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州</p><p class="ql-block">广州又名“羊城”“穗城”,这两个别名源于五仙乘羊赠穗的美丽神话。相传周朝时,五个仙人骑五羊送来稻穗。五羊衔谷的传说最早见于晋人所著的《广州记》,书中称“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事是说五位仙人手里拿着一茎六出的谷穗,骑着五羊而来,并祝福此方土地永无饥荒。唐代以来,“五羊”“羊城”逐渐成为广州城的代称,诗人常用“羊城”代指广州,如高适写有“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殷尧藩有“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之诗句。</p><p class="ql-block">我於二零零五年在广州生活数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广州电视塔</p><p class="ql-block">广州塔总高度达到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的自立式电视塔。</p><p class="ql-block">其塔身设计独特,整体造型呈现出一个优美的线条,宛如一位身材曼妙的少女,因此得名“小蛮腰”。</p> <p class="ql-block">广州塔,又称“小蛮腰”,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海珠区阅江西路222号,总高度达到600米。</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不仅是观光的好去处,还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项目和独特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是广州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被评为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旅游风景名胜区、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全公园内山水相依,风光自然。亭、台、楼、阁、廊、榭等园林景点,极富岭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五羊石雕</p><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屹立在公园的木壳岗上,是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它建于1959年,由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3位雕塑家创作。整座石像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10余米,体积为53立方米,这座雕塑,被视为羊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镇海楼</p><p class="ql-block">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镇海楼高达28米,采用歇山顶设计,拥有五层复檐。首层面宽31米,深16米,东西两面山墙和后墙的第一、二层采用红砂岩条石砌筑,三层以上则为砖墙。底层石墙厚达3.6米,逐层递减,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在五层楼前东西两侧,分别矗立着《镇海楼记》和《重修镇海楼记》的碑刻,记录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变迁。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曾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之名,列入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见证了广州的历史与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六年广州五羊石像留影</p><p class="ql-block"> 五羊题照</p><p class="ql-block"> 温诚荣</p><p class="ql-block">寒雁惊风下岭南,鹊巢已破事何堪。</p><p class="ql-block">五羊存照秋阳半,两代相依形影三。</p><p class="ql-block">可恨败荷难越秀,唯思筀竹竞芳蓝。</p><p class="ql-block">白云山上空弹泪,且把姻缘作小谈。</p> <p class="ql-block">白云山</p><p class="ql-block">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羊城古钞》云:“每当秋霁,有白云蓊郁且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云”。明清时期,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分别为“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p> <p class="ql-block">摩星岭</p><p class="ql-block">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海拔382米,是白云山最高峰,也是白云山30多座山峰之首,从栖霞岭可达摩星岭门楼。</p> <p class="ql-block">能仁寺,始建于18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其创建人是吟坚和尚。</p><p class="ql-block">能仁寺,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p> <p class="ql-block">能仁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景泰僧归</p><p class="ql-block">景泰寺创建后,白云山西南麓一带渐渐就成了广州一处游览胜地。当时景泰坑一带,流水潺潺,树木葱茏,古树参天,悬泉飞瀑,山上有景泰寺,半山有僧归亭,深山名刹,清幽绝俗,文人墨客,常常到此寻幽探胜。</p><p class="ql-block">景泰寺山门曾有一幅对联,“烟锁断桥留客立,云封古寺待僧归。”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p> <p class="ql-block">据传,南朝梁时,有个景泰禅师,原来住在罗浮山上。那崇尚佛学,广州剌史就把他请到白云山来建寺供佛,但山上缺水,景泰禅师踏遍白云山,终于在景泰这地方找到一处福地,便用禅杖点出泉水,因名景泰泉,在这里建了一个庙宇,称为景泰寺</p> <p class="ql-block">白云松涛</p><p class="ql-block">白云松涛位于云山北路地段,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黄白色石英岩上刻的“白云松涛”四个字,是1965年1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登临此处时的亲笔题词。</p> <p class="ql-block">白云晚望</p><p class="ql-block">位于山顶公园“罗伞顶”之颠,依山临崖,建于1964年,由“观光台”与“晚望亭”两部分组成,主要是以观看太阳西下和夜景而著称。早在元代,“白云晚望”便是观万家灯光,珠江渔火的羊城八景之一。宋朝、明朝、清朝的旧羊城八景、新羊城八景,也都少不了“白云晚望”这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p><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南海神庙</p><p class="ql-block">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南海神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供奉南海神祝融。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p><p class="ql-block">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广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具象体现,是广州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广州、了解广府传统建筑艺术的必备打卡地。陈家祠堂是广州市的文化旅游景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是以陈家祠为馆址建设。</p> <p class="ql-block">陈氏祠堂华丽屋脊</p> <p class="ql-block">长隆野生动物园</p><p class="ql-block">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东299号,占地2000多亩,拥有华南地区亚热带雨林大面积原始生态园区,珍稀濒危动物众多。园区拥有12只大熊猫,57只树熊(考拉)、近200多只白虎等世界各国国宝在内的500多种,20000余只珍奇动物。</p> <p class="ql-block">步行游览区由百虎山,长颈鹿广场、金牛岭、熊猫乐园、考拉园、亚洲象园、非洲森林、金蛇秘境、非洲长廊、雨林仙踪、丛林发现、侏罗纪森林、儿童天地等展区组成。展出有大熊猫、考拉、白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美洲虎、亚洲象、獴、红鹮、火烈鸟、金刚鹦鹉、葵花鹦鹉、双角犀鸟、巨嘴鸟、大食蚁兽、大赤袋鼠、金毛狮狨、金掌狨、环尾狐猴、褐狐猴、黑蜘蛛猴、狐猴、合趾猿、白颊长臂猿、戴帽长臂猿、黑叶猴、金丝猴、红毛猩猩、黑猩猩、马来貘、倭河马……几百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p> <p class="ql-block">白虎</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p> <p class="ql-block">考拉</p> <p class="ql-block">獴</p> <p class="ql-block">长隆动物园还可以乘车和坐缆车游览,特别是一些凶猛动物园区。</p> <p class="ql-block">华南虎</p> <p class="ql-block">东北虎</p> <p class="ql-block">非洲狮</p> <p class="ql-block">红毛猩猩</p> <p class="ql-block">金毛狮狨</p> <p class="ql-block">金毛狮狨</p> <p class="ql-block">狮面狨</p> <p class="ql-block">长鼻猴</p> <p class="ql-block">蜘蛛猴</p> <p class="ql-block">山魈</p> <p class="ql-block">松鼠猴</p> <p class="ql-block">天鹅</p> <p class="ql-block">六榕寺塔</p><p class="ql-block">六榕寺塔又名六榕寺花塔、千佛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六榕寺内。原寺名宝庄严寺。五代十国时南汉改称长寿寺。后因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来寺,手题“六榕”寺榜,后来遂称六榕寺,寺内塔称为六榕寺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榕寺塔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一479年)。清初,重修六榕寺塔。1987年,重建大雄宝殿。1983年、1987年,先后重建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六榕寺塔楼梯上有层层叠叠、具有规整几何花边的楼梯顶,如往下倾斜的拱门,展示了古塔建筑中的重要工艺。</p><p class="ql-block">六榕寺建有碑廊,有11通碑,其中有四通碑,上刻唐代诗人王勃专门为该寺“花塔”撰写的铭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共有3200字,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至今已知的最长的佛塔铭文。</p> <p class="ql-block">花都洪秀全故居</p><p class="ql-block">洪秀全故居保护范围包括洪秀全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等建筑,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书房阁出土的石狮子、洪仁玕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文物和遗址。洪秀全故居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秀全公园</p> <p class="ql-block">花都洪秀全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圆玄道观</p><p class="ql-block">广东圆玄道观”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西面的毕村附近,花都迎宾大道,临近洪秀全故居。由香港圆玄学院出资兴建,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圆玄道观</p><p class="ql-block">广东圆玄道观建筑吸取古典宫殿庙宇的特点,所建山门牌坊为中心门,高大宽阔。入山门为一宽敞广场,左右各立一华表。正对山门为观中主要建筑三清大殿,采用传统的天坛形式建造,气势雄伟,神圣庄严,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布局巧究,环境清幽,风水得天独厚,素有花都 “小天坛”之美称,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广场右侧为太和楼,左侧为中和楼、圆玄山庄及安老院,另建有观音殿、斗姥殿、太岁殿。</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p class="ql-block">乃采用傳統之天壇形式建造,蓋道之大,源出于天,而天體至圆。義同太極,取其圆融無礙,大道光明。</p><p class="ql-block">三清殿内供奉道教最高极尊之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殿顶的巨大圆球以纯金制成。</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p><p class="ql-block">本殿供奉“孚佑帝君”,亦稱吕祖先</p><p class="ql-block">师,道教八仙之一,道教純陽派開山祖,道家尊稱纯陽帝君,帝君姓吕,名函,字洞賓,道號纯陽,别號純陽子,回道人,仙籍山西蒲州府蒲州縣。(農曆四月十四爲仙師寶誕)。</p> <p class="ql-block">吕祖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所崇五祖之一。道教尊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宋徽宗封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p> <p class="ql-block">凌霄殿</p><p class="ql-block">本殿供奉玉皇天尊,又稱玄靈高上帝,民间稱關聖帝君、武聖、關公。生意人普尊爲武財神,儒門學子又尊奉爲五文昌之一。帝君姓關,名羽,本字長生,又字雲長。三國蜀漢河東解梁人(今山西省晋縣),生于後漢恒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廿四日,成神于後漢獻帝建成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七日。(農曆六月廿四日爲聖帝寶誕)。</p> <p class="ql-block">关公像</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p><p class="ql-block">元辰寶殿,又稱“六十甲子殿”。殿内供奉六十甲子神像,其中文武兼備,形態各异,各持槍劍,或抱琴執笏,各司其事。按天幹、地支順序相配。民間亦稱之爲“太歲”大將軍。</p> <p class="ql-block">圆玄道观元辰宝殿中央坐的是斗姥元君。斗姥元君是道教中的女神,又称“斗母”、“斗姆”,尊称为“圆明道母天尊”。她有三眼、四头、八臂,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p> <p class="ql-block">下面坐的是六十甲子神像。</p> <p class="ql-block">十二元辰</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坐像</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文化广场。广场以一尊青铜铸造,重约70多吨,高约16.8米,盘坐于三层台基上的八角青石上的老子像为中心,后座以三层高的“五岳楼”为背景,和老子像底座三层台基构成“三山五岳”,</p> <p class="ql-block">老子的一个手指向天空。代表一,代表道,代表太极。表示道乃至高无上。另一个手抱玉如意,象征着吉祥和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长廊</p> <p class="ql-block">尊道门</p> <p class="ql-block">玄妙门</p> <p class="ql-block">珠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双景合璧</p> <p class="ql-block">珠江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