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计划游览完碛口古镇就打道回府,导航一下居然要九个小时,加之又游览了李家山村已到午时,决定在到家的中间段加一个目的地——代县。<br>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 —— 代县。在代县城外一不知是否正规的加油站加满油,就驶向县城寻找住宿地。转了一圈发现县城不大,基本见不到红绿灯,县城中心地带均用大理石铺设地面,方正的城区四周建有类似城门的古门楼,彰显古城整洁大方、古朴典雅。我们在县政府附近找了家刚开业的宾馆住下,又在附近一家面食小吃店吃罢晚餐,遂顺街闲逛。 首先是游览了居于县政府院内的阿育王塔。县政府大门也是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那种,更像是景区的大口。向保安打听一下,说让随便进,我们直呼“呀!真的吗”?太出乎我们的意外了。走进政府大院、穿过办公大楼,到了后院就看到那座高耸粗壮的阿育王塔。这座始建于隋代的佛塔,塔身呈圆锥形,造型秀美,雕艺高超,在夜色灯光的映照下,挺拔俊秀、精美绝伦。我们参观佛塔时,正好有两尼姑为几位女弟子讲解佛事,为庄严肃穆、虚怀若谷的佛塔增添了几分神秘,佛塔似乎也一下子接了地气,灵气起来。在此赞扬一下将文物拥于院内的代县县政府,游客随便出入游览,既不收费、又不约束,值得点赞。 出县政府不远就到边靖楼,也就是代县的鼓楼,其位于古城十字街心。这座被誉为 “万里长城第一楼” 的古建筑,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居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既起到报时、又兼具报警御敌的作用,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灯光映照下的古楼,绚丽多姿,光彩夺目,呈于夜色小城中一道亮丽风景。城楼上悬挂的“雁门第一楼”、“声闻四达”以及“威镇三关”的巨匾记录了代县在长城历史中的军事地位。我们在此拍照后接着又转了几家特产店,买了些陈醋后回店休息。 第二天前往雁门关。转过一道道山湾,驶过一道道山脊终于到达这座素有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之称的雄关。在停车场停好车,一下车就觉得冷飕飕的小风直往裤管里钻,马上又钻进车里加衣,直至秋裤、外罩穿起来,下车才觉暖和,此时才发现自驾来的游客原来也大都在车内添加衣服。天气的变凉,也确实感觉离家乡不远了,这也才感觉到眼睛又有些不舒服了,但喷嚏是一个没打,看来这次向南游走躲避花粉过敏是成功的。 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走进雁门关,我们依次走过隘口城门到达瓮城,参观宁边楼古代军事博物馆再到天险门、镇边祠,最后拾阶而上到达最高处的雁塔。我们沿着古道前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仿佛穿越于烽火连天的古战场,倾听着沧桑的长城诉说着当年金戈铁马的故事。站于长城瞭望塔内,远眺群山,云雾弥漫下的古老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山峦之间,盘旋于云雾之上,巍峨壮观。 返回到雁门关外城门楼下,再次仰望着那高大的城墙和雄壮的城楼,特别是城楼上那遒劲有力的“雁门关”三个大字,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敬仰之情。宁边楼上一字排开的铁管大炮、木制战车记录着当年战场厮杀、战马嘶鸣的景象;镇边祠里那些英雄人物、人文故事既是历史的见证与回望,似乎也在诉说着雁门关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印象最深莫过于天险门洞内那滑溜光亮的青石板上深陷的车辙马蹄痕迹,古道依旧,远时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好像再现眼前。<br> 雁门关真乃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矣! 2024年太行山、黄河、长城环游至此结束,回到家中时间不长,新闻里就播报了山西环太行山、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剪彩通车,看来我们是提前体验了,不虚此行!<br> 2025年3月24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