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2年的初春,阳光尚带着几分料峭,却无法阻挡我们探寻知识古迹的脚步。一行四人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踏上了前往伊川的旅程,只为拜访那声名远扬的伊川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经多方查找,我们终于在伊川一中院内寻得了伊川书院的踪迹。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沧桑之感。年久失修的书院,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无情流逝,曾经的辉煌与热闹,如今只留下这略显落寞的身影。但即便如此,它那古朴的气息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往昔的荣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川书院的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它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原名伊皋书院,由宰相文彦博资助创办。而让伊川书院声名大噪的,便是理学大家程颐在此讲学长达二十余年。这里,成为了理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孕育出了无数闪耀的思想火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程颐、程颢两兄弟,作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们肩负着传教理学思想的重任,在伊川书院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的思想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深冬午后的故事,更是将尊师重教的传统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师程颐在大殿里休息,他的两个弟子杨时和游酢从外地相约而来,怀着对老师的崇敬与求知的渴望,一同去拜见程颐。寒风凛冽,路途遥远,他们一路风尘仆仆,赶到殿前时,透过窗户看到老师正在午睡。两人深知老师的辛苦,不忍心打扰老师休息,便静静地站在屋外等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久,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寒意愈发逼人。然而,杨时和游酢依旧坚定地站在雪中,静静地等候着。雪花落在他们的肩头、脸颊,却没有动摇他们的决心。直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这一等,等出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更是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从此成为了尊师重教的典范,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它让人们看到了学生对师长的敬重,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宁愿在严寒中苦苦等待。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全社会崇尚教育、教书育人,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后来,在伊川书院旁办起了鸣皋中学、鸣皋高中。或许是得益于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灵气,一批批莘莘学子从这里起步,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成功地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伊川书院旧址得到了政府的专门保护,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文物。虽然程门立雪的故事已渐渐远去,但尊师重教的传统却从未被遗忘。每当人们漫步在伊川书院的旧址前,那棵三人合抱的宋代柏树依然高耸矗立在那里,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