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处长,出生于1939年2月,1959年1月从沧县应征入伍,中共党员。历任团后勤处供应股现金岀纳、财务会计、副股长(股长常年在外执行任务,主持工作)、财务股长(1976年5月,根据上级命令撤销供应股,分设军需股、财务股)、后勤处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刚入伍时我在基层连队,部队在天津南郊小站北京军区灌江湖八一农场执行生产任务,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平整稻田、育秧苗、插秧到田间管理,忙的是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天,还要徒步七八公里到221团团部(两个团共用一个水塔,一个洗澡堂)去洗澡,连写封家书的时间都没有。那时候各级领导严格要求,从严治军,各项工作力争上游。基层连队只能使劲儿干、加油干、拼命干,真可谓两耳不闻世间事,一心扑在稻田地。只为稻苗茁壮成长,增产增收。人人争当“五好战士”,各班争创“四好班”,连队争创“四好连队”,把立功喜报(立功受奖、五好战士喜报由连队统一邮寄)寄回家。</p><p class="ql-block"> 移防北线后我调到营卫生所工作,虽然是兵头将尾,但部队分散居住在千家万户,加上任务繁杂,常年跟随连队外出执行任务,1969年11月,随8连2排到王营林场砍柴。部队紧急移防燕山腹地,军(地)双方都没有准备,十天左右就岀现有钱无柴可买的烧柴荒。地方政府心急如焚,把次森林改造(次森林改造就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待来年开春,通过根系发芽、修剪、育林)项目交给部队砍伐,解决基层连队日常生活用柴。</p><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1日,随7、8、9连到兴隆县平安堡修建24军露天煤矿。1971年“913事件”后,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所有连队归建进入临战状态。没几天就随8连到樱桃沟门林场伐木(也是次森林改造项目),筹措修建营房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1972年4月,随7、8、9连到大阁镇为师部修建营房(师部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1973年4月,随3炮连到塔黄旗种植水稻,真正在营卫生所的时间屈指可数,不要说认识邢书深处长,就连见都没见过。但是,坊间对邢书深处长的传奇故事倒是听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一:少年会计。说他聪明伶俐,谦虚好学,在父辈的熏陶下熟悉各种农作物播种时令、生长习性、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时节。尤其是他12岁就兼任生产队会计,协助生产队长完成年度农作物种植品种、播种面积、预计收成;结合上级下达的公粮、集体提留、来年种子,预算岀社员人均口粮;再根据国家规定的价格、上年社员挣的工时(生产队有记分员,把每人每天岀工评的工分记录清楚)多少(10分为一个工时),换算岀一个工时值多少钱,一户一列,一清二楚,俗称预算。待到年未,他把一家一户分得的粮食折算成钱,把全家所挣工分也换算成钱,扣除口粮钱,多退少补,谁家挣钱(从生产队分钱),谁家是倒找(自家挣的工分不足以支付口粮款,就要从家里掏钱买口粮)户,一目了然,俗称决算。</p><p class="ql-block"> 故事二:左右开弓神算子。说他在审核金额、记录账目时又快又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没有计算器,核算金额、记录账目只能用算盘手工运算、记账。为避免差错,一般人反复运算两三遍还忐忑不安,甚至是费劲巴力熬几天几夜还对不上账,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但是,邢书深处长是少年会计,从小跟算盘打交道,而且是情有独钟,常常一个人坐在炕桌旁拿着算盘,对着枯燥无味的数字噼里啪啦的练习,久而久之练就了左右开弓(左右手同时运算)的绝技。记账时眼睛盯着账本,嘴里默默念读一个个数据,手指犹如弹钢琴一样既优雅又柔和还富有节奏,算盘珠子发岀清脆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数据念读完毕,数据运算结束,两组数据相同,人送绰号---神算子邢。</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管家。一是科学合理的做好年度预算。年初,他根据上年经费使用情况,亲自编制经费预算方案,做到分配合理,保障有力,略有节余的原则,给党委当好参谋。二是严格执行标准。采取经费使用以季度为单元、差旅费包干和大项开支必须经团首长审批的措施,杜绝寅吃卯粮的现象发生。三是严格审核票据。报账审核时重点查验单据的合法性和开支的合理性,做到专款专用,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严格财务制度。做到现金当面点验,日清月结;单据背面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缺一不可;记账及时字迹工整,账面整洁,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 相识。1974年11月,我由营卫生所班长调任8连司务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面对全新的业务知识,除了认真学习就是虚心请教,别无选择。在7连司务长陈方平的指导下,完成了连队12月份的单据分类、粘贴、账目核算、记账和年度结算。</p><p class="ql-block"> 月底,后勤处通知各连司务长到后勤会议室开会,我忐忑不安的走进会议室,见长长的会议桌子上摆放有二十多叠单据,上面还有一个红皮账本。与会人员到齐后,从外面进来一位领导,大家叫他邢书深副股长。他个子不高,笔直的身板,看一眼就知道他是一位有良好军人素养的老兵。他笑容满面,用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扫视一下会场就开始布置工作。</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副股长:“今天召集大家通报一年来各连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和明年工作重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后领取津贴、经费和粮秣。”</p><p class="ql-block"> 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讲了半个小时,我被他精湛的业务知识惊呆了。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少年会计、左右开弓的神算子、一身正气的红管家,真的是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散会后一人搬一叠单据,依次到财务室报领经费。待我领到单据准备离开时,身后传来“你等一下”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我回头一看见是邢书深副股长,顿时一惊,心里七上八下起来。</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副股长接着说:“你是8连司务长?”</p><p class="ql-block"> 我:“是。您有什么指示?”</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副股长:“看你长的挺精神的。你前面两任长的也不错,可惜是个‘迷糊蛋’,你可一定要把8连的账管好哦。”</p><p class="ql-block"> 我瞠目结舌,惊讶的说:“他们都是大帅哥,军姿呱呱叫,站如松,坐如钟,动如风。单兵五项技能棒棒哒,怎么就成了‘迷糊蛋’呀?”</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副股长微微一笑,和蔼可亲地说:“你想那里去了,我说的‘迷糊蛋’不是你想象中的傻乎乎的那种,而是对连队账目理解不准确,单据分类驴头不对马嘴,待记完账发现错了又改来改去。记着,单据可以重新粘贴,但账目不能修来改去。否则,账面犹如天花后遗症,坑坑洼洼,斑斑点点,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俗称‘迷糊蛋’。你可不要向他们学习啊!”</p><p class="ql-block"> 我立即回答道:“谢谢邢书深副股长指教。我一定努力学习,分类粘贴,力争少犯错误。”</p><p class="ql-block"> 邢书深副股长立即严肃地说道:“不是少犯错误。而是不能犯错误。只要细心、细心就行,知道了吗?”</p><p class="ql-block"> 自知回答有误。立即又答道:“是。坚决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从此,每个月都要到财务室核算请领津贴费、伙食费、公杂费、报销差旅费,邢书深副股长成为业务管理的直接领导。</p><p class="ql-block"> 待 续</p> <p class="ql-block"> 燕山老兵,1950年11月生,四川省彭山县人。1969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旅生涯25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转业到石家庄市,现已退休。在含饴弄孙之余,喜好自驾游、照相,偶尔弄点小文,以娱自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