹。竹榭后面是莲花池,莲花池东侧有镜心庐。镜心庐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建于清代。</p> <p class="ql-block">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边缘,隐匿着一处古典雅致的园林瑰宝——曲水园。这方静谧的空间,以其独特的韵味,诠释着“水曲流殇,凝以成和”的意境,让人在漫步间忘却尘世烦恼。沉醉于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 “流殇”二字,源自古代文人雅士沿水边设宴,饮酒赋诗的习俗,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积淀。在曲水园中,每一道曲折的水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禁驻足,思绪万千。水边的亭台,倒映在水中,虚实相生,更添几分詩意与梦幻。</p> <p class="ql-block">  凝以成和,人文之韵。曲水园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的集合,更是江南园林文化的缩影。园内布局精巧,借景生情,以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深远的意境。亭,台,楼,阁,廊,榭,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讲述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曲水园的碑刻,匾额,楹联,无不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们或纪录着园林的历史变迁,或抒发着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和谐共生,心灵之归。“凝以成和”不仅是曲水园外在景观的体现,更是其内在精神的追求。在这片被精心雕琢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艺术与生活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游人漫步其间,无论是驻足赏景,还是静坐品茗,都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平,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与净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