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月中下旬在朱村待播种地里来了三只东方鸻,有时早上从别的地方飞来,到傍晚飞到别处过夜,有时干脆在白天找食比较干燥的田块中央凹处卧下休息,饿的时候在田里快速奔跑寻找食物,它门跑跑停停,有时在一个地方会傻呆呆地停留挺长时间的,不是很怕人,没有见过它们洗澡,只见梳理干羽毛。下午5点左右停止觅食,会发出叫声,听到声音后,三只就会凑到一块卧下休息,其中有一只会站岗,休息较晚。</p><p class="ql-block"> 3月21日三只东方鸻整个下午都在一块地里觅食与休息,到了太阳落山时,它们聚集相互间在一米距离内卧下休息了,在天色慢慢暗下来时,它们没有飞走,我必须得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东方鸻(héng) (英文名:Oriental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veredus),是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鸻类。繁殖期主要分布于蒙古、俄罗斯东部和中国东北部,迁徙至印尼、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度过非繁殖季节。其独特的外观特征和迁徙模式使其成为研究对象。</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p><p class="ql-block">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东方鸻繁殖雄鸟头部淡色,喉部和前额冠白色,后颈灰褐色,背部灰褐,腹部白色,胸部具亮橙色带,与腹部间有一黑色横纹。雌鸟、幼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灰褐,腹部白色,脸部淡色,眼上具白色条纹。体长21-25厘米,翼展46-53厘米,体重约95克,腿较长,飞行时可见翼下覆羽深褐色。</p> <p class="ql-block">东方鸻栖息于干旱平原、山脚岩石荒地、盐碱沼泽、草地和淡水湖泊与河流岸边。迁徙和冬季期间集成大群,常在水边浅水处和沙滩奔跑觅食,奔跑速度快,飞行有力。主要食物为昆虫。</p> <p class="ql-block"> 东方鸻繁殖期为4月至7月,筑巢于地面,形成浅杯状巢,通常在牛蹄凹印中,每窝产2枚卵,由雌鸟独自孵化。</p> <p class="ql-block"> 东方鸻繁殖于欧亚温带区域,包括西伯利亚中南部、蒙古和中国东北部。非繁殖期分布于印尼群岛内陆和沿海至澳大利亚中北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