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路南飞,三个多小时后掠过麦哲伦海峡,降落在世界最南的城市、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南半球与中国相反,越往南越冷。走出机场,一阵强风吹来,凉飕飕的感觉。名为火地岛,实则是凉州。<div><br>五百年前麦哲伦登岛,映入眼帘的是土著居民燃起的一堆堆篝火,火地岛(Tierra del Fuego)的名字就在篝火升腾的烈焰中诞生了。</div><div><br>篝火早已成了遥远的往事,达尔文的到来提高了火地岛知名度。不知从何时起,火地岛国家公园的海边有了一个小小的邮局。狭长的简易房搁在同样简陋的岸边栈桥上,真怕一个巨浪把它掀翻到海里。后来它正式纳入了阿根廷邮政系统,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Correo Argentino-Unidad Postal del Fin del Mundo(阿根廷邮政-世界尽头邮政分局)。随着游客逐渐增多,这个名号渐渐地散播到了世界各地。邮局门口挤满了手拿明信片等待盖邮戳的人群。盖章的是个很老的老头,却依旧精神饱满、手脚麻利,而且脾气就像火地岛的风一样,说来就来。哪个惹他不高兴了,立刻吹胡子瞪眼。他和他的邮局一起,名声远扬。小邮局弄出了大动静,与众不同的感觉。</div><div><br>从阿拉斯加起步的泛美公路在阿根廷境内称作3号公路,火地岛国家公园是它的终点也是起点。公园木制标识牌上标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距此3079公里;阿拉斯加更加遥远,17848公里。世界尽头的感觉跃然于木牌上。</div><div><br>泛美公路的南端起(终)点用一块标示牌写上大大的黑色“3”字,随意竖立在沙土路上,似乎缺了点仪式感。与国内景区过度追求人工装饰的理念分属水火两端,孰是孰非难评说。</div><div><br>有木栈道通往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西端拉帕塔亚湾观景台(Bahía Lapataia)。穿行于火地岛以南一组岛屿中的比格尔海峡联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从那儿往东797公里的大西洋上,就是让阿根廷隐隐作痛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输掉了1982年马岛战争的阿根廷未能取得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耿耿于怀的阿根廷人在路边竖立了两块有马岛地图的牌子。一块上面标出了阿根廷与马岛之间的距离是797公里,另一块用西班牙文写着“Las Malvinas son Argentinas(马尔维纳斯群岛是阿根廷的)”。字里行间隐隐透出的是无可奈何的感觉。</div><div><br>只有4.87万平方公里的火地岛上竟然还挤着两个国家:阿根廷和智利。Acigami湖(Lago Acigami)是它们的界湖。湖水清澈平静、波澜不兴。没有哨兵,只有游人。和平祥和的感觉。</div><div><br>乌斯怀亚的港湾里,停泊着等待启航的游轮,从这里到南极大陆只有800公里。南极洲的诱惑,是乌斯怀亚最浓烈的感觉。<br><br></div> 世界尽头小邮局,全球皆知大名声 世界尽头小邮局,“局长”是个帅老头 泛美公路(阿根廷3号公路)南端终点 深蓝牌子上写着:马尔维纳斯群岛是阿根廷的 比格尔海峡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阿根廷和智利的界湖 从船上看乌斯怀亚 牌子上写着:乌斯怀亚,世界的尽头 城里的雕塑 街头涂鸦也写着“世界尽头” 宁静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