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瓷器以及《三秋杯》的价值

景中亭(成都李泉荣)

<p class="ql-block">  美篇作者:景中亭(成都李泉荣)</p><p class="ql-block"> 美篇编号:3332794</p><p class="ql-block"> 文中所用图片除三张注明网络引用图片外,其余均为作者珍藏品手机拍照图片。</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笔者珍藏藏的部分系列三秋杯组图</p> <p class="ql-block">  随着新《文物法》的实施,国家对古代艺术品(文物)的再次从法律法规上的肯定,民间古玩收藏又一次振奋起来。从朋友圈、网络上,随着利好的暖风不断吹来,不少藏家和学者又提振了精神,开始了旧话重提或重要课题新探讨!我所参加的美篇平台的《古玩爱好者联盟》,最近就开启了一系列有益于古玩交流的专题探讨!</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想借此给大家聊一聊自己对明成化时期制造瓷器中的一些特点!当然了,这虽然是自己的感悟,但也是几十年收藏研究的心得和认知!</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瓷器制作发展历史进程中,到了明代,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明代成化时期,瓷器制作又达到了一个顶盛的高峰!明代成化瓷器不仅制作的数量大,器型多,而且明成化瓷器的胎质种类、器物纹饰、绘画纹饰、添彩装饰工艺、用彩工艺、器物釉面色彩种类等,都是前面各王朝所不能及的!</p> <p class="ql-block">一、成化瓷器概述</p><p class="ql-block"> 成化瓷是中华民族烧制瓷器的稀世珍品,其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成化斗彩瓷器胎体轻薄,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雅,代表器型有鸡缸杯、三秋杯、秋葵碗、高足杯、葡萄杯、不倒杯、夜光杯、婴戏碗、天字罐……等,代表工艺有斗彩、掐丝珐琅彩、沥粉彩、夜光加彩、单色釉、脱胎工艺……等,均为绝代精品。</p> <p class="ql-block">  成化青花矿料,基本上采用的是采产于江西乐平县的国产平等青(成化初期有部分青花用的是库存老料除外),淘洗工艺精细,因而用在瓷器上,颜色蓝中微微泛灰青,呈色稳定,没有宣德青花的那种晕散与铁锈结痂斑,以色泽柔和、淡雅著称。成化瓷器胎质洁净,釉光如脂,彩色清丽,造工精良,绘画笔触流畅,造型俊朗,极富韵致。胎土细密,胎体轻薄,胎质如玉,修胎规整、玲珑剔透,在光线下透视,其釉面显现出肉红色与牙黄色。</p> <p class="ql-block">  成化时期是大明王朝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所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是成化瓷器是明代瓷器中独领风骚的杰出代表。成化一朝历时23年,烧造的瓷器不仅品质卓越,数量也十分可观,绝非个别专家说的那样稀少。然而无论如何,作为收藏爱好者,能收藏到一两件成化本朝官窑瓷器,实乃人生的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  由于受时间和篇幅的原因,其他不说,就说一说明代成化十大名杯之一的“三秋杯”吧!有人对故宫博物馆所藏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孙瀛洲老先生所捐赠的一对成化斗彩三秋杯的估值进行讨论!</p> <p class="ql-block">  二、孙赢洲与《三秋杯 》 </p><p class="ql-block"> 孙瀛洲是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大量珍贵文物,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故宫任职期间,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故宫从民间为国家抢救性收购了大批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下面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孙赢洲还是一位古玩店的一个掌柜!当时时局不稳,古玩市场也十分不景气。有一次,他在一家即将关张的当铺里,看到一对成化斗彩三秋杯时,一眼就认定是从宫里流出来的绝世精品。勤奋节俭,“一周只吃一回肉”的他愣是咬牙用40根金条将其买下。</p> <p class="ql-block">(下面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三、说说故宫所藏的哪一对三秋杯的来历及其价值</p> <p class="ql-block">注:下图引用的是故宫博物馆三秋杯照片</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正是耿保昌正在又一次鉴鉴故宫展示的《三秋杯》</p> <p class="ql-block">  时间已是1956年的某个普通清晨,一位衣着朴素的古稀老者,慢慢从公共汽车上走下,又慢慢地踱步到故宫博物院上班。在亿万国人中,他只是平凡的一员。谁也不会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将自己家藏的三千余件文物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其中仅陶瓷一项就占了两千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5件,其中就包括一对明成化斗彩三秋杯。</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成化斗彩三秋纹杯,并非故宫原有珍宝!而是民间收藏家通过重金在民间淘得最后从民间捐赠给故宫的藏品!其实北京故宫多数藏品,均为建国之初民间捐赠、征集之物!</p><p class="ql-block"> 著名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早年在北京"同春永"等古玩铺当学徒,1923年开办了自己的"敦华斋"古玩铺,成了店里大掌柜。</p> <p class="ql-block">  孙瀛洲是古董店的老板,陶瓷鉴定专家,他看不上眼的东西,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出手。</p> <p class="ql-block">  他能在当时花巨资买瓷器,这是何等的魄力!要知道,40根金条在当时是什么购买力呢?同一时期,如果是用购房来看,当时在北京阜成门买一套400平米的四合院,可能就是花了800大洋,折合金条大约是两根。</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孙老前辈的40根金条如果是用作买房产,当时就能在北京买20小型座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四、简介一下斗彩三秋杯的特色及三秋杯的种类</p><p class="ql-block"> 孙瀛洲捐赠故宫的这对三秋杯,是一只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几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部位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p> <p class="ql-block">  有些人说:孙老先生在解放前,以四十根金条买下当时仅面世一对的小杯子不值!</p><p class="ql-block"> 还有的人认为:二十几年前被文博界权威人士(上海一个国家博物馆馆长)评价为“此对三秋杯如果拍卖,五亿美金也不高”的观点太吓人了!</p> <p class="ql-block">  已故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通过研究他当时的见到的成化瓷器,对成化瓷器形成了比较客观的鉴定标准,尤其是对成化“三秋杯”的鉴赏评价,更是为成化瓷器的鉴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他曾将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p><p class="ql-block">“大”字尖圆头非高,</p><p class="ql-block">“成”字撇硬直倒腰,</p><p class="ql-block">“化”字人匕平微头,</p><p class="ql-block">“制”字衣横少越刀,</p><p class="ql-block">“明”日窄平年应悟,</p><p class="ql-block">“成”字三点头肩腰。</p><p class="ql-block"> 此歌诀可作为鉴定成化瓷器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不要将其作为唯一标准,按图索骥。</p> <p class="ql-block">  这本是瑕疵,却也恰恰是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是后世无法仿效的独特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称“差紫”。</p><p class="ql-block"> 由于杯上描绘的是秋天的乡居野景,而历时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称,因此这种瓷杯便被赋予了“三秋杯”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在通过对民间收藏家不完全的调查发现,明代成化三秋杯,不只是有斗彩一种,就是斗彩三秋杯,也有不一样的器型,有稍大一点的,有撇口收腰的、有筒腹形的,有高足的!就釉彩而言,有青花、青花斗彩、有黄釉描金、粉红描金、大红描金,就胎质而言,有月白胎、牙黄胎、肉红胎等!</p> <p class="ql-block">  孙赢洲的徒弟,故宫文物鉴定大家耿宝昌,曾对三秋杯的评价是:无与伦比。当然,对这位长期脱离民间的老人,对他长期一些守旧和固化的意识以及对中国几十年的文物鉴定产生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现在不必去讨论了!毕竟他已经是耄耋老人,再让他改变认知,让他到民间来看看大家收藏的比故宫博物院还要精美的藏品,这有些不现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还有前上海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汪庆正的论断更是惊人:此杯若是拿到市场上拍卖,起拍价至少是5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而孙瀛洲的外孙女则表示,国际民间金融机构曾为该文物估过价,至少值10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言论和观点,冷静理智的收藏家自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普通大众也许会觉得震惊。</p> <p class="ql-block">五、一对《三秋杯》的价值与争论</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从故宫博物馆的这对三秋杯,领略了明成化瓷器的魅力,也引出了价值的争论!</p>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孙赢洲40根金条买的返对《三秋杯》,已经无法估其你值了!</p><p class="ql-block"> 孙瀛洲后人前几年所说的:“故宫这一对三秋杯,现在已经应该是价值十亿美金啦!”对这一估价更是不敢相信!</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因为这种种评价估值莫衷一是,搞得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就这“值与不值”一话题再给大家来谈谈自己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也许很多人认为对文物的估价,民间 人说多少没啥权威性!但是前上海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汪庆正先生可是正宗业内人士,他的论断更是惊人:此杯若是拿到市场上拍卖,起拍价至少是5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而孙瀛洲的外孙女则表示,民间曾为该文物估过价,至少值10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言论和观点,冷静理智的收藏家自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普通大众也许会觉得震惊。</p> <p class="ql-block">  有些观点,也不是凭空乱说的!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不同。</p><p class="ql-block"> 孙赢洲所处的时代什么购买力呢?</p><p class="ql-block"> 同一时期,鲁迅先生在北京阜成门买了一套400平米的四合院,花了800大洋,折合金条大约是两根黄鱼。很多人是以此来套论《三秋杯》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40根金条就是20座四合院的价格。</p><p class="ql-block"> 当然,现在的这些观点都成了笑谈罢了! </p><p class="ql-block"> 在民间,我们作好研究和收藏、保护与传承,随着文化自信建设,民间各种奇珍异宝等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品及其收文物,应该会受到更充分尊重才是最好的体现和引领导向!</p> <p class="ql-block">  由人民群众(新中国早期)手中捐入了国家顶级博物馆,价值连城是应该的!至于民间收藏手的同类宝物,难到也值哪么多?或者就不值钱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问题待以后国家文化艺术产业部门会作出正确回答!</p><p class="ql-block"> 但愿国家能为我们民间国家宝藏给出一个能让世人认同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毕竟现在新的《文物法》肯定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国家法律、政策对民间文物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前所未有,民间珍藏的古代艺术品的价值,也将会绽放出比任何时候都更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