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赫赫,翩翩王子,参观殷墟博物馆(子何人哉)

emma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资料中给出的定义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目前东亚已知时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体系。</p><p class="ql-block"> 1899年,甲骨文的出现,一片甲骨惊天下,不仅使殷墟重见天日,随着学术界考古的陆续发掘,更多甲骨的出现,也将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王朝,商朝真实地再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参观殷墟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馆藏文物不仅仅只是文物,几乎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哪怕一段简单的文字说明都离不开考古人员的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  于是,一件件文物不再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生动,甚至趣味盎然,令观者印象深刻。在殷墟博物馆,一个名为《子何人哉》的展览,就是这样一个趣味横生的特别展览。</p> <p class="ql-block">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一处窖藏甲骨的考古发掘,共出土甲骨1583版,其中689版契刻2250余条商王武丁时期的占卜记录,信息完整,内容集中,是历史上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甲骨的主角“子”出现了,他是刻辞甲骨占卜记录问卜者的尊称。“子”决疑事项包罗祭祀、军事、田猎、贡纳、宴飨、天气、入学、乐舞、射箭、御马、疾病等众多领域,可谓“子”的生活实录,丰富生动,画面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花园东庄的两片甲骨,契刻的卜辞分别是“子”问卜祭祀“上甲”、“太乙”、“大甲”等先公先王,并对“祖乙”及其配偶“妣庚”,即武丁父母隆礼是尚。</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龟甲正面刻有19条占卜记录,记述“子”卜问拟定使用“牡羊”祭祀“祖乙”之事。</p> <p class="ql-block">  两片残缺的甲骨的刻辞是“子”卜问商王武丁贡纳之事,左边的是收藏箭矢的函,右边的是酒。</p> <p class="ql-block">  “子”总是占卜商王武丁,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不禁让人好奇。</p><p class="ql-block"> 商王武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武丁盛世”。出土甲骨契刻的占卜记录中,“子”挂念商王武丁身体状况,向其贡纳物品,受命征战。商王武丁则对“子”赏赐,观“子”舞蹈表演,共同宴饮,显示出二人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 7条记录,记述“子”卜问商王武丁贡纳玉璧之事。</p> <p class="ql-block">  左侧残缺的甲骨,7条记录,记述“子”卜问商王武丁贡纳玉璧之事。</p><p class="ql-block"> 右侧较为完整的甲骨,11条占卜记录,“子”卜问是否向商王武丁报告制作玉器之事。</p> <p class="ql-block">  残缺的龟腹甲契刻11条占卜记录,刻辞所记即“子”卜问商王武丁命“子”与“伯成”征伐“邵方”之事。</p> <p class="ql-block">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子”武丁关系亲密,与妇好的关系又是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花园庄东地出土的甲骨契刻占卜记录中,既有“子”向妇好请命告事、贡纳玉器等事例,也有妇好对“子”赏赐、命“子”做事,以及与“子”共同出行的记录,显示出彼此之间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两片相对完整的甲骨,刻辞记述的是“子”卜问拟定祭祀“母丙”、“祖丙”、“妣庚”、“兄丁”、“妣己”等人之事。</p> <p class="ql-block">  左面的甲骨记述了“子”卜问商王武丁,命“子”与“伯成”征伐“邵方”之事。</p><p class="ql-block"> 右面的记述了“子”卜问命“射告”与“我”南征之事。</p> <p class="ql-block">  在殷墟花园庄出土的600多版甲骨契刻的2000多条占卜记录中,无不显示“子”尽心侍奉商王武丁及妇好,同时也深得商王武丁及妇好的真切关爱。“子”位高权重,王朝诸子、诸侯及内外服侍官均唯命是从,威仪赫赫。</p><p class="ql-block"> “子”祭祀、入学、受业、舞蹈、田猎、射御、征战。一片片甲骨、一条条记述、一个个契刻、一幅幅画面,一个商朝王子生活的场景真实、生动、鲜活。</p><p class="ql-block"> 由此,那个一直以来的疑问:“子何人哉”便有了清晰的答案,“子”应该就是商王武丁及妇好的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