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奇的滇东南 ‍(2025年3月)‍ ‍

阿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隔9个月后,我们第三次走进了云南。</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云南是我国仅次于新疆的旅游大省——气候的多变性;地质地貌、植被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是其他省市所不及的。尽管我们来过三次,却依然还有我们仍未踏足的景点和地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3月初的这次云南游,选择了一条前两次毫无交错的滇东南路线,其中有四个景区“如雷贯耳”:元谋土林、东川红土地、贵州兴义万峰林和元阳哈尼梯田,行程13天。</p><p class="ql-block"> 带我们游历滇东南的,还是去年陪我们游览昆明、大理和丽江的小蔡和他的奔驰商务车(他的手机号:13529138338,朋友们都可以联系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奇观之一:元谋土林】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是位于楚雄的元谋土林。去年6月来云南时,同事小唐就推荐我们去看看,但小蔡说楚雄和我们的规划路线方向相悖,当时只好作罢,今天总算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土林,就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林一般在盆地或谷地内出现。据小蔡说,云南元谋土林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壳隆起,历经了5亿5000万年到6亿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貌发育,加之亿万年的风雨侵蚀,才把元谋的土地“雕琢”成了今天这般千姿百态的奇特形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意放张横片,从满屏的手机屏幕上观赏,尤能体现景致的恢宏气势和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好奇的是,土林的柱形山体土质层次分明,表层深褐色,向下颜色逐渐变淡,就像一块巧克力蛋糕。科学解释说,这是因为沉积岩粘土矿物的含水量及吸水后膨胀系数不一,地表水流和雨水侵蚀程度各异造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土林形态,真可谓千姿百态,绝不重复:有的如柱体;有的像城堡,也有如尖笋、土芽……万变不离其宗,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沙和粘土,外表看似松散,其实我们用手触摸一下,才发现原来表层坚硬无比。</p><p class="ql-block"> 游人从山体走过,土林山体会随着观赏角度变化而衍生出各色各样的形态,飞禽走兽、人物造型,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元谋,不由想起学历史时学到的“古元谋人”‌,元谋人的遗址就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的山腰‌,是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地,距今约170万年,被誉为“东方的非洲”。1965年在这里发现了“元谋人”的牙齿化石,证实了元谋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存在,因此元谋也成了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学术研究基地。‌</p><p class="ql-block"> 至于土林里的“元谋人山洞”究竟是真的还是假设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元谋土林一瞥】拍了条短视频,留作纪念。画面铺展开来,极似一幅层次丰富的油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元谋土林,让人联想起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即便用在土林,也是非常恰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奇观之二:东川红土地】我们的第二站是东川红土地。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东川区,海拔在1800至2600米之间。这里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气候高温多雨,从而逐渐发育成方圆近百里的红土地。当然,云南的红土地不止东川一块,但却是云贵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只要是晴朗天气,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影,就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红土地是一种低产贫瘠土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过度开发,滥伐森林,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形成“红色荒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川红土地又以“落霞坡”和“红石头”两处最为壮观。据介绍,每年5—6月或9—12月是红土地最为漂亮的季节,因为那时是一年两季的庄稼收获期,各色植物漫山遍野层次分明,构成了一幅农家收获图,也被摄影和美术师誉为“上天赐予的自然调色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川地区应该说是块贫瘠之地,以往农民生活非常贫困。无论是当地农家还是旅游者,都应当好好感谢感谢扶贫的农林、园艺和旅游规划师,是他们利用了红土地的特征,规划和教会了当地农民怎样规划和品种的选择,让层层梯田常年呈现出勃勃生机和五颜六色,农家每年除了收获了两季庄稼的同时,还收获了满满的旅游收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处放一张落霞坡的红土地横片,展示一下景观的全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旅游设施以及食宿观光服务已经非常成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落霞坡红土地】落霞坡的红土地是当地面积最大;视野最开阔的景区。试想一下,每当夏季土豆花开,小麦成熟;秋季青稞、小麦成熟,以及当地白色的油菜花开,加上部分翻耕待种的红土地,那会是怎样一幅极富冲击力的“农家收获图”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蔡特意把我们带到景区一侧,远远就看见一棵高大的沙松树(为松科冷杉属),据说已有上千年树龄,曾枯死三年后又吐出新芽,极为罕见被认作吉象,当地村民称其为“老龙树”,佑护着这一方乡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奇观之三:罗平油菜花田】罗平油菜花田是指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一年一度的云南罗平油菜花,一般推荐的是县城东北方向的金鸡峰。登上金鸡峰,看油菜花田比较平坦,而稍远处有些孤峰拔起,很壮阔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平县已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农业观光旅游大型节日活动,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大亮点。11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10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多亿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罗平油菜花田航拍】我们7个人都没有航拍的设备和本事,这是小蔡的作品。高空俯瞰下,油菜花田确实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油菜花田后,蓦然发现云南的油菜花似乎比江浙一带的油菜花要粗壮高大得多,可以和人一般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蔡还带我们去了罗平的另一处景观——螺丝田油菜花田。罗平螺丝田位于云南曲靖罗平县城西北十公里处的牛街,这里的梯田是圈状的,远远看去像是螺丝上的旋纹,故而得名。也许是气候原因,这里的油菜花还没完全发黄盛开,但其规模很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螺丝田油菜花田】我也拍了个蹩脚的视频,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看牛街螺丝田藏于深山之中,据说其大名早已蜚声海内外,许多中外摄影专家都曾来这里拍片,中外著名的画报、杂志也向世人展示了这里的美景和地域风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平九龙瀑布群】罗平九龙瀑布群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城北22公里处。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蚀,在这里形成了十级高低宽窄不等、落差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其中最大的有三级,第一级“神龙瀑”,第二级“情人瀑”,第三级“白絮瀑”。但是我们抵达的时候,虽说是晴空万里,但相机镜头正面逆光对着西下落日,根本无法拍下完整的层层瀑布群,令人郁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龙瀑布群因其瀑布众多,景点密集而形成其独有的观赏特色,这里一年四季瀑布飞泻不断,素有“九龙十瀑,南国一绝”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情人瀑高50余米、宽70余米,瀑帘相拥而下,仿佛互相守望的恋人,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小瀑布】我们是由上而下走入瀑布群的,于是顺便拍了个小瀑布的视频,但此处落差不大,所以气势欠缺不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俩没有能力攀上景区制高点“观瀑台”,所以也无法拍下九龙瀑布群全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黔西南奇观: 兴义万峰林】观摩了罗平油菜花田后,小蔡主动建议说,此地离贵州兴义万峰林不远,仅106公里,现在那里正是油菜花盛开旺季,机会难得,我们是不是去看看?他的建议马上得到全体赞同。</p><p class="ql-block"> 万峰林景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部,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峰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由上而下俯视,景区里的村落都集中在连绵起伏的锥形山体下的洼地里,农舍炊烟袅袅,镶嵌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犹如一幅美丽的长卷。2024年3月,以万峰林景区为核心的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国的5A级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坐景区观光车进入万峰林的,这样可以俯瞰整个万峰林油菜花田。导游把我们带到“八卦田”和“福字田”,顿时让人大开眼界。导游告诉我们,每年的3月上旬和9月下旬,是万峰林最美的季节,“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再过一个星期,油菜花就要谢了”,他说,9月下旬是水稻熟了的时候,万峰林一片金黄也是非常美的季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万峰林油菜花田有六个最佳观赏区,他们把这六个景点都冠以名称,便于游客记忆,如“六六大顺”、“步步高升”之类的吉利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比较一下,罗平的油菜花田虽然远近闻名,但万峰林的油菜花田似乎更有层次感。而且这里的油菜花田依偎在万峰林下,显得更有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眺群山,调侃一下就像排列着一锅窝头。小蔡则言简意赅地总结说:“就像田野上的桂林山水画。”细想一下觉得很贴切。我们到达兴义那天,天气有点遗憾,如果当天是晴日当空的话,这里的油菜花和喀斯特地貌一定会更加惊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峰林附近还有一个“玉皇顶”,好像是个不成熟的野景点,游客不多,山路崎岖,且当时下起毛毛细雨,台阶湿滑,我是不敢冒险,放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旭居然也攀上顶峰,我是吃了“一斤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奇观之四: 坝美世外桃源】云南坝美,一个被自然环抱的壮族村寨,以其原始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由于它的地理地貌极似东晋大家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描述,被人们誉为“现实版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游船进入坝美村】像极《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入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坝美村的入口,是需要坐船,暗流穿过村口石笔山腹部巨大的石洞(洞内倒悬着钟乳石),眼前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从前这个村子不通公路不通电,进出村落需要翻过大山。由于地处偏僻,与世隔绝,到上个世纪末,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木犁木耙、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坝美四面环山,山上树木葱茏,坝里绿树郁郁苍苍。由于闭塞,坝美完好地保留下原始男耕女织的风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睦邻友好,实质是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对于旅游者来说,这里青山碧水,生活恬静淡雅,却是世间难觅的闲居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北文山 • 普者黑】文山州普者黑旅游景区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荷花世界、岩溶湿地、湖泊峰林、鱼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和5 A级旅游景区。也许是天气阴冷的原因,或是景区里的过多烂尾楼和脏乱不堪的环境,这里并未给我们留下好印象,反而觉得有些名不符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在这里拍摄的,云南的很多景区都有类似的过往,譬如我们去年6月去的沙溪古镇,曾拍摄了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那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普者黑的偌大一片湖区湿地里,我仅仅在景区门口看见三棵桃花树外,以后所见的都是电视剧拍摄后留下的“遗产”和道具桃花树,基本上处于“无景可游”的尴尬境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路经弥勒】在去蒙自的途中经过弥勒市,这是滇东南一个户籍人口仅56万的小城市。不过,这里和佛教里的弥勒佛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弥勒汉代时属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有历史记载,因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居住于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市中心的“巨人雅阁酒店”,出来走走觉得这个西南边陲的小城高楼林立并不孤漠,晚上灯火璀璨,车水马龙,市场里游人如织,美食街热闹非凡。查了资料才知道,我们是有眼不识泰山,弥勒境内资源丰富,境内煤炭储藏量达19亿吨,果、蔬、药、花种类繁多,是云南重要的食品药品原料和鲜花产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蔡说,既然到了弥勒,就别错过这里的民族风情。他说带我们去看两个地方。其中一个叫“东风韵”的湿地公园,也是一个集休闲度假、佛教文化、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艺术小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的“七彩坡”,远远看去还是很漂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湖边一瞥】也许初春时节还不是最好的观赏期,湖边种植的林木花草和葡萄园尚未呈现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弥勒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区里的建筑非常具有当地特色,都是以本地生产的红砖为主,非常具有设计感。据说景区内部建筑连草稿都没有,随心而动,这样一个看似毫无章法的建筑群,出自一位出生于弥勒的“奇人”之手。他将三种当地文化混合其中,酒瓶状建筑代表的是弥勒的红酒文化,还有彝族的火文化建筑及共生向上的文化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婆的爱心又泛滥了,搂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拍张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错,照片里的是万顷葡萄园。以往我们只知道新疆的葡萄驰名中外,却没听说云南的葡萄也叫座。弥勒市地处滇东南的红河州北部,海拔1400米以上,属亚热带气候,葡萄种植区年均温度17.4~19.2 ℃,且雨水少,光照充足,紫外线强,不易发生病害,是中国具有明显地理特色的葡萄种植基地。于是,毗邻的“云南红酒庄”便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本世纪初,弥勒东风农场的葡萄种植面积达1348.33多公顷,全县葡萄种植面积更是具有3520多公顷。为葡萄酒生产奠定了深厚的产地基础。由此,1997年“云南红”葡萄酒庄投入生产,酒庄在这座红酒女神的雕塑下,埋藏了100瓶第一批自产红酒,相约100年后再来开取,至今已经过去28年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弥勒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法国传教士在此地建立了第一个葡萄园,并开始尝试酿造葡萄酒。如今酒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掌握了从葡萄种植、采摘到发酵、陈酿、储存的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介入的结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蒙自的名片】途径弥勒后我们进入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蒙自,别小看了这个才60万户籍人口的城市,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遗产和底蕴。</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进蒙自的第一步是一条铁路,沿着铁轨步行了四五百米,眼前出现了一个半废弃的火车站——碧色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一个连接昆明和越南河内两个城市之间的小车站。是10年前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的取景地之一。由此,碧色寨一炮而红,成了驴友们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当时,碧色寨拍摄的一场戏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一支赶赴前线的部队及文工团在这里誓师出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火车站建于1909年,是滇越铁路的重要站点之一。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的国际铁路之一,由法国殖民者修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包括国家屈辱与主权丧失的见证,以及当地士绅爱国自强的铁路建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标志——北回归线从车站穿越,那条无形的线,穿越的地点就在这扇朱红大门门槛的右下侧标记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蒙自是云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云南对外开放的起始地,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诞生,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口岸、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蔡带我们去了蒙自的名片之一“过桥米线”旗舰店“香麒园”,果然店内气派十足,食客如流,几乎座无虚席。店堂里迎面有块显目的招牌,上书“每年卖出59万斤米线,可绕地球1.2圈”,味道确实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后驱车前往元阳途中,路经红河州个旧市境内的“梨花谷”,百亩梨花已完全绽放,漫山遍野如雪花铺地。航拍此景肯定漂亮,我们拿着相机却“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再好看也就满足一下视觉享受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急于赶路的另一大原因,是希望在日落之前赶到元阳哈尼梯田,赶上夕阳西下时的梯田靓影,因为这是今次我们滇东南之行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奇观之五: 元阳哈尼梯田】老天不负有心人,当我们赶到元阳哈尼梯田观景台时,已是傍晚6:15分,夕阳高挂山坳,观景、摄影的游客占满了所有的最佳视角,一小时后太阳才完全消失在天际线外,晚霞染红了天际,映红了层叠的梯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亲眼目睹哈尼梯田,以往仅仅是在摄影作品和纪录片上见到其恢宏气势,如今站在景区观赏,俯视之下还是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阳梯田位于红河州元阳县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p><p class="ql-block"> 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达100多万亩,遍布周边4个县,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数十代人历经1300多年,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的民宿就在多依树景区的数万亩梯田旁边,从房间的落地窗向外看去,就是气势磅礴的哈尼梯田,名宿顶楼是个观景平台,视野极佳。</p><p class="ql-block"> 可是第二天天色未亮,就听到雷声阵阵,大雨瓢泼,心里一惊。不料天亮起床后,已经雨止云涌,大家暗暗称好,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元阳哈尼梯田多依树景区】元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则有数亩,小则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多依树景区的观景平台上,应老师的瞬间抓拍,拍下了这张风起云涌的梦幻一幕:水气和云雾缭绕在农舍之间,房屋、植被、梯田时隐时现,宛如人在画中云游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民宿老板说,哈尼梯田的最佳观赏时间有7个月,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为灌水期,4月以后插秧耕作后田里的水渐渐放干了,观赏性就大大下降。所以,目前水满的梯田如明镜般铺展,反射着银色的光芒,又如同一面“天空之镜”,把天上的蓝天白云、早晚霞光映衬在万亩田园里,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阳哈尼梯田的海拔】元阳哈尼梯田的最高海拔为‌2939.6米‌,这是元阳县的最高海拔点,也是梯田分布区域的最高点。元阳梯田的海拔范围从最低的144米到最高的2939.6米,形成了显著的垂直差异,这种巨大的海拔落差不仅塑造了梯田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此外,梯田的核心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至1800米之间,这一范围被认为是梯田景观最为集中和壮观的区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阳哈尼梯田共有5个景区: 哈尼梯田、多依树梯田、阿者科梯田、坝达梯田和哈尼小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阿者科村口,看见一副制作精美的广告: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不过,看了乡村简介后才知道,阿者科村不是浪得虚名,还真是去年11月被联合国旅游组织执委会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阳阿者科是个哈尼族村寨,以其独特的“蘑菇屋”建筑和梯田景观闻名,被誉为“云上梯田人家”。所谓的“蘑菇屋”,是哈尼族传统民居的代表,上无片瓦,房顶上盖着厚厚一层茅草,形似蘑菇。这种蘑菇屋多为三层结构,兼具居住、储物和晾晒功能,是元阳哈尼梯田区域保存最完整的村寨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者科村,哈尼语意为“滑竹成片成林的地方”,哈尼族人在该地区世居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保留最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哈尼族古村落。全村共61户人家,400来人口,大多村民以务农为生,种植的是玉米和水稻。别看这里是“穷乡僻壤”的山区,却是不愁水源,山里的山泉汩汩地流向每一亩梯田和村落,使哈尼梯田每年有7个月保持在灌水期,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阿者科村,人们观赏的不仅是村寨的民风民俗,还能尽情地一览蓝梯田的美景。那幢蘑菇屋的“火塘咖啡”不要小觑,据说这里每天能卖出100多杯咖啡,每天的营业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令人动容的,是村落里的中年妇女,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她们背着沉重的树桩(估计都有百十来斤),一步步艰难地在山路上挪动。据小蔡说,她们这是给家里背柴火,而家里的大老爷儿们是不干这些“家务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过阿者科村,可以抵达一个梯田观景台,站在那里视野开阔,可以饱览云雾缭绕的多依树梯田变幻莫测的身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的难以想象,这百万亩的梯田都是世代哈尼人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工具刨出来的。当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梯田水面上时,梯田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活动油画,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着颜色,让人心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哈尼梯田住了两夜,在即将离开的第三天清晨,我们在民宿观景台上看到了哀牢山的日出。晨曦映红了天际,也映红了梯田。我们这一趟真是值了,三天里看见了梯田的日出日落、风雨云雾。只是可惜我们无法用语言描绘;无法用相机拍摄出哈尼梯田的妖娆和美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历史文化古城: 建水】建水古城,古城所在的镇称“临安”(和杭州的古称一样),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地处昆明以南220公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文化城市。据介绍,这里的地面历史文物居全省之首。所以,这里的市政府很有魄力地宣布,在古城区范围里“不拆一间屋,不盖一幢楼”。</p><p class="ql-block"> 古建水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现存的西门是重建的,唯东门屹立六百多年不倒,它的年龄比北京天安门还大28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提督府和翰林街。“提督”是古时军事长官的称谓,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南古提督学政考棚,就是古时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大堂上“为国求贤”的匾额令人敬畏;大堂上的“大清帝国疆域图”,让后人汗颜,晚清政府十数年究竟割让了多少疆土,以致如今国土面积“缩水”到今天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的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据说是开采锡矿发家的。花园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四个庭院分别取名“梅、兰、竹、菊”,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园林,它内雅外秀、布局灵活、环境清幽、结构统一,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水十七孔桥,也称“双龙桥”,有说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也有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桥长148米,古老的青石板桥面和飞檐画栋的桥阁桥廊,更增添了古桥的历史年代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双龙桥承袭了中国桥梁建筑风格的特点,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座十七孔桥之一。另一座十七孔桥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水有两大特产,其中紫陶器是其中之一。紫陶取自境内五彩山,陶泥含铁量高,使制成的陶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p><p class="ql-block"> 不过,小蔡带我们去的陶器馆,是一个用制作废弃的陶器修建的“贝山陶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庄用废弃的紫陶和石头堆砌而成,融合了欧式古堡与本土文化的设计风格,古朴厚重且充满异域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园区,它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炳成历时十余年打造,占地80余亩,被誉为“紫陶梦幻城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水还有一个土特产是“建水豆腐”,也叫临安豆腐。据说这家“扳井豆腐”是此地最有名气的作坊,因为他们制作豆腐用的水也有些“特别”,就是这口扳井里的井水。当然,我们全体都光临小店去“吃了次豆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昆明龙门石窟】从建水我们直接回到了昆明。同行的小朱建议去西山龙门,但小蔡觉得我上山会很累,建议我在山下滇池边游览。谁知到了那里,看见先后有两组缆车可以送游客上山,于是在大家怂恿下我也被“架”上了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上山的缆车上俯瞰滇池一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须知道,昆明的龙门石窟,非洛阳的龙门石窟。到了山上,沿山路和栈道一路下山,弄明白这里只是座道教的山头,有的山路很陡,确实不宜老人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海拔2200米,高出滇池600米。远看山峦如巨佛睡卧,也有人称“卧佛山”。说实在的,一路走下来,我也不觉此山景观有何特别圈点之处,比起洛阳龙门石窟简直是云壤之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书记登上龙门,顿时身价百倍!嘻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昆明的最后一天,也是这次滇东南旅行的最后一天,小蔡建议我们去两个地方:一是去昆明动物园赏樱花🌸,他说现在是昆明樱花盛开期;二是游游昆明老街。我们去年曾经游过一次老街,但其他朋友都未去过。</p><p class="ql-block"> 昆明赏樱花的去处很多,就连闹市马路两侧也可以赏花。不过在昆明动物园,果然樱花大道两侧花如雪、人如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视频 ☻ 樱花丛中】樱花园里花团锦簇,樱花树下人声鼎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们是抵达昆明第一天游览了昆明老街。上次逛老街有的路段还在修葺,这次看看都已修整完毕,街上游人如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蔡特意把我们领到一家“东方书店”,我们上次来也没进去。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创办于1926年,是胡适先生的弟子(昆明人)开办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许多教授、学究都是这里的常客。</p><p class="ql-block"> 我对书店门口的那幅门联特别感兴趣,因为那是一副名联,曾在国内好几个地方见到。上联是: 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积德; 下联是: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游的朋友都觉得,昆明老街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老街,街路不宽,老式建筑老格局,很有烟火气和年代感,不像那些“做旧”的现代化老街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散伙饭”是小蔡预订的“福照楼”(记得去年我们是在老街的“福照楼”吃的晚饭)。这家饭店有点“文绉绉”,店堂和包房里摆放了许多当年西南联大教授的照片或画像,还有书架、办公桌,就连包房的名称也是“数学系”、“物理系”……如此执着,大概饭店老板的爷爷奶奶是那里毕业的。</p><p class="ql-block"> 分手前大家互道珍重,后会有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