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姚文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共和国勋章(the Medal of the Republic),是国家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各行业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奖励表彰活动,但以国家名义颁发、面向全民的最高奖励制度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功勋奖励制度。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建立起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体系,党中央确立了“1+1+3”的制度建设方案。即,党中央制定一个指导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法律,有关方面分别制定党内、国家、军队3个功勋荣誉表彰条例。2017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进一步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评选颁授作出细化规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共和国勋章的颁授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在内涵上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涵盖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的各类杰出人士。共和国勋章授予为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这是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2020、2024年,已先后进行了三次“共和国勋章”的评选、颁授工作。截至2024年9月,已有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钟南山、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13人获得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荣誉称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荣誉称号的名称冠以“人民”,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称。国家荣誉称号的具体名称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决定授予时确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国家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向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授予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签发证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截至2024年9月13日,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共有41人。2019年9月17日,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13日,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国勋章,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等6人友谊勋章,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王沪宁宣读习近平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授予了一批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以下是主要获奖者及其荣誉类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武器发展作出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申纪兰‌: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孙家栋‌:中国航天科技的开创者之一,主持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延年‌:战斗英雄,参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多场战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富清‌:深藏功名的战斗英雄,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出杰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旭华‌:核潜艇专家,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毕生精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抗疟治疗和中医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艺术家‌:王蒙、秦怡、郭兰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英雄‌:艾热提·马木提、申亮亮、麦贤得、张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楷模‌:王文教、王有德、王启民、王继才、布茹玛汗·毛勒朵、朱彦夫、李保国、都贵玛、高德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热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董建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李道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获奖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男,汉族,原名于慜,字敏之,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1951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195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61年1月,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1965年1月,任第九研究设计院理论部副主任。1966年12月28日,完成氢弹原理试验,掌握了氢弹原理;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沙漠腹地爆炸成功。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核武器理论研究所所长。1983年12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5月任能源部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为氢弹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氢弹之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显著成就。198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得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敏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先生就像那沉默的砥柱,在惊涛骇浪中稳稳地撑起国家的脊梁。他在氢弹研究的征程中,那是怎样的孤独与坚韧?面对重重困难,他从未退缩。就像在黑暗的深海中独自发光的明珠,虽不耀眼,却能指引方向。这难道不是真正的英雄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申纪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申纪兰(1929年12月29日—2020年6月28日),女,汉族,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申纪兰1946年10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入党。历任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执行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申纪兰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里,她的根一直深深扎在农村大地。她一生未曾离开劳动,即便80多岁,也还在为村里的发展操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从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她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代表,是农村发展的领路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孙家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孙家栋,男,汉族,1929年4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孙家栋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同年回国。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部副主任,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历任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在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中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和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负责整个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技术指挥和技术协调。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4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孙家栋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孙家栋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延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延年,男,1928年11月出生,河北省昌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政治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延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曾放猪、做学徒打工。1945年10月,李延年入伍参加革命。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边境防卫作战等大小战斗20多次。1950年8月,李延年参加剿匪作战并升任解放军连指导员。1951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作战中处于兵力火力劣势情况下,他带领部队取得阵地进攻和防御战斗的胜利,受到表彰。1955年,李延年随部队返回国内。1979年,李延年任广西军区独立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3年,他离休后仍关心军队建设,热心公益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11月,李延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1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三级国旗勋章。1979年,荣立三等功2次。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2年10月,李延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团访问朝鲜,获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授予的友谊勋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延年“共和国勋章”;同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延年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你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战争,在枪林弹雨中,你从未退缩。你的指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战士们前行的道路。你用热血铸就了胜利,用生命捍卫了和平,你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富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富清(1924年12月24日-2022年12月20日),男,汉族,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201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张富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等单位表彰张富清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b><b>;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等单位授予张富清中国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20年5月17日,张富清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等单位授予张富清“时代楷模”称号;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勋章”; 9月25日,张富清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富清的领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一位退休老人,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始终坚守初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袁隆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出生于北平(现北京市),江西省德安县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1971年1月,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员。1971年1月—1984年6月,任职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9月,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84年6月—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5月—2015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累计已在中国推广约68亿亩,增产粮食6000多亿公斤,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1996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和“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袁隆平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杰出贡献和非凡成就为他赢得了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荣誉。以下是给他颁奖的颁奖词:尊敬的袁隆平先生: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您用一生奔波为人类摆脱饥饿。您是稻田的守望者,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您的执着和坚韧,让我们无比感动。您以科学的名义,扎根田野,不懈探索。在稻谷飘香的丰收季节,您用一生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您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人类共同的瑰宝。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者。您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用科技的力量为世界带来希望和美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您颁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荣誉。感谢您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您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愿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旭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2025年2月6日),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出生于广东汕尾,祖籍广东揭阳,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2,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年求学之路坎坷,受抗战影响,从小辗转揭西、梅县、韶关、坪石、桂林、重庆等多地求学。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系统学习造船专业理论和技术,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逐渐成长为共产党员。1949年交大毕业后,辗转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上海港务局等处工作。1954年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参加苏联援华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出任第一代核潜艇副总设计师、第二任总设计师,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及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期间,为保密研制核潜艇,他隐姓埋名、彻底与家人亲友断绝联系,直至1987年才被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披露。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2月10日,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9月29日,获颁“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获颁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旭华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只为核潜艇筑梦深蓝。你用智慧与坚韧,开创中国核潜艇事业新篇章,让国家脊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你的功勋,如深海之光,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致敬,无言的英雄,国之栋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屠呦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屠呦呦,女,汉族,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共党员,药学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发现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5年,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1959年,参加卫生部为期2年半的中医培训,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1969年,接受“523”抗疟药物研究项目,任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开始抗疟药研制。此后,领导团队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展开实验研究。1971年,屠呦呦团队首次获得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1972年,团队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提纯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1973年,青蒿素首次临床试验证明临床有效,改写了只有含氯杂环化合物的抗疟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进入新纪元。同年,合成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此后,带领团队对青蒿素转入更深层次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为人类抗疟药物开拓了新方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2011年,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7年,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屠呦呦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屠呦呦,她就像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被疾病折磨的生命之路!想想那些曾经被疟疾困扰的人们,她的发现是多么伟大啊!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为人类带来了生的希望,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叶培建《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叶培建,1945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2年,从湖州中学毕业。1967年,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被分配到卫星制造厂。1978年,考上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502所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而后通过出国资格外语考试,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1983年,获得瑞士纳沙太尔大学颁发的等同法国科学博士的证书。随后于1985年,凭借论文《手写中文计算机在线自动识别》获得纳沙太尔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87年在五院502所任研究室主任。1989年他开始协助杨嘉墀先生和已故五院副院长张国富同志工作,调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院科技委中最年轻的常委,并任五院计算机技术副总师,后任总师。2000年9月1日,由其担任总设计师的“资源二号”01星成功发射。2001年10月,叶培建开始参与探月工程工作。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5月,受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2019年8月,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2021年4月,获聘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叶培建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和信息处理研究工作,曾任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第一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曾获得中国航天基金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吴文俊《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省嘉兴市。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邵逸夫数学奖获得者。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4月,吴文俊与厉声教等一同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仁东《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吉林辽源人,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人民科学家。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仁东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4月,南仁东与厉声教等一同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顾方舟《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顾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顾方舟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后被派往朝鲜战场。1951年,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1955年,获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1957年,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1959年12月,任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组长,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1961年,开始研制糖丸剂型疫苗。1964年,任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脊灰疫苗的研究与制造。1971年,调回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1975年,开始研制三价混合型糖丸疫苗,于1985年研制成功。1984年至1992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顾方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他是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为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人们称他为“糖丸爷爷”。2009年,获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终身贡献奖。2012年,获得中国免疫学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程开甲《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8年8月3日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漪《人民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漪,女,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汉族,中共党员,“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名誉院长。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卫兴华《人民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卫兴华(1925年10月—2019年12月6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他提出的商品经济论、生产力多要素论等,在经济学界影响广泛。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二届论文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等。代表作品:《理论是非辨析》、《企业活力与企业行为约束机制》、《经济运行机制概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等。2009年被选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2013年6月获得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奖,以奖励其为经济学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明暄《人民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铭暄,男,汉族,1928年5月生,浙江玉环人。 1951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起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现法学院)任教至今,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法学组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等职务。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铭暄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是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刑法制定的学者,是新中国刑法立法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国际刑法研究的开创者,是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第一部全国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在中国法学界乃至国际法律学界享有崇高声誉。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蒙《人民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市)。中共党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校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2017年12月,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9月23日,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蒙“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怡《人民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秦怡(1922年1月31日-2022年5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1943年,由其出演的悬疑电影《日本间谍》上映。1948年,主演爱情电影《遥远的爱》。1956年,在剧情电影《马兰花开》中饰演马兰。1957年,由其主演的体育电影《女篮5号》上映。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北国江南》。1979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苦恼人的笑》上映。1982年,凭借文艺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1987年,主演剧情电影《闺阁情怨》。1995年,秦怡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11年7月1日,秦怡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出演情景喜剧《活个精神头儿》。2006年,出演战争电影《东江特遣队》。2009年,秦怡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由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剧情电影《青海湖畔》首映,她凭借该片入围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8年9月3日,由其参演的剧情电影《那些女人》上映。2019年9月25日,秦怡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同年9月29日,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秦怡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16。2009年8月,秦怡出席六大卫视赈灾晚会《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受灾同胞赈灾晚会》;2016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10届荣誉委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郭兰英《人民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郭兰英,1930年12月31日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香乐乡,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演员、歌剧演员,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家境贫困,郭兰英4岁时就被卖入戏曲团。在师傅的训练和自己的努力下,13岁的郭兰英就在山西太原、张家口正式登台,一举成名。1946年在八路军宣传下,决定投身革命,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1948年8月,转入华北大学文工一团,同年在石家庄首次演出《白毛女》获得成功。1953年,在歌剧《小二黑结婚》中饰演小芹,继续学习演出新歌剧。1956年,郭兰英为电影《上甘岭》配唱插曲《我的祖国》。1963年,举办郭兰英独唱音乐会,开创民族声乐个人演唱会的先例。1982年,郭兰英决定投身教育事业,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创建广东番禺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2019-2020年,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舞台,演唱《我的祖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获得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05年6月12日,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等。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郭兰英“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同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10月26日,获2019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艾热提.马木提《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艾热提·马木提(1969年10月-2016年9月),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皮山人,皮山县公安局原副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6年9月在搜捕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在逃人员时遇自杀式爆炸袭击,艾热提·马木提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牺牲后,艾热提·马木提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人民英雄”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申亮亮《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男,汉族,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温泉街道西南王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士军衔,生前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2016年6月1日,申亮亮为阻止汽车炸弹冲入营区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亮亮“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麦贤得《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麦贤得,男,广东饶平人,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曾任广州海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大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3月,麦贤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上,当了一名机电兵。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6日凌晨,麦贤得在“八六”海战中因头部中弹仍排除舰艇故障并坚守战位直到战斗胜利的事迹被誉为“钢铁战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5年,麦贤得捐200元给汕头市残疾人协会。1996年,麦贤得捐500元给工厂爆炸伤者。2021年,麦贤得捐10万元给汕头援鄂医疗队。2011年,麦贤得捐资建饶平县汫北小学阅览室和图书馆,并促成两校共建。麦贤得于2019年9月17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超《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超(1986年8月—2016年4月27日),男,汉族,出生于湖南岳阳,大学本科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校军衔,“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2004年9月,张超入伍。200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生前系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歼15舰载机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张超在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牺牲,年仅29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6年11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追授张超为“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2018年6月,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文教《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文教(1933年11月~2022年12月25日),男,汉族,运动员,教练员,中共党员,1933年1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福建南安人,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4年,他为振兴新中国羽毛球事业,从印度尼西亚回到祖国,曾多次获得全国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双打冠军。退役后先后执教福建羽毛球队、国家羽毛球队,在他任总教练期间,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1982、1986、1988、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赛冠军,涌现出56个世界单项冠军。荣获国际羽联“终身成就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文教“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1月8日,被评为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2022年12月25日,王文教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有德《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有德,男,回族,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他以坚韧的毅力和“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搏干劲,团结带领白芨滩林场职工营造防风固沙林60多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0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为宁夏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12月1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科学治沙的探路人”。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启民《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启民(1937年9月26日—2024年8月19日),男,出生于浙江湖州,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石油地质专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1年9月,王启民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同年到大庆油田参加“松辽石油会战”,被分配到大庆地质指挥所,负责油田地质动态工作。提出“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方法,经过试验,取得成功。1978年1月—1984年3月,任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室副主任工程师。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3月—1998年12月,历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综合技术室副主任工程师,副总地质师、副院长、院长。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三分一优”的结构调整方法。1998年12月—1999年9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副总地质师。1999年9月—2015年12月,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2024年8月19日,在河北廊坊逝世,享年87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启民长期从事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是中国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石油战线的一面旗帜,是石油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和践行者,也是百万石油人的杰出代表和骄傲,凭着“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英雄气概,为大庆油田保持高产稳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995年,获得1995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7月,获得“新时期铁人”称号。2019年9月,获得“最美奋斗者”和“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继才《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继才(1960年4月1—2018年7月27日),男,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1993年,王继才管理的开山岛民兵哨所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并获江苏省军区一类民兵哨所的美誉。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2018年12月7日,被江苏省公示为“改革开放40年先进个人”。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继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王继才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18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布菇玛汗.毛勒朵《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中共党员,1942年6月生,新疆乌恰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布茹玛汗·毛勒朵“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2年被评为“最美巾帼奋斗者”。2023年4月8日,入选《2023中国品牌女性500》榜单,位列第374名。2024年12月16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入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朱彦夫《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朱彦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出生,山东沂源人,一级伤残军人、曾任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5年10月13日,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2年3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保国《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保国(1958年2月-2016年4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武邑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保国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保国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贵玛《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都贵玛,1942年出生,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市、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年仅4岁的都贵玛父母双双过世,她成了一名孤儿,后由姨母带大。1960年,进入内蒙古四子王旗临时建立的保育院工作,成为28个孩子的额吉,孩子无一人夭折,都被健康地送到养父母家中。1974年,都贵玛参加旗医院组织的培训,跟随妇产科医生学习接产技巧及产科医学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后,都贵玛主动联系嘎查党支部交纳3000元的“特殊党费”;并替当地一所小学的贫困学生缴纳相关费用。1979年,都贵玛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83年,都贵玛再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3年,都贵玛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7月,都贵玛获得“十杰母亲”荣誉称号。同年12月,都贵玛获得第二届中国“十杰母亲”荣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都贵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同年9月,都贵玛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2021年6月2日,都贵玛被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7月,都贵玛入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名单。同年7月27日,内蒙古军区授予“草原额吉”都贵玛“荣誉民兵”称号。同年11月5日,都贵玛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德荣《人民楷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德荣,男,1954年出生,云南贡山人,独龙族,中共党员。曾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4年5月退休后留任州委独龙江率先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职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10月13日 ,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10月16日,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2019年8月,高德荣被列入国家、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高德荣“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高德荣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热地《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热地,男,藏族,1938年8月生,西藏比如人,196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专学历。“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不能曾任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董建华《“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生,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 随全家迁居香港;1960年 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获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其后,在美国通用有限公司及家族公司任职;1969年 返港参与家族集团生意;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2年 被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首批港事顾问,港英政府行政局议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5年 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200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07就职);2002-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2.07就职);2005-2008年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8-2013年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13-2018年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8-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道豫(Li Daoyu),男,汉族,1932年8月出生,安徽合肥市人。李鸿章的从孙。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大使。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入外交部,历任外交部国际司科员、副处长,中国驻美国大使,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樊锦诗,1938年7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至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敦煌研究》期刊主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樊锦诗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62年8月,前往敦煌莫高窟。1963年,大学毕业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977年,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07年11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5年1月,担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2024年,出版《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评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19年12月,享受副省部级医疗待遇。2020年5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11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樊锦诗长期从事石窟考古、石窟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多种,主编大型丛书和图书数十种,也积极推动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法制化管理和“数字敦煌”工程建设,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8月11日,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授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钟南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厦门,中共党员,呼吸病学学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钟南山就读于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两年后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下乡当农民、当工人。1971年9月,到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担任内科住院医师。1974年,钟南山进入慢支炎防治小组,从此走上钻研“呼吸”的道路,之后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197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81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钟南山首次提出“隐匿型哮喘”观点。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06年,在钟南山院士的倡导下,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慢阻肺联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钟南山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先后荣获中国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奋斗者、“白求恩奖章”等奖项和荣誉称号。2020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钟南山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 钟</span>南山院士在两次重大疫情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2003年非典期间,他率先提出“非典病原体是病毒而非衣原体”的科学论断,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以84岁高龄逆行武汉,率先发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的预警,为全球抗疫提供了科学依据。他的专业判断和坚定信念,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伯礼《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伯礼,男,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张仲景国医大学(筹建)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仲景实验室(筹)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伯礼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22年7月获授予“国医大师”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定宇《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定宇,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共党员,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现任湖北省医师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湖北江夏实验室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同济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习。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任武汉市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2013年12月至2020年4月,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20年4月,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20年8月,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9月,中央文明办发布2-7月“中国好人榜”,张定宇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2021年2月,张定宇被授予“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11月,张定宇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薇《人民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专业技术二级,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12月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同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研制出中国军队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获得国家荣誉的人物包括以下几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永志‌:授予“共和国勋章”。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于2024年6月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振义‌:授予“共和国勋章”。王振义是内科血液学专家,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振声‌:授予“共和国勋章”。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宗德‌:授予“共和国勋章”。黄宗德在国防科技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迪尔玛·罗塞芙‌:授予“友谊勋章”。她是巴西前总统,为中巴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小谟‌: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王小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赵忠贤‌: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赵忠贤在超导领域有重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他是塔吉克族边防战士,曾救下落水儿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田华‌: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田华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振超‌: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在工匠领域有突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晋藩‌: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在法学教育领域有重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大年‌: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在地球物理学领域有突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生梅‌: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路生梅在医疗领域有杰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卓元‌:授予“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张卓元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燮林‌:授予“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张燮林在体育领域有突出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永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男,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中共党员,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部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61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毕业,获工程师称号,后回国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1969年,担任洲际导弹的副总设计师。1986年,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六任院长。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调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继续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4年,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2007年1月—2010年9月,担任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组长,主持完成《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重大专项——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写。2024年6月11日,王永志院士逝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参加和主持6个导弹型号、2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2024年9月13日,王永志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永志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永志,一位用一生践行航天报国理想的伟大科学家,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航天事业的丰碑上。从研制战略导弹到研发运载火箭,从送中国人上太空到筹建‘天宫’,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崇高信念。王永志同志是中国航天界的‘常胜将军’,他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他的一生,是对‘报效祖国’鸿鹄之志的生动实践,他的精神将激励无数后来者继续追逐航天梦,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振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振义,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24年11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兴化,内科血液学专家,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振义于1948年获得震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196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师、主任。1952年,开始从事血液学研究。1960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组副主任。1973年,调回上海瑞金医院内科。1982年—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1984年3月,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1985年,研究成果“全反式维甲酸”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获得效果。1987年4月,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卸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职位。200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振义主要从事血液病学研究,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1994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奖。1996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04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1年1月,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9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24年9月,获得“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振义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振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振声,1931年2月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遗传学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李振声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任研究实习员。1956年,在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现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始小麦育种的研究。1956年到1965年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65年到1987年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3年到1987年间,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院长。1987年,被调回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2年到1997年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陕西省科协主席,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等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振声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小偃”系列品种,育成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及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入选“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2016年,获国际作物学会“杰出作物学家奖”。2024年9月13日,获“共和国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振声的颁奖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为中华民族粮食安全奋斗终身的斗士——李振声院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是麦田的守望者,用科学的力量筑牢大国粮仓。‌从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陕西杨凌,到31年如一日坚守三秦大地,李振声院士始终将“让中国人吃饱饭”作为毕生使命。他开创性地将牧草与小麦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系列小麦品种,解决了小麦条锈病肆虐的难题,被誉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是农业科技的脊梁,用智慧的光芒照亮粮食增产之路。‌他提出的“黄淮海战役”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重大农业攻关项目,使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科学精神的典范,用坚守的信念书写人生华章。‌从山东农学院的普通学子,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再到“共和国勋章”的荣膺者,李振声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是时代的楷模,用奋斗的足迹激励后人。‌93岁高龄的他,依然心系农业、情系人民。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科学传奇,更是一曲奋斗赞歌,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让我们再次向李振声院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宗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宗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8月生,山东荣成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二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24部队副师职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10月,黄宗德在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后随部队补入华野7纵,参加淮海战役最后一阶段的作战。1949年2月,华野7纵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参加渡江战役。1949年5月,随部队参加上海战役;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12月,所在部队进至浙北、皖南剿匪。1952年3月,随连队在福建沿海作战1;7月,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第220团第5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9月,和战友从辽宁丹东出发,急行军7天6夜,到达吉林集安,跨过鸭绿江,又经过9天夜行军,抵达朝鲜前线。1953年7月,在金城战役上九井西山战斗中,带领全班连续攻克敌4个火力点,他一人炸毁敌人3个碉堡和两个火力点,打死敌人7名,打伤3名,俘获敌人22名。1986年12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步兵70师副政委职位上离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先后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四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获得嘉奖11次,获得胜利功勋荣誉章,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一级友谊勋章”,4次接受毛泽东主席接见,5次接受金日成主席接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宗德的领奖词‌充满了对国家和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他在领奖时表示:“千千万万英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今天这份崇高的荣誉,同样属于他们。”黄宗德强调,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人民军队的每一员,感谢党和国家的肯定,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信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宗德出生于旧社会,在国家危难之际,他积极参军入伍,英勇奋战,誓死保卫国家。他表示,这份荣誉是对所有革命老兵的肯定,特别是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牺牲的英烈们‌2。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军队越来越强大,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迪尔玛.罗塞夫2019年获国家友谊勋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1947年12月14日出生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毕业于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巴西政治家、经济学家,巴西前总统,现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迪尔玛·罗塞芙从19岁开始参加巴西地下党和游击队,和卢拉等劳工党政治家一起,反对当时巴西的军事独裁统治。1970年,被巴西当局逮捕。1972年,获释后开始研修经济,并投身政坛。2001年,加入巴西劳工党。2002年,任巴西能源部长。2003年,在她的努力下,卢拉政府开始推行“全民用电”工程,巴西度过全国供电危机。2005年,出任有巴西“首席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2010年3月,辞去公职,参与第40任巴西总统选举,由于得到卢拉支持,其民意支持率一直高于其他候选人。2011年1月1日,正式就职巴西总统,成为巴西第一位女总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1月1日,就职第二任期巴西总统,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蝉联女总统。2016年,因涉嫌违反财政法规,被巴西国会弹劾,最终被罢免总统职务。下台后,继续从事政治活动。2023年3月,获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迪尔玛·罗塞芙担任巴西总统期间,政治上积极推动反腐;经济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开展国际贸易,引进外资,致力于减轻赋税,降低企业负担;社会保障上,采取扩大社会开支和增进底层福利的举措;外交上,提倡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人权与和平,同时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曾多次入选福布斯全球最具权势女性排行榜。2024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小谟《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小谟(1938年11月11日—2023年3月6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副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1年,王小谟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1972年,任383雷达总设计师。1984年4月,383雷达完成设计定型。1985年,38所迁建合肥获得批复,年底任38所所长。1988年,获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2月,任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开始预警机研制。1993年7月,任电子工业部预研局局长兼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4月,任圆环工程总设计师、圆环工程办公室主任。2005年,成功研制预警机ZDK03,并出口巴基斯坦。2022年5月17日,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领衔成立王小谟空基技术实验室。2023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小谟毕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是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1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4年9月13日,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赵宗贤《人民科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赵忠贤,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月30日出生于辽宁新民,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赵忠贤于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院物理研究所,跟随洪朝生做超导研究。1967年至1972年,参加多项国防任务建设。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至1975年,在剑桥大学进修深造。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实验室副主任。1986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7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9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1991年,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8年2月,带领团队将铁基超导体临界温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创造了55K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纪录,同时在物理上认识到高的超导临界温度与磁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领军人、奠基人之一。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2024年9月13日,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巴依卡.凯勒迪别克《人民卫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52年5月出生,新疆塔什库尔干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提孜那甫村牧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把向导接力棒交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义务护边这些年,巴依卡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三位亲人,每一位亲人离世时,他都在给边防官兵当向导,没能见亲人最后一面。1998年“八一”前,巴依卡病倒了,部队和县领导去医院探望他,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巴依卡说:唯一的愿望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向导这些年,家里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可巴依卡不要任何补偿,当连队提出为他赔钱时,巴依卡坚定地说:巡逻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责任。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但是其他老乡的牦牛累死了,他却用自家的牦牛瞒着连队给老乡当作补偿。2004年,巴依卡把护边的使命传给了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决心要让子孙们继续自己的义务向导事业。在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70余年守卫边境,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自1972年跟随父亲为边防官兵当向导开始,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被边防官兵称为“帕米尔的雄鹰”。2005年、2009年,两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2年,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24年9月13日,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田华《人民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田华,原名刘天花,1928年8月3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共党员,1940年入伍,1990年离休,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12岁的田华参加八路军,作为抗敌剧社的文艺战士在各地进行宣传演出。1951年,因在电影《白毛女》扮演“喜儿”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新中国电影画廊带来经典形象。在1957年至1964年间,先后参演《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白求恩大夫》等影片,赢得电影界和电影人士的高度评价,由她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也一度成为经典,因此成为一名专业演员。自1977年后拍摄的《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等影片,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形象,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5年,田华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10年,获第十九届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2024年8月12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示田华为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许振超《人民工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月8日出生于上海市,山东荣成人,桥吊专家,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高级技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1月,许振超正式参加工作,成为青岛国棉七厂一名工人。1974年,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1980年,成为门机司机。1984年至1997年,历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固机队工人、值班队长、副队长、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至1999年,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安全保卫部副经理。1999年至2000年,先后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机械四队队长、党支部书记,机械二队队长、党支部书记。2000年至2001年,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安质部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2002年至2013年,任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2013年10月,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2019年,离开工作一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振超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在工作中创造出“振超工作法”,为青岛港提速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2003年,获得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200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4年9月,获得“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張晋藩《人民教育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晋藩于1946年考入私立东北中正大学预科。1947年,升入本科。1948年5月8日,随学校迁到北京。1949年,入读于华北文科大学。1950年—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1952年—1983年,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83年,被评为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生导师;7月,调至中国政法大学,历任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中国法制史研究所所长。1984年,开始招收首届中国法制史博士生。1987年,被评为中国法制史重点学科带头人。2000年,担纲《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总主编。2001年,获聘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2003年,出版《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2008年,开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三版的修订。2023年,《张晋藩全集(第一辑)》编著出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晋藩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范式。2012年,获得“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2017年,获评为“当代中国法律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21年10月,获得第二届韩德培法学奖终身成就奖。2024年9月,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大年《人民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广西南宁人,出生于广西柳州,祖籍大新县,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生前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学部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大年于1982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获得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担任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2009年12月,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中国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2016年9月,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2017年1月8日,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黄大年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探测地下油气和矿产资源以及地下和水下军事目标。2017年4月28日,追授“全国优秀教师”;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出指示,发出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号召,追授“时代楷模”“至诚报国 归侨楷模”“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7月,追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4月,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2024年9月13日,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路生梅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1968年,大学毕业,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陕西佳县,任职于佳县人民医院。198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在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学习。1984年,任佳县人民医院妇儿科主任,创办小儿科,为儿科制定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各科室会诊制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在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退休,拒绝了亲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议,拒绝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继续留在佳县为群众看病。2016年5月,组建“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团队。2019年起,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每周一、三、五上午为佳县儿童义诊。50多年来,当初与路生梅一同被分配到边远地区163名毕业生中,有70多名调回北京,10多名去往海外,而留在毕业分配所在地一直没有任何调动的,只有路生梅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路生梅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诺言,守护孩子健康,服务一方百姓,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守护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誉为一诺千金、德耀杏林的“信义医生”。2021年,获得最美医生;3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3月,获得最美巾帼奋斗者;4月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024年9月13日,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2025年1月,入选2024年度女性新闻人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卓元生于广东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4年,张卓元由中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76年—1978年,借调至《红旗》杂志经济组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获评为研究员,7月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1987年,与刘国光等人提出“稳中求进”改革思路。1993年12月,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重点放在国有企业改革上。199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开始接触国企改革问题。1998年10月,卸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5年,正式退休。2013年,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24年8月12日,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9月13日,被授予“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燮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燮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7月出生于上海,江苏镇江人,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燮林早年曾在上海汽轮机厂技工学校学习,1959年被调入上海集训队,并代表上海队赢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1960年,正式进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时代曾代表中国队获得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首次为中国队夺得男子双打、混合双打世界冠军。1971年,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教练。1975年,出任中国国家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在执教中国女队期间,张燮林率领队伍夺得十届世乒赛团体冠军、三枚奥运金牌,并多次蝉联世乒赛单、双打冠军。其中在1975年至1989年率领中国女乒创下史无前例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八连冠纪录。同时,张燮林也为国家队培养出葛新爱、童玲、邓亚萍、焦志敏等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1995年底,张燮林就任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乒坛成就方面,张燮林是长胶胶皮的发现人,也是长胶打法的奠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荣誉表彰方面,张燮林13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员荣誉奖章,被评为“建国40年以来杰出教练员”,荣获国际乒联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被授予“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时间:2025年3月2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