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王老师</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836479</p> <p class="ql-block"><b> 阳春三月,当我漫步于武汉小区或公园,偶尔瞥见那一两株盛开的桃花时,内心总会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微微的涟漪,思绪也随之飘向了六十多年前那片珍藏在心底的桃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那是1961 年的秋,我背负行囊,踏入金口中学,就此开启初中的逐梦之旅。金口,这座枕于长江臂弯的古镇,流淌着古朴宁静的韵味。学校静卧在古镇边缘的芙蓉山下,白墙红瓦的平房,一排排坐北朝南,顺着山势悄然铺展,隐匿于高大梧桐的浓荫里,散发着难以言喻的雅致。 而在芙蓉山西面的山坡,就是学校那片如梦似幻的桃林。它们于层层梯地间,错落生姿,悠悠延展至半山腰。</b></p> <p class="ql-block"><b> 在桃花盛开季节,每株桃树皆似一把温柔撑开的花伞。枝头桃花,或含苞待放,嫣然浅笑;或全然绽放,嫩黄花蕊俏皮探出头来。偶有嫩绿新叶点缀,更衬得桃花娇艳欲滴。极目远眺,漫山桃花仿若一群身着霓裳的仙子,携着姹紫嫣红的诗意,如烟如霞,层层叠叠地铺满山坡,将这一方天地,悄然晕染成梦幻的粉色。</b></p> <p class="ql-block"><b> 那时,国家还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末期,学校给每个班级在桃园内分得了几块梯地,在栽种桃树地里间种着小麦和蚕豆。我们这些学生,常常会轮流在桃树下锄草翻地。桃树挂果时节,那绿里透红的水蜜桃,还有白肉甜脆的蟠桃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令人垂涎欲滴。有时,一个不小心,锄头下去,便会有一两个桃子悄然落下,仿佛是桃树赐予我们的一份甜蜜的惊喜。</b></p> <p class="ql-block"><b>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80年,我竟也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一名教师,与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成为了同事。校园里,原来的校舍大多还在,然而,那片令我魂牵梦绕的桃树林却再也不见了踪影。怀着满心的疑惑与惆怅,我向曾经教过我的陈宗英老师询问。老师给我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概是1967年吧,金口附近的一个砖瓦厂被改建成了原文化部的五七干校,一批文化部的老领导、文化名人来到这里生活学习。三月的一天,两位文化部的同志漫步至金口中学。这所初中可以说是古镇的最高学府,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当他们看到那蓝天白云下,以青山为背景的一大片绚烂桃花时,内心不禁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容不得丝毫的风花雪月,他们只能将这份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文革结束,他们回到了北京。多年后,又是一个三月桃花季,他们怀着对往昔的眷恋,寻踪觅迹来到了金口,来到他们曾生活过两年的地方,只为再看一眼当年那令他们心动不已的桃花园。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满心失落。那曾经开满桃花的山坡上,早已被密密麻麻的居民住房所挤占,桃花园的踪迹无处可寻。</b></p> <p class="ql-block"><b> 听完陈老师的讲述,我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惆怅。回首往事,六十多年的光阴匆匆而过,那片桃花园虽已不复存在,但它所承载的美好回忆,以及我那充满朝气的青春倩影,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一部分,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绽放,散发着淡淡的芬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请点开看下面链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o02xpo" target="_blank">金口古镇 我们回来啦</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