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9日一早赶往浦东机场开启了我们的武汉游。小时候就耳闻武汉大桥的雄伟,前几年在电视网络上又耳闻目睹了武汉的疫情。大武汉这是我们心心念念想去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虹桥机场地面导航员向我们挥手告别——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尽管是阴天,地面上的房屋还是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经过1个小时40分钟飞行,我们顺利抵达武汉。</p> <p class="ql-block">机场到酒店路程还真有点远。下午按计划参观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坐拥珞珈山头,紧邻东湖湖畔,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古朴典雅,尤其是万林艺术博物馆造型很独特。武大即是985,也是211工程大学,还是中国唯一一个整个学校都是5A级旅游景区的学校。武大樱花久负盛名,每年三月,樱花大道两侧的民国老斋舍与东京樱花交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现在正是樱花季,能否一睹芳容呢?</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校徽:正圆形,圆圈中间为老图书馆线条造型,老图书馆正下方是阿拉伯数字“1893”,绿色内圈上方为武汉大学的英文校名“wuhan university”,下方为毛体的中文校名,珞珈蓝和珞珈绿构成校徽颜色。</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楼由四根八棱石柱组成,柱头上有云纹,上覆孔雀蓝琉璃瓦。寓意着武汉大学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字,这六个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反过来念,那就是学大汉武立国。</p> <p class="ql-block">牌楼反面这五个字是什么?猜猜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这八个大字是1993年为了迎接百年校庆,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并经过层层的筛选之后定下来的。这八个大字告诉我们,当代的青少年们要自强不息,有抱负,有理想,有决心,不断进取。武大的校风:“诚实朴素、勤奋刻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军科技楼”。</p> <p class="ql-block">操场很大,为什么没有看见学生呢?今天是考试日!整个校园静悄悄的。</p> <p class="ql-block">“万林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殿堂。2015年开馆。建筑面积8410.3 平方,底下一层,地上三层,高达28米,建筑造型似一块“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鲲鹏广场”得名于广场中心的鲲鹏合体雕塑,碑身刻有“北溟深广,鲲翼垂天,云搏九万,水击三千”,寓意武大学子“要做鲲鹏展翅飞”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广场呈不规则形状,面积较为宽阔,地势较为平坦。广场地面主要由砖石铺成,周边有一些绿化植被,包括草坪、树木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它是武汉大学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艺术表演、校园集会等,是师生们交流、互动和展示才华的平台,体现了武汉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校园氛围。</p><p class="ql-block">鲲鹏广场见证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和诸多重要事件,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校园内的一个地理标识,更是武大学子心中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这里追求知识、放飞梦想。</p> <p class="ql-block">李达塑像。曾经的武大校长,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在樱花大道上。右侧看到的这栋大楼就是老斋舍了,它是武大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左右,这里曾是男生宿舍楼,因为位于武汉大学的东边,所以当时的学生戏称这个地方为东宫,现在是武汉大学的博士生以及研究生宿舍楼。整个地方依山而建,建筑底部是不平的,但是顶部上面却是平整的。这个宿舍楼是一层一层一层的建上去的,它的含义是地不平,天平。意思是每一个学子的出身不同,基础不同,但是他们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都可以达到。</p> <p class="ql-block">“老斋舍”是李四光博士设计的中西合璧的杰作。山上有楼,楼上有山,高大巍峨,雄伟壮观,屹立五百年不倒,世界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房子一共有四栋,由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三个罗马式的拱形门楼连接成了一个整体,整个看上去特别像是一个城堡,所以武大学子戏称这个叫“茵城堡”。要走100多个台阶才能上到楼顶平台。这也是武大学子每天必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楼顶平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大最早以前的图书馆,现在改为校史馆了。武大校徽的图案就来源于这栋楼中西合璧式的宫廷式建筑。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典雅,是武大地理位置的制高点,也象征着武大精神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登上平台可以俯瞰整个樱花大道。虽然今年樱花珊珊来迟,但目睹樱花树已春意满满了。</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是武汉大学早期的文学院。是武汉大学里第一期建设的建筑,位于在狮子山上面,它的西面是图书馆、东临理学院,南望珞珈山。文学院是1930年4月份开工。1931年9月份就完工了,由宁波商人沈柱山汉协营造厂承建,总面积3928平,总造价17.68万元。文学院的屋顶着火为翘角形。采用的是南方的建筑风格,有人说这寓意着文采飞扬的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从平台左侧下来就看见闻一多雕像。曾经的武大文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理学院</p> <p class="ql-block">理学院下面就可以看到李国平塑像。我国函数论学科的主要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在武大的早樱季,我们记录下了这美丽的瞬间。此行不虚。</p> <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p class="ql-block">崔颢这首千古名作,除了让嫡仙大诗人李白望诗却步外,还为大武汉留下了三处传世千百年的名胜古迹:黄鹤楼、晴川阁、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来武汉旅游的第二天,我们依次按图索骥游览了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鹦鹉洲、古德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里进入黄鹤楼公园。</p> <p class="ql-block">坐观光车前往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外观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楼体巍峨耸立,从任何角度看都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胜像宝塔”又称宝像塔、万年塔、白塔等,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也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塔高9.36米,由底座、塔身、相轮、伞盖、宝顶组成。底座呈莲花宝座状,直径5.55米。整个塔体层层上拔,内收外展,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庄重持稳。塔内空心,从伞盖直通底座。在封闭的塔心内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1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还发现一个瓶盖密封的铜宝瓶,瓶底刻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承佛庇”</p> <p class="ql-block">“宝铜顶”即清同治黄鹤楼楼顶,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是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千年吉祥钟</p> <p class="ql-block">“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位于公园东区岳飞铜雕像前,1937年8月建成,相传岳飞曾在此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p> <p class="ql-block">“西爽亭”的名字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所描绘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宁静、闲适、清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西爽”二字也可理解为西边吹来的清爽之风,西爽亭所处位置能让人感受到阵阵清风,给人带来惬意之感,故而得名。此外,该亭宋代已有,清代胡凤丹《黄鹄山志》载西爽亭在涌月楼北,下临崖壁,上有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 - 827年)的“西爽”摩崖题字,可见其名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p> <p class="ql-block">“古郢州城垣”位于黄鹤楼以东92米处,沿蛇山山脊东去至高观山巅白云阁,全长180余米,是武汉三镇现存最古老的城垣遗迹,由三国孙权所建夏口城扩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黄鹤归来”铜雕。相传大禹治水时,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身为龟山和蛇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黄鹤立于龟蛇之上,寓意着黄鹤在水患平息后归来,象征着灾难的结束和安宁生活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龟和鹤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蛇在传统文化中也有长久或长寿的含义,三种动物组合在一起,更加强化了吉祥、长寿的寓意。</p><p class="ql-block">黄鹤飞去时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而铜雕中设计了两只鹤归来,寓意着黄鹤将停留此地,不再飞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黄鹤楼所在地繁荣昌盛、安定祥和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全楼各层布置与陈设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一层大厅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高9米、宽6米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p> <p class="ql-block">一层黄鹤楼瓷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p> <p class="ql-block">二层大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6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还有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模型</p> <p class="ql-block">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p><p class="ql-block">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舒,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p> <p class="ql-block">三层《人文荟萃》壁画,由三幅相连的绣像组画构成,描绘了唐宋时期13位文化名人的潇洒风姿,并选录他们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为题款。</p> <p class="ql-block">五层《江天浩瀚》壁画图由10幅作品构成,面积约100平方米。壁画反映了黄鹤楼出现之前的文化基础,涵盖创世纪时期,从武昌放鹰台、洪山老人桥、许家墩的彩陶上溯到大溪文化,还包括青铜器时代和浪漫楚文化时期,编钟、楚女和屈原式人物等都是当时的缩影。</p><p class="ql-block">《华年》这幅壁画中,画面上部展示了黄鹤楼初创时期工匠们辛勤劳动的场景,李白、崔颢等诗人留下不朽诗篇,体现了黄鹤楼的盛期;画面正中呈现了明清黄鹤楼被水淹及战火吞噬的悲壮场面;画面下方则是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p> <p class="ql-block">环绕大厅的7幅壁画《长江源流》,每段壁画由圆柱分割,分别为《江河源头》、《上游浪泻》、《三峡至美》、《黄庐仙幻》、《洞太烟波》、《东流沧海》、《大洋黄鹤》。<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组壁画体现了长江的起源和奔腾入海的过程,长江所表现出的各种多样的形式。</span>表现了从喜马拉雅山的天雪万溪到金沙拍浪、从九寨沟的斑斓仙境到壮险三峡的白帆过隙,最终滚滚江河奔向大海的景象,展现了哺育着文化历史与思想的万里长江。</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外观是五层,其实有九层,对于我们年逾古稀之年的老人登楼上去确实很累。我们站在楼上,仿佛能看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的场景,如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感受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沉淀。</p> <p class="ql-block">登楼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能清晰看到三镇的城市风貌、高楼大厦、街道桥梁等,感受武汉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登楼可俯瞰长江浩浩荡荡、奔腾东去的壮丽景象,江水波澜壮阔,船只穿梭其中,远处水天相接,令人心胸开阔。</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来到由国父孙中山先生前来祭拜过的寺院——武汉古德寺。同样的建筑世界上仅有两座,一座在西藏,另外一座就是在这武汉的闹市之中,那么这座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引得孙中山先生前来祭拜和成为广大年轻人的拍照打卡圣地呢?古德寺于1877年由龙溪法师所创建,最初起名为古德毛蓬,在1914年由昌宏法师的主持之下,两次对外扩建。改名为古德寺,由心性好古普渡以德之意,距今刚好有近150年的历史。古德寺是根据缅甸的阿兰佛寺的建筑艺术特点所建造的,它既有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又有缅甸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它是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融合的结晶。但最具有代表的建筑当然就是圆通宝殿。</p> <p class="ql-block">圆通宝殿是古德寺核心建筑,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有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立面墙上有圆窗和长窗,具有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殿顶的九座佛塔高低错落,墙壁上有精美浮雕。 </p> <p class="ql-block">尽管是旅游淡季,可打卡的年轻人还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四面佛”是1997年由泰国请回,是古德寺的重要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为白墙黛瓦的徽派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正巧碰到一个尼姑,她还不好意思用手遮着脸呢!</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背靠龟山,与武昌蛇山黄鹤楼夹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是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有“楚天晴川第一楼”之称。</p> <p class="ql-block">“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你们肯定想不到,这一个占地面积不到15亩的小景点古琴台,却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风景名胜,武汉也因此多了一个称呼,知音故里。古琴台是为了纪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因为它丰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也被称为天下知音第一台。根据吕氏春秋本位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晋国有一位乐师叫俞伯牙,湖北楚国人。俞伯牙是当时晋国非常著名的一位琴师,因为他的琴声能够模仿大山的很多种声音,并且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种情深之中,而当时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情深。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访楚国。当完成使命准备乘船逆流而上回到晋国时,船行驶在汉阳遇到了大雨,他看到了旁边的高山,听到了这汗水拍打岸边的流水声,于是决定在船舱里去弹琴,结果琴弦断掉了。在当时认为一般琴弦断掉了,说明旁边就有人偷听,他就要随从的人员去寻找。过了不久,这位随从带来了一位樵夫。他衣着褴褛,谈吐不清。这个时候他对伯牙说我叫钟子期,从小生活在这汉水边,以砍柴为生,小时候喜欢阅读诗书对音乐有一点点了解,刚才在这山里面遇到了大雨,在山里面躲雨偶然听到了你优美动人的琴声。俞伯牙就问他说,我刚才弹的琴你听得懂吗?子期说,略知一二。于是俞伯牙就换好了琴弦,重新弹奏。当他弹完一曲之后,就问道,何也?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重新再弹奏一曲,子期曰,汤汤若流水,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的面前,激动的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于是两个人畅谈一宿,情投意合。这里的蜡像馆就是还原了当时两个人抚琴时的场景。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于伯牙要回去复命了,两个人分别的时候约定明年再来此地赴约。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是久久没有等到钟子期,于是就沿着这个山路去寻找,在山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钟子期的父亲,子期的父亲告诉他说,子期家境贫寒劳累过度半个月前就去世了。临终前,钟子期告诉父亲,要父亲在这一天来此等候。他担心伯牙再此久等,并且将自己的墓埋葬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抚琴的地方。伯牙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悲痛欲绝。随着钟子期的父亲来到他的坟前,抚琴一曲,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唱。薄情凤尾寒,子琪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玉觅知音难上难。谈完之后,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敲碎,并且发誓终身不再抚琴,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并非传说,是有迹可循的。所以武汉也被称为知音故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这两尊石像,左边是钟子期,右边是俞伯牙,它是由湖北美院刘正德教授所做。老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这一生,有一知己足矣。遇知音讲究的是一种缘分,可遇不可求,如果没有那一场大雨,钟子期和俞伯牙可能就擦肩而过了。俞伯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琴师,子期是一个农民,是一个樵夫,俞伯牙没有身份地位的区分。表现的非常谦卑,反而在子期的面前叩拜。当面对这样一位知音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恭敬有礼。这就是古琴台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一曲瑶琴奏对心,谦谦君子思知音。</p> <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的走马观花,不论是在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的黄鹤楼,还是雄据龟山,有“楚天胜境之誉”的晴川阁,或是和汉阳已连成一片、纵观大江景色的鹦鹉洲,以及伯牙、子其流传千年的知音古琴台,都给我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二天的武汉游收获满满。晚上回宾馆休整一下,明天继续武汉走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