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深圳见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图/雁晓笛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3月</p> <p class="ql-block"> 人说:深圳是年轻人实现梦想及淘金的地方,可年长者也不甘寂寞,学着年轻人纷纷"燕南飞",不过他们许多人不是来淘金,而是为生计来寻找出路的。</p> <p class="ql-block"> 图一,是一位76岁的老太,和老公从山东临沂农村来到这里已有30多年了,靠一辆电动三轮板车带烧烤家当,从上午一直干到深夜12点,每月约有4、5000元收入。城管来了也网开一面,唯她不赶,感叹这是人性向善,包容之举,文明执法。</p> <p class="ql-block"> 图二,是一位来自四川泸州农村60岁的老太,在深圳也有5、6年了,在一家小区做保洁员,主要负责2栋楼各约20层楼面和大堂、门窗、电梯厢的清洁卫生,每天工作约8、9个小时,月薪3200元,不包吃住。老公也在深圳帮人打工。 </p> <p class="ql-block"> 图三,也是一位湖北乡下的农民,60多岁,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了深圳,很有眼光,凭着修鞋的手艺,摆了个地摊,硬是把两个孩子养大,并培养他们上了大学。儿子优秀有出息,有房有车。他说:儿子几年前就给了我50万块钱,要我在老家把新楼房盖好。</p> <p class="ql-block"> 图四,是一位来自湖南娄底农村的妇女,50多岁,老公也在深圳做事。她说:我会理发,靠这门手艺在小公园边的树林底下摆把椅子带个背包即可开工,每个月大约能赚个6、7000元左右,现在经济不太景气,生活压力都比较大,政府体恤民艰关心我们,也没有什么收费,城管也不干预,理一个赚一个,卫生自己清扫,这一干就20多年了,每年只在春节时回老家过年看看孙子,平时都在这里。我观察这一块不大的地方有3、4个上了年纪的理发师,都在忙碌着。她技术、人缘不错,常有人排队等候,既价格便宜,又方便了市民。</p> <p class="ql-block"> 类似这种情况这样的人在深圳比比皆是,各行各业都有。在与两位老太交谈中,问其长期远离家乡,儿女们放心吗?答曰:有什么不放心?!是啊,他们在深圳打工那么多年生活早已习惯了,身体还硬朗,是不必担心的,而且还能减轻儿女们的负担。虽说生活不易,赚的是辛苦钱,但从他们的表情、言语看,心里还是很充实,挺乐观的。只要吃苦肯干灵活,总能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所谓的"底层"人,使得生活在这座超大都市里的1700万人都感觉到非常之方便。</p><p class="ql-block"> 由此,深切体会到"来了,就是深圳人"不只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它给了人们之希望。这座城市包容性极强,能容天下所有人,这也是一个地方能够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诗云: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千里来深讨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三轮车上展功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孤灯只影迎过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独为家人温饱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