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此瓶被乾隆称为神品,看的人热血沸腾

沂河颂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里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p><p class="ql-block">在陶瓷界,什么样的古瓷品种算是神品级别呢?</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就是这件瓷母瓶,也叫瓷王瓶!</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瓷母),高87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p> <p class="ql-block">古玩圈的大佬级人物马未都老师说:我第一次看见瓷母的时候,旁边一个人都没有,心里激动啊,眼睛不够使,脑子也不够使,围着它转悠,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好看!然后就词穷了。连我都词穷了,它得有多好看呢?!玩瓷,玩到最高级别的就是神品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它做瓷母呢?那是因为它身上,集中了多个瓷器品类的纹饰、工艺于一身。你一看就感觉这玩意够热闹、个头大,高达87厘米,壮观,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它身上集齐了什么品种呢?有珐琅彩、洋彩、仿哥釉、青花、金彩、松石绿釉、窑变釉、斗彩、粉青釉、霁蓝釉描金、粉彩、仿官釉、仿永宣青花、珊瑚红釉描金、仿汝釉、酱釉描金彩。要烧成这件瓷母有多难呢?瓷母自上至下 所用装饰的釉彩多达10余层。瓷器烧造分高温釉和低温釉,高温釉大多在1200度至1300度之间,低温釉一般在800-900度。如果我们非得划出一条界线,则以1000度为分界点:1000度以下算低温釉,1000度以上算高温釉。将高温釉和低温釉同时应用于一件瓷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哪个在前面烧、哪个在后面烧?通常是先烧高温釉,再烧低温釉。这就像把窝头、发糕、花卷、包子等等一起蒸熟——几乎不可能,因为每种食物的熟成时间都不同。如果你坚持把它们一起蒸,可能窝头还没熟,发糕就已经开花了。</p> <p class="ql-block">(三朝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此瓶画作)</p> <p class="ql-block">以前用木柴烧窑时,很难控制炉温;现代用电烧有温度直接管控,容易多了。想象一下,在清代,要烧制这类硕大器物、同时器身不同部位有十多种高低温釉的瓷器,过程之复杂、烧制之艰巨可见一斑,窑工们实在是太难了。在这瓶子身上,集合了中国陶瓷史中所呈现的最高超的工艺技术。几乎涵盖了中国18世纪所有的瓷器品种。下面以局部来呈现这件神品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纹饰,这件瓷母为洗口。所谓洗口,就是像一个笔洗一样。在洗口的口沿处,装饰为“洋彩胭脂地缠枝花卉”,使用了轧道的装饰手法,就是工艺上的锦上添花。第二层纹饰,装饰为“洋彩绿地缠枝花卉”,采用了仿生瓷技术,模仿的是铜胎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第三层纹饰,装饰采用了仿哥釉的技法,哥窑俗称百圾碎,特点就是金丝铁线、紫口铁足。</p> <p class="ql-block">到了第四层纹饰,就是典型的官窑白地青花,纹饰的左右两侧也就是瓶颈的部位,分别装饰为仿汉代玉器造型的金彩夔龙纹双耳。</p> <p class="ql-block">第五、六层第五层装饰,是仿松石绿釉,以松石绿釉和开片纹相结合,模仿天然绿松石的颜色和铁线,真是惟妙惟肖啊。第六层的纹饰,是仿钧釉,也叫作窑变釉。采用的是玫瑰红色,是钧窑中最好看的颜色,就是这一抹红色,给整个大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七、八层第七层纹饰,采用的是斗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互相辉映。第八层装饰,采用了龙泉窑的技法,施粉青釉贴塑皮球花的装饰,模印的皮球花大小不一,灵动而立体。</p> <p class="ql-block">第九层是瓶子的腹部,采用霁蓝釉描金打底,绘制十二个开光画片。十二幅粉彩开光中的六幅写实和六幅锦地这12个开光画面,也是这件瓷母最为华美的部分。分别绘画了不同的画面: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六幅为锦地蟠螭图、灵芝图、如意图、蝙蝠图、“卍”字图、花卉图,分别寓意“辟邪”“长寿”“如意”“福”“万”“富贵”。</p> <p class="ql-block">第十至十三层第十层是仿官釉,仿烧宋代官窑,铁骨乌泥,聚沫攒珠。第十一层纹饰为仿永宣青花,采用重笔点染的技巧,模仿永宣青花晕散效果,可谓是登峰造极。第十二层为洋彩绿地变形蝉纹装饰,内画团寿纹,这种装饰手法来源于老三代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十五层第十三层和第十五层纹饰仿漆器描金的效果,分别是珊瑚红釉加金彩回纹以及酱釉、加金彩卷草纹。</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层是:仿汝釉,模仿宋代最为名贵的汝窑,也就是宋徽宗所说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窑。</p> <p class="ql-block">瓷母的底足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瓶底中心用青花篆书三行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件神品的出现,与一个名叫唐英的人有直接关系。</p> <p class="ql-block">(清庭督陶官唐英)</p> <p class="ql-block">  唐英是谁呢?他是清代一个重要的督陶官,负责督造烧窑的官员。清代许多重要的陶瓷器物烧制,如转心瓶、套瓶、交泰瓶等等,都由他设计、督造。唐英在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碑》中记录了他在督陶期间,总共仿古和创新了57个陶瓷品种。瓷母上的所有装饰手法,都在这57个品种之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件工艺复杂,尊贵华丽,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的国宝神品,从来没有在任何拍卖市场上出现过,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制作价值和收藏经济价值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