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吕老师高考<br>15908969100<br>吕老师高考<br>15908969100</h3> <h3><br><br>晚上10点,隔壁又传来“砰、砰、砰......”砸门声。<br><br>我知道,这是邻居又跟家里青春期的女儿发生冲突了!<br><br>他们好几次都跟我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简直就是恶魔,不可理喻,每天都要把自己气炸!从前那个暖心又依恋大人的小可爱,咋就变成这样?<br><br>回想起孩子小时候,乖巧懂事,永远爸妈是对的。可青春期一来,一切都变了:<br><br>明明犯错误,说两句就不耐烦顶嘴;<br><br>房间永远是乱七八糟,衣服到处扔,周末就抱着手机,饭都要叫几遍才上桌;<br><br>曾经亲密无间,现在想关心两句,换来的只有冷漠回应,一个屋檐下,却跟陌生人似的;<br><br>以前对家长言听计从,现在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情绪像坐过山车,捉摸不透 。<br><br>确实如此!<br><br>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懂事又难管,简直分分钟都能气死人!该怎么教育,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br><br>今天,我给大家分享4个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自然惩罚教育法”,不打不骂,让孩子自己学会反思与成长。<br><br><br> 01 <br><br>自然结果法: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成长<br><br>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就开始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唠叨,不停地唠叨,永远没有孩子的自食苦果来的教训更为深刻。<br><br>舅舅家的表哥小时候很淘气。<br><br>12岁那年,他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球,不小心一个用力过猛打到了隔壁邻居家的玻璃窗户。<br><br>“哗啦”一声,隔壁邻居家的玻璃被砸了个粉碎。<br><br>邻居找上门要求赔偿,闯了大祸的表哥心里七上八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向舅舅承认了错误。<br><br>舅舅看着他,认真地说:“既然是你犯的错,那得对自己的过失负责。”<br><br>表哥一听,犯了难,苦着脸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给人家呀。”<br><br>舅舅不慌不忙,掏出200元钱递给表哥,说道:“这钱我先借给你,但你必须还给我。”<br><br>表哥满脸疑惑:“我还是个学生,怎么赚钱呀?”<br><br>舅舅指了指隔壁阿婆的小店,说:“你可以去阿婆店里帮忙搬货、打扫卫生,靠劳动挣钱。”<br><br>从那以后,表哥每天放学后就去阿婆店里忙活。<br><br>虽然有时很辛苦,但一想到要还钱,他咬着牙坚持。慢慢地手脚麻利,干活从不偷懒,阿婆对他赞不绝口,还会给他一些小小的报酬。<br><br>热心的表哥看到周边腿脚不方便的爷爷奶奶,还主动帮忙把东西送到家,一来二去,大家都夸他。<br><br>就这样,表哥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把200元钱还给了舅舅,还慢慢攒起了自己的小金库。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明白了,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伴随着相应的责任。<br><br>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所说:<br><br>“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br><br>当孩子在错误中通过劳动承担后果时,他们就像在生活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责任的模样,从而实现正向成长。<br><br>与其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打骂孩子,不如让他在错误中学会承担责任。<br><br><br> 02 <br><br>角色互换惩罚法:用「共情」引导孩子自我反思<br><br>什么是共情,共情是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安全。<br><br>当然,不能过度的共情,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引导。<br><br>周五,我正忙,班主任电话突然打来,叫我去学校。到了才知道,女儿和纪律委员起冲突,原因是她不服管。<br><br>我十分诧异,女儿平时热心,怎么会和同学争吵?<br><br>听到消息,我火冒三丈,恨不得冲进教室教训她。<br><br>但老师“青春期孩子得耐心”的话,让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br><br>我强忍着不冲动,决定换种方式。<br><br>我带女儿到操场,没指责,而是轻声问:“宝贝,今天受委屈了吧,心里不好受吧?”<br><br>她嫌弃地扶了下不存在的眼镜,没好气地说:“纪律委员活该!我就回答同学问题,又没闲聊,至于登记我名字?”<br><br>“我遇到这事儿也得气炸,走,找她理论去!”我故意装出很生气的样子。<br><br>没想到,她一下笑了,说:“妈妈,谢谢你。我也有错,刚才差点弄伤她,我也怕。要是我是纪律委员,估计也会这么做,我去道歉。”<br><br>一位哲人曾说:<br><br>“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br><br>孩子要的不是指责,而是妈妈站在她的立场先共情一下她内心的不快。<br><br>共情就是给予孩子的一份安全感,我们可以先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br><br>“我知道你很难过”“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然后再引导孩子改正错误。<br><br>当孩子真的遭遇到委屈与挫折时,家长要给予情感支持,陪孩子分析原因。<br><br>让孩子在关爱中学会包容。<br><br>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较弱。作为父母,只有懂得角色扮演,站在孩子的立场,才能让他们从"对抗者"变成"参与者"。<br><br><br><br> 03 <br><br>运动惩罚:释放天性,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br><br>青春期的孩子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说不得,打骂往往只会激化矛盾,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br><br>看着期末那扎眼的成绩,一边还兴奋不已玩手机的女儿,我一怒之下直接夺过她的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又狠狠地挖苦道:“就这点成绩还想读重点高中,不自量力。”<br><br>她瞬间泪奔,直接摔门反锁,晚上也不肯出来吃饭,连着几天我们都不搭理对方。<br><br>看着她无所谓的样子,我又气又难过,生气她的不理解我的用意,难过她竟然可以几天不跟我说话。<br><br>这天,她又开始玩起平板,直到我站在背后她才察觉,一副与我势不两立的样子。<br><br>“走,陪我去跑步,你不是一直说你跑步很厉害吗,”我开口道。<br><br>“不去,有什么好去的,”她不情愿地说。<br><br>“你赢了,后期平板归你自己掌控。”我提出诱惑她的条件。<br><br>犹豫了一会儿,她放下平板,换上衣服跟我出门。<br><br><br>来到公园,我们开始一路慢跑,来回5公里的路程。起初,她还很带劲,慢慢地,开始脚步拖沓,越跑越敷衍。<br><br>我也不催促,自顾自地跑起来,渐渐地她气喘吁吁地跟上来,我开始放慢脚步跟她并排跑着:“累了吧,别急,慢慢来。”<br><br>“妈妈小时候,也是很贪玩,还爱跟外婆吵架,结果错过了好多学习的机会,有时想想挺后悔的,”我一边说一边瞄向她。<br><br>她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触动。<br><br>后来在我软磨硬泡下,孩子开始在周末抽空陪我跑步,虽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甚至想要放弃跑步,我赶紧鼓励她,慢慢的孩子开始适应了跑步,而且每次跑步完明显看出她放松了很多。<br><br>科学研究表明,跑步能促使人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能缓解身体疲劳,增强愉悦感还能调节孩子情绪。<br><br>有一天像往常一样跑完步回家她突然对我说:“妈妈,谢谢你!”<br><br>下一秒,我用力抱住她,不自觉眼眶发红。<br><br>晚上我跟她分享了我青春期的“糗事”,并告诉她:“妈妈之前没有好好读书,所以现在特别担心你将来也会像妈妈这样为自己当初不努力读书而后悔。”<br><br>当天晚上平板出现在我枕头边。<br><br>从那以后她对游戏依赖明显变少,我们亲子关系也越来越融洽。<br><br>运动惩罚,不仅仅让孩子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平复情绪,冷静思考,也改变她的生活习惯,更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br><br>用爱引导孩子改正错误,释放孩子的活力与天性,让孩子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温暖。<br><br><br><br> 04 <br><br>家务惩罚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把「公主病」变成「小帮手」<br><br>不想培养一个巨婴,爱她就多使唤她帮忙,越帮孩子将来越有用。<br><br>堂姐家的闺女那可是典型的“公主病”,房间乱得像个猪窝也不在乎,东西到处扔,还总爱顶嘴,这可把堂姐愁坏了。<br><br>有一次,学校要交一份重要的手工作业,她闺女在房间里找材料。<br><br>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纸、小珠子被她扔得东一个西一个,找了半天也没找齐,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br><br>眼看就要迟到,堂姐趁机提出:“现在可以帮忙找她需要的东西,但是周末她得帮忙干家务。”<br><br>心急火燎的女儿马上答应了。<br><br>周末,表姐出门嘱咐她帮忙收拾一下房间,顺便扫地板。<br><br>慢慢地,原来凌乱无序的房间变着整齐干净,东倒西歪的书本也直立立地站在书架上,满地的花花绿绿的彩纸也不见踪影。<br><br>看着小小的一个房间,打理起来这么辛苦。那一刻,她似乎体验到了妈妈每日不厌其烦干家务背后的唠叨。<br><br>事后,她有点改变,开始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br><br>偶尔爸妈加班迟回来的时候,会煮些简单的面条给他们吃,周末会帮忙拖地擦桌子。<br><br>养育孩子不能总是一味地宠着,适当让他们学会动手,去“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br><br>现在表姐常说:我的“小公主”变成了懂事的小帮手,这变化可真让人开心!<br><br>孩子在劳动中,会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独立能力的提升也能让她未来能更好地成长。<br><br><br>青春期不是麻烦期,而是孩子跟父母关系更加紧密的周转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