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沽桃花园游记

马世国

<p class="ql-block">  西沽桃花园地处天津红桥区西沽街办,原来它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桃柳堤,1985年不知何因何人改为现名。</p><p class="ql-block"> 西沽桃花园名气很大,它始于元朝,兴于运河之畔,经历了元、明、清等历代的变迁,深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现在,更是桃柳成林,落英缤纷,长堤蜿蜒,成为人们踏青赏花的好去处,亦是天津市著名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桃花园内的建筑呈现出典型的古典民族风格,有牌、楼、阁、亭、廊、洞、石、池和雕塑等,布局多匀,起伏连绵,步移景异,与北运河、乔灌木等形成了一条绚丽的五色长廊。</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的开通、元定大都(北京)为都城,使天津的地位日渐重要,西沽、丁字沽成了漕运中心,货物运输、商品贸易、人口增长,促进了运河两岸城镇、民宅的建设,也逐渐形成了由西沽沿运河到桃花口、桃花渡和桃花寺的自然与人文相宜的景观,人称“杨柳桃花三十里”。</p> <p class="ql-block">  运河通航,乘船成为皇帝巡视江南的出行方式,天津成为出行江南的第一站,西沽桃柳堤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据《天津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南巡江浙正值桃红柳绿,可惜桃花期短未能尽兴。而当他沿运河返京路过天津西沽桃柳堤时,不想又见到桃花盛开,春天又再,感慨万分,欣然命笔,留下《点绛唇》词一首:</p><p class="ql-block"> 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p><p class="ql-block"> 回銮方到,疑是春两报。</p><p class="ql-block"> 锦缆仙舟,星夜盼晨晓。</p><p class="ql-block"> 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对北运河畔的桃柳堤也是情有独钟,1767年,他视察水情时行舟桃柳堤,尽兴下船策马堤岸,题写了“桃柳堤”匾额,并留下了御笔诗“西沽二首”:</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西沽三水汇流处,南北运河清贯中。</p><p class="ql-block"> 徒恃堤防宁有是,要当善导俾宣通。</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郡城清晓返巡銮,迤逦西沽策马观。</p><p class="ql-block"> 行过烟村大堤接,御舟早已候河干。</p><p class="ql-block">爷孙俩皇帝的诗词和题词,使西沽桃柳堤名声远播,在全国各地的桃花园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书的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就诞生在西沽桃柳堤畔。1892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看到中国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失败的现实,产生了“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认知,向朝廷奏折“在天津办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10月,得到光绪皇帝御笔钦准,建立了“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兼任首任督办。1896年,更名北洋大学堂。1903年4月,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在西沽武库重建北洋大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北洋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至今。</p><p class="ql-block"> 北洋大学重建西沽武库后,“天津西沽北洋大学长堤,遍植桃树。每当春晴晓日,往游者有林荫道应接不暇之势”。</p> <p class="ql-block">  园中有园,各见洞天。桃诗园是西沽桃花园的互补园地,在诗园长廊的墙壁上,镶嵌了几十块石板,上面刻有古人赞颂西沽桃柳堤的诗词,不但留下了优美的诗句,还显示出书法的隶楷行草,又表现了高超的石刻技法,使人们在游园中得到诗词、书法和石刻艺术的熏淘。</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桃柳就是文人骚客唱和的主题之一。西沽桃柳堤每逢春日,桃花盛开,绿柳如茵,引来众多的文人学士赋诗作词。据记载,最早描述桃柳堤的诗歌,是元代诗人成始终写的《发桃花口直沽舟中述怀》, “直沽(古代天津的代称)洋里白沙村,百丈牵船日未昏。杨柳人家翻海燕,桃花春水上河豚。” 清朝诗人崔旭在《津门百咏》中写到,“几家茅屋各东西,见说桃花夹岸红。剩有一湾流水碧,桃花依旧笑春风。” 特别清晚期诗人华鼎元的《桃花寺》,“老树犹存三两株,土冈起伏接平芜。行人欲识春深浅,但看桃花开也无?” 反映出桃柳堤从自然景观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人文景观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天津红桥区充分利用西沽桃柳堤的影响,从1990年开始举办“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红桥区在第34届桃花节上,把文化创意、商务商贸和融合推广结合起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展示了津门的历史民俗魅力,更好地推动天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p> <p class="ql-block">  游完西沽桃花园,意趣未尽。桃花园的前世今生,浸透了多少人的奋斗,寄托了多少人的希望!桃花园门楼的楹联正是它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运河留胜迹,故里鼎新,桃花依旧,谁唤南来北往、醉赏烟霞,曾经御驾登临处;</p><p class="ql-block"> 柳岸沐熏风,长堤有尽,沽水无穷,还夸政善人和、同逐绮梦,恰是群英共舞时。</p> <p class="ql-block">   摄影/文稿 马世国</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5352104</p><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 华为mate P40pro</p><p class="ql-block"> 编辑时间 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