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与南仁东

Daniel Qi

<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景区,又名“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文化园。景区依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设立,以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包含半径5公里内的电磁波宁静区核心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景区有观景台、国际天文体验馆、天文时空塔、时光之门、天幕商业街等项目。平塘县克度镇从2015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2016年9月,中国天眼景区正式开园。2017年11月7日,贵州省首个“中国科技旅游基地”在平塘克度中国天眼景区揭牌。2019年4月26日,4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天眼》开机新闻发布会在平塘县天文科普教育基地举行。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掌布、甲茶风景区于2023年1月20日正式投产运行。2024年2月9日,中国天眼景区进行闭园检修,停止售卖中国天眼景区各类项目门票,2月10日恢复购票。</p><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景区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国家4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FAST选址工作启动,开始了历时十余年的预研究。1999年3月,大射电望远镜FAST预研究”启动。200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基础设施“FAST建议书专家评审会”,项目顺利通过评审。</p><p class="ql-block">2007年,贵州省平塘县启动“中国天眼”台址移民搬迁工作。“中国天眼”30公里范围被划定为电磁波宁静区,5公里范围被划定为核心区。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FAST工程正式立项。2008年12月,FAST工程奠基。2011年3月,FAST工程正式开工。2012年12月,FAST台址开挖与边坡治理工程通过验收。2014年11月,FAST馈源支撑塔制造和安装工程通过竣工验收。2015年2月,FAST索网工程完成合拢。</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克度镇从2015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投入使用的项目有天文时空塔、天文体验馆与天文观测演示等20余个。很多当年搬出大山的村民在天文小镇上就业、创业。从贫瘠村镇到天文小镇,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完成了华丽蜕变。2016年6月,FAST综合布线工程通过验收;140MHz·280MHz接收机完成安装。2016年7月,FAST反射面单元完成吊装,FAST主体工程完工。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FAST落成启用,进入试运行、调试阶段。同时,中国天眼景区正式开园。</p><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7日,贵州省首个“中国科技旅游基地”在平塘克度中国天眼景区揭牌。2019年4月26日,4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天眼》开机新闻发布会在平塘县天文科普教育基地举行。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掌布、甲茶风景区于2023年1月20日正式投产运行。2024年2月9日,中国天眼景区进行闭园检修,停止售卖中国天眼景区各类项目门票,2月10日恢复购票。</p> <p class="ql-block">地理概况</p><p class="ql-block">地理区位</p><p class="ql-block">景区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文化园,依托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设立,以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包含半径5公里内的电磁波宁静区核心区。</p><p class="ql-block">气候特点</p><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景区所在的平塘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地理条件优越。境内最高海拔1487.7米,最低海拔402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无霜期312天,年均降雨量1259毫米,境内森林覆盖率53%。</p><p class="ql-block">地质地貌</p><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景区所在的平塘县,地处中亚热带岩溶喀斯特地区、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以山地为主,间有盆地、丘陵、台地等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景区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p><p class="ql-block">景区布局</p><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由中国天眼和平塘天文科学文化园两个区域组成,中国天眼(FAST)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贵州省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平塘天文科学文化园距中国天眼(FAST)直线距离6公里,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FAST项目贵州省配套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中的旅游专项规划项目,也是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之一。</p><p class="ql-block">天眼科普基地旅游配套设施包含FAST镣望台、访客服务中心、平塘天文小镇(航龙)、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南仁东事迹馆、中轴迎宾广场、天幕商业街、时空塔、喀斯特公园、时光之门、时光克度、星辰天缘大酒店、中国天眼迎宾馆、静默体验酒店、星际家园、航龙湾安置区、天文时光村安置区、球幕飞行影院、停车楼、停车场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群众,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人民科学家。主要研究射电天体物理学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领域,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初高中的时候,就对天文知识有浓厚的兴趣。1963年,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进入车间工作。但因他对天文学的热爱,1978年读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首次提出“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构想,并以总工程师的身份负责项目研发、推进,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南仁东主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同年12月,南仁东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7年5月,南仁东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2018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同日,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捐赠的“时代楷模”南仁东塑像在“中国天眼”现场落成。同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