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利率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概念,无论是存款、贷款,还是投资理财,利率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概念,周老师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利率》公开课,带领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索利率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课前开始周老师通过“钱存在银行里为什么会变多?”“什么是利率?”“利率的高低和什么有关?”这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又介绍了有关的储蓄知识。并向学生们讲述了如何计算利息以及不同类型的银行账户之间的差异。课中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提出问题:“王奶奶有5000元存入银行,两年后连本带息可以得到多少钱?” 巧妙地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金融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还通过展示理财产品,国债,银行定期等不同的存款方式,让学生们比较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分析哪种存款方式更划算。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将利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老师总结了利率的核心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利率知识规划自己的财务?” “利率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通过这些思考题,学生将课堂所学与未来生活联系起来,拓展了视野。</p><p class="ql-block"> 学生反馈:“原来利率这么有趣!我现在知道怎么计算存款利息了。”“通过模拟活动,我明白了贷款利率是怎么算的,以后买房会更清楚了。”“这堂课让我觉得数学真的很有用!”</p> <p class="ql-block"> 教学有温度,研讨有深度。随后,各教研组教师进行评课。龚老师评价周老师通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利率对资金的影响。这种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章老师认为部分学生对利率的理解较快,而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消化。建议教师在课堂中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新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实践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利率的概念及其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的课堂体验!</p> <p class="ql-block"> 本次公开课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风采、锻炼自我的机会,也为全体教师搭建了观摩研讨、学习交流的互动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更加高效、和谐的课堂生态,助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图文:黄淑芬</p><p class="ql-block">编辑:黄淑芬</p><p class="ql-block">复审:黄梅英 虎光辉</p><p class="ql-block">终审:熊旭锋 罗贵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