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熊新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昌起义革命文物,留存稀罕,我早年收藏了几件,分享给大家欣赏:</p><p class="ql-block">一,清朝未年陆军镇八营瓷盘。此盘出自襄阳东津,武昌起义前夕,襄阳东津刘公出巨资资助武昌起义。因此,襄阳也遗留了少见的武昌起义的革命文物,此盘为清政府在德国定制,盘底中心“陆军镇八营制”下面有德文显示。盘也看武昌城、细柳营、清朝龙旗和军旗交叉三组纹饰。应为当时</p><p class="ql-block">清兵驻扎在武昌的实用餐具。革命文物保存至今确实不易,在.我手是已有30多年。</p><p class="ql-block">二,鄂军战时司令部制出入城门证,木质,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二,鄂军战时司令部出入城门证,木质,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陆军第八镇瓷盘赋》</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末年,风雨如晦,大厦将倾。清政府为求自强,编练新军,陆军第八镇应运而生,承载着王朝最后的挣扎与期许。其定制之瓷盘,虽为器物,却蕴含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故为之赋。</p><p class="ql-block">开篇之叹</p><p class="ql-block">夫晚清之世,列强环伺,烽火连天。甲午一役,北洋水师折戟沉沙;庚子之变,八国联军铁蹄践踏。清政府如风雨飘摇之孤舟,飘摇于惊涛骇浪之中。为图自救,编练新军之举应运而生,陆军第八镇,乃此浪潮中之一叶扁舟,于荆榛之中开辟前路。</p><p class="ql-block">瓷盘之貌</p><p class="ql-block">观此瓷盘,高足而立,恰似陆军之挺拔身姿;盘面椭圆,仿若苍穹之辽阔无垠。花口绽放,如军中将士之壮志豪情;粉彩工笔,绘就时代之风云画卷。</p><p class="ql-block">盘面之上,黄龙旗与陆军军旗交叉而立,黄龙旗乃大清之象征,虽已龙鳞斑驳,却仍有威严之气;陆军军旗猎猎作响,似在诉说着新军之使命与担当。此二旗交错,彰显着清政府在旧制与新变之间的徘徊与挣扎。</p><p class="ql-block">另有细柳营图,典出汉代周亚夫驻军细柳之事。汉文帝劳军被挡,足见周亚夫治军之严。此图绘于盘上,寓意陆军第八镇军纪严明,如细柳之师,令行禁止。图中营帐整齐,士卒威武,仿佛让人看到了新军训练有素之景。</p><p class="ql-block">盘旁折枝花装饰,虽为点缀,却增添了几分雅致与生机。在这铁血军营之中,亦有柔情与诗意。而墨彩隶书之“细柳营”字样,笔力刚劲,如刀刻斧凿,更凸显了第八镇的军威与风范。盘足面一圈“陆军第八镇制”,庄重而沉稳,铭刻着这支部队的荣耀与使命。</p><p class="ql-block">背后之意</p><p class="ql-block">此瓷盘之制,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清政府改革图强之象征。它寄托着统治者对新军的期望,渴望其能成为保卫社稷之利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p><p class="ql-block">陆军第八镇,驻于湖北武汉,辖第十五和第十六两协。自1895年张之洞督鄂开湖北编练新军之始,到1908年钦定暂编新军第八镇为第八镇,这期间历经风雨,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它是清政府在军事现代化道路上的一次尝试,是对旧有军事体制的一次革新。</p><p class="ql-block">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清政府的腐败与专制已积重难返。尽管陆军第八镇军纪严明,装备精良,但终究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辛亥革命第一枪,由该镇工程营士兵熊秉坤发出,这一枪,打破了旧时代的枷锁,也宣告了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失败。</p><p class="ql-block">结语之思</p><p class="ql-block">如今,瓷盘静静陈列于博物馆之中,它见证了清朝末年的风云变幻,也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是时代的遗物,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努力,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复兴。</p><p class="ql-block">呜呼!陆军第八镇瓷盘,虽为器物,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愿后世之人,铭记这段历史,汲取教训,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4日于古襄阳文人会馆</p> <p class="ql-block">作者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