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三月二十三日我来到了留下老街,果然不错。 前些日子,听说留下老街正在整治,那些历经沧桑的古桥保存下来殊为不易,见证风云变幻的年代。跨河古桥,树冠巨大的百年老树,斑驳的石板路充满江南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 留下历史古街位于留下街,是一条保留着古色古香氛围的老街,距离西溪湿地洪园也并不是很远。留下古街内一条小河穿街而过,沿着河道的一侧是商铺,另一侧则是居民区。</p> <p class="ql-block"> 关于“西溪且留下”这段历史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在明代田汝成写的《西湖游览志》找到出处:“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俗称留下。相传宋高宗初至杭时,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为名。”</p><p class="ql-block"> 后来,明代洪瞻祖所写的《西溪志》里也有提到,不过去掉了“相传”,“宋建炎三年七月(公元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筑行宫于凤凰山,仍钱氏之旧也。始进西溪之图,帝览之曰:‘且留下’。故溪有‘留下’之名。</p> <p class="ql-block">戲社下留</p><p class="ql-block">受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散文《社戏》的广泛影响,“社戏”这种江南特有的民俗活动对即使是来自北方的中国游客来说也不会陌生。不同于鲁迅先生的故夕绍兴,留下的社戏自有一番来历:</p><p class="ql-block"> 据传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30年),康王赵构为避金兀术追杀,从安徽进入浙江境内,又从安吉过独岭关,经瓶窑逃至今杭州西溪一带。当时金兵追击宋高宗到留下金鱼井林家蓬村时,巧遇正在田间劳动的林庭雷五兄弟,康王诉说求救,当金兵追来时,林氏兄弟反指康王逃跑方向,骗过了金兀术追兵,康王幸免于难。当金兵往前追击一无所获后,竟将林氏五兄弟杀害。康王定都临安后,称帝为宋高宗,敕封林氏五兄弟为五方土谷神,立祠祭祀。</p><p class="ql-block">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宋人所作的《西溪百咏》记载:“五庙,在西溪之东,宋建炎间,兄弟五人於国建功,立庙分五,庙前皆架台(戏台),每值元夜,放灯演剧。”且有诗赞:“五方五社几村烟,万姓祈镶大有年。南宋同功埋剑甲,西溪分福祀山川。家家社酒歌尧日,处处春耕喜舜田。欲问英雄昔日事,请看元夜闹灯筵。”伴随社戏萧萧的鼓声,人们欣赏着优美的传统戏曲,同时也在心中祈求全社平安富足。浓浓的民间风情在此展示无余。</p><p class="ql-block">沈敏夜書图</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绝大多数的桥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西溪的留下老街里,还深藏着一座真正的宋代古桥——忠义桥,它的名气虽然远不及西湖断桥,却是杭州城区唯一的宋代桥梁原物,也是杭州运河水系现存最早的古代石桥,除桥面板和栏板有更换外,桥身结构基本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忠义桥,就静静地在留下河之上横卧了800多年,比《白蛇传》里的小青还要“修炼”得更久。</p> <p class="ql-block"> 在留下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里,忠义桥也和宋高宗有关。相传,当年赵构被一路金兵追杀,狼狈逃到此地,幸运遇到了一户林姓人家,助其逃脱。任务失败的金兵,一怒之下就把林氏五兄弟全部杀害了。后来,赵构感念救命之恩,就封了林氏兄弟为土谷神,还建了五方土谷庙供周边居民祭祀。再后来,有一位叫孙侯的人,就在此地修了一座桥,桥的名字,自然就取为“忠义”。</p> <p class="ql-block">曲唱娘船</p><p class="ql-block">在留下河,荡舟穿梭,杨柳拂岸,桃树峥嵘,暗香扑鼻,如诗如画。旧时船娘唱起优畅的乡间小调,淳朴的声音,传入临河品茗的茶馆,传入两岸人家,让人顿生一种恬适的快意,整个灵魂仿佛受到了涤荡,一切尘嚣的烦恼忘尽。如坐在船头,在水中穿行,一步一景,步步生花,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鳞次栉比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重脊高檐,古色古香;翠色欲滴的杨柳伫立岸边,枝条不时亲吻着河水,像一位寄情于河水的多情少女;欣赏着典型的乡间小调,让人心醉神迷。</p><p class="ql-block"> 沈颖廉書</p> <p class="ql-block">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了遥远的东方,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天城”,称它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这就是杭州。</p><p class="ql-block">彼时的马可·波罗,震惊于杭州的繁华,更惊讶杭州的桥之多,“行在(杭州),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二千座……”虽然“一万二千座”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但桥多是真的,《钱塘县志》卷三里就有类似的记载:“钱塘民居稠密,百步十寻,辄有桥梁以通往来。”</p> <p class="ql-block">断公明申</p><p class="ql-block">这里原址就是申明亭的位置,旧时民间调解纠纷之所。明洪武6年(1374)开设,民间争斗、户婚司法都在此调解。上世纪30年代以前,留下镇没有镇公所,没有警察,民间纠纷一般请当地土绅来解决,地方就选在申明亭茶馆,大家可以听,听到不公之处,任何人可以参加意见,真是:亭号申明就此众议公断,有争斗借他论是辩非。</p><p class="ql-block">沈颖廉書</p> <p class="ql-block">梅望河隔</p><p class="ql-block">清雍正《西湖志》卷四:“其地宜稻、宜蔬、宜竹,其水宜鱼而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梅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本极大而致,又多临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更有湘英、绿萼、花种不一,以永兴寺前二株为最。”西溪与孤山、灵峰并称西湖三大赏梅胜地。 僧大绮《西溪梅墅》诗曰:“孤山狼籍后,此地香未已。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这一半傍流水,使得西溪观梅全然不同于杭州的灵峰、超山等处,其最富韵致、也是最大特点所在,就是:沿河观梅。《西溪杂咏》里有“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的句子。游客可以坐船,从古荡走沿山河向西到留下上船码头。要想尽情体验沿河观梅的美。感,最好是步行,走沿山河、留下河、上埠河,闻暗香扑鼻,看落英纷纷,人心大快。</p><p class="ql-block">沈敏廉書</p> <p class="ql-block">春鬧市茶</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十年代,留下的主要经济是茶叶生产,又由于留下地理位置为杭州西部出入咽喉,交通便利,附近山谷都是龙井茶产区,自然成为杭州茶叶的集散地,在留下镇后街,各路商贾纷纷到这里坐庄收货,逐渐茶行林立,1933年取名为茶市街。主要茶行有马礼懋、升和祥、源茂、桐茂、松茂、恒丰、元大、瑞源、万茂、德泰等行号。每到春暖花开时节,上海、南通、苏州、天津等大城市茶商云集留下,在各茶行内坐庄收货。来自留下、龙坞、转塘、闲林和西湖其他地区的茶户,把最新采到的茶叶运至茶市街出售。一时间茶市街熙熙攘攘,热闹繁忙,甚至通宵达旦,贸易不息。现在紧靠老街的河埠,依稀能寻觅到当年的繁华。</p><p class="ql-block">沈颖鹿書</p> <p class="ql-block">忆老街</p><p class="ql-block"> 高宗临览意悠然,御笔题书且暂留。</p><p class="ql-block">南宋社戏遗韵在,忠义桥畔故事悠。</p><p class="ql-block">船娘浅唱舟轻荡,隔岸观梅雪满眸。</p><p class="ql-block">古树参天迎远客,石桥横卧枕清流。</p><p class="ql-block">春茶上市河埠处,老街旧忆梦中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