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块稻田”,西双版纳就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西双版纳机场</b></p> <p class="ql-block"> 一入版纳,傣风傣味的建筑扑面而来,即使是现代高楼也少不了有一个尖尖顶。</p> <p class="ql-block"> <b>告庄西双景区</b>,临澜沧江畔,是版纳景洪市打造的一个旅游胜地,深根于版纳傣族文化,融大金三角、湄公河流域傣泰文化精华,再现古时景洪盛景,是名副其实的“景洪城中之城”。</p><p class="ql-block"> 走进告庄的<b>星光夜市</b>,灯火璀璨,夜如白昼,一个连一个的摊铺犹如繁星一片,将这里照亮,这里是告庄西双景的不夜城,每到夜晚,人潮涌动,人声鼎沸,各种特色小吃,美食,工艺品,一一呈现,令游人目不暇接。一家又一家傣装旅拍店,更是生意兴隆,街市上,江畔边,游廊上,到处是旅拍的游人。各种露天音乐晚会,一首接一首的情歌,一曲又一曲的舞蹈,渲染着浓郁的傣族风情,感染着每一位到此的游人。来到星光夜市,可以饱眼福,口福,耳福,也可以坐上游船,泛舟江上,赏两岸霓虹夜色,还可以坐上热气球,俯揽熠熠生辉的景洪夜景。</p><p class="ql-block"> 星光夜市,就是一个“燃”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恶魔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火参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版纳拇指玉米</b></p> <p class="ql-block"> 大金塔,是告庄西双景标志性塔寺建筑,为典型的泰式笋尖顶佛塔,塔身66.6米,寓意一江(境内称澜沧江境外叫湄公河)连六国(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大金塔四周围绕着四个实心小塔,分别代表四景:缅甸的景栋、泰国的景莱(清莱)、泰国的景迈(清迈)、老挝的景铜(琅勃拉邦)。大金塔寺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古统领景洪230座寺庙。大金塔的南侧就是繁华的赶摆街——星光夜市,夜色中的大金塔,金碧辉煌,是众多旅拍者首先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夜色中的大金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白天另一个角度的大金塔</b></p> <p class="ql-block"> <b>曼听公园</b>,一处皇家宫廷花园。从曼听公园正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雕像,镌刻:周总理一九六一年参加泼水节纪念,着一身傣族服装的总理依然是神采非凡。</p> <p class="ql-block"> 从雕像往左走,有三件乐器摆放陈列:居左的铓锣、居中的玎琴、居右的象脚鼓,这些都是极具浓郁傣族特色的乐器。象脚鼓,因鼓身极似象脚而得名,音域因大小不同而各异,从雄壮浑厚到清脆明亮,极其宽广。玎琴后面陈列着贝叶经,贝叶经是佛教经书的一种,傣族全民信佛,在傣族文化中,贝叶经被视为神圣之物,有着极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里,就是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傣王行宫,版纳的最高统治者傣王被称为召片领,第八世召片领召爱,将宫廷里一对精通园艺的夫妇派到曼听,为宫廷收集奇花异草,栽木种果,渐渐地,就变成了一座宫廷花园,历史1300多年,也就是今天的曼听公园。</p> <p class="ql-block"> 绕过行宫,来到御花园,一池连一池的睡莲,正娇羞盈盈立于水面,红色,白色,紫色,相互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韵味。“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婉转在中洲”,冬日里,版纳的莲花还盛开如妍,确实有几许兴奋。</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径深处,红艳艳的花卉一片接着一片,除了最常见的三角梅,好多叫不上名,也未曾见过。比如,蝎尾焦,花枝挺拔,花序非常规整排列成串状,酷像蝎尾而得名,造型独特十分惹人眼球,名字听着有点“毒味十足”,但花语却是热情、友善、好客。还有赤苞花,红红的花朵被周围一圈的绿叶包围着直直立于枝上,看着就喜庆。</p> <p class="ql-block"> 公园四处都有寨子,章哈亭,佛寺,廊桥,还有一条长长的湖。整个公园造型上像一个如意,那条长长的湖就像如意柄。有游船泛舟湖上,黑天鹅悠闲嬉戏湖水。湖堤边全是三五成群的游人,长廊上依次挂着十二个配有中文、傣文及傣语读音的生肖画,最末尾的猪被象替代了,极具妙趣之感。</p> <p class="ql-block"> 位于公园南侧的<b>总佛寺</b>,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版纳地区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整个庙宇气势恢宏,阳光照耀下,更显万丈光芒。立于殿前的佛祖,右手无畏印,左手与愿印,右膝微屈,眉宇低下,透着无比的庄严与神圣。总佛寺为版纳地区等级最高的佛寺,统领着整个版纳州590多座大小寺院,不仅负责发布全境性的佛事活动,也是高级僧职晋升和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更是信徒们的朝拜中心。</p> <p class="ql-block"> <b>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b>,集中展现了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历史变迁,以及节日文化、婚俗文化、服饰文化、诗歌文化等等。云南26个少数民族中,西双版纳就有13个,占据了云南一半的少数民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是云南省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基诺族,也在西双版纳。这些都为西双版纳增添了一抹不可多得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贝叶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傣族二胡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倚邦金瓜贡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傣族服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拉祜族服饰</b></p> <p class="ql-block"> <b>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b>,分为东、西两大园区,包括棕榈园,榕树园,百花园,百果园,奇花异卉园,名人名树园,等等,走进植物园,就走进了森林,空气怡人清新,景致旷达幽静。</p><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如此辽阔宽广的热带雨林,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遇见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旅人蕉,文化载体贝叶棕,板根现象,杠上开花的菠萝蜜,心连心的高山榕,榕树的绞杀现象,身兼两个世界之最的乔木——轻木,泰国无忧花,三天花期的大王莲,闻歌起舞的跳舞草,背上都是洞洞的龟背竹,长叶排钱草,无花无叶的光棍树,状似长龙吐舌的翠绿龙舌兰,拥有丰富花苞片的纸扇,有版纳冬天里的一把火之名的火焰花,金嘴蝎尾蕉,泰国国树国花的腊肠树,木本曼陀罗……</p><p class="ql-block"> 地处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热带雨林,让西双版纳拥有一片广袤深邃的富饶之地,莽莽苍苍,雨水丰沛,丛林壮美,奇花异卉开不败,留连忘返让人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神奇的旅人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板根现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杠上开花的菠萝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花期只有三天的大王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心连心高山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绞杀现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长叶排钱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状似长龙吐舌的翠绿龙舌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拥有丰富花苞片的红纸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金嘴蝎尾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版纳冬天的一把火——火焰花</b></p> <p class="ql-block"> <b>傣族园</b>,集中体现傣家民居风格,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栖人,下层养家畜。这样的民居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从竹质到木质再到砖混结构,傣族园可见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傣楼的更迭。</p> <p class="ql-block"> 傣族人人信仰佛教,因此,村村有佛寺,家家有佛堂。傣族男孩3岁左右就要出家去寺庙学习傣文,傣医,礼佛等,修行到7岁左右还俗。</p><p class="ql-block"> 傣族人都是有名无姓,男孩的名字前通常加“岩”,女孩的名字前通常加“玉”。在傣语中,“曼”字通常指代村寨,在傣族地区,许多地名都以“曼”字开头,如曼听,曼远,曼龙等。傣族的地名通常从小到大形成,先有村寨(曼),再有城市(景),最后形成区域(勐)。</p><p class="ql-block"> 傣族是一个重女轻男的民族,女主外男主内,实行“女娶男嫁”的婚俗。结婚时,男方准备佛牌,女方准备观音。佛谐音“福”,寓意女人佩戴佛能够带来福气,家庭幸福。观音谐音“官印”,寄托了男人对事业前程的美好期望。男戴观音女戴佛,就是从这个习俗来的。</p> <p class="ql-block"> 位于傣族园曼听村旁的曼听佛塔寺,始建于公元538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版纳具有代表性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b>边境码头</b>,不仅有澜沧江的旖旎风光,还有历史遗迹,佛塔和寺庙。游客可以乘坐快艇领略一番湄公河的壮丽风景,中缅边境异国风情。电影《湄公河行动》在此拍摄的场景,如今已变成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b>孔雀园</b>,一个融合热带自然风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景区。这里有孩子们喜欢的绿孔雀,白孔雀。有时会有孔雀放飞的表演,这种表演还被赋予了一个诗意般的名字——孔雀东南飞。园里还会有孔雀舞表演,悠扬的旋律下,衣着各色舞裙翩翩起舞的姑娘们,顿时化身为一只只灵动于飞的孔雀,孔雀轻舞, 彩羽飘飘。</p> <p class="ql-block"> <b>泼水广场</b>,中心有一个圆形水池,水池向四周喷洒水,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泼水的乐趣。泼水节期间,广场上人山人海,水雾漫天,水花四溅,俨然筑起一道道水墙,将整个广场紧紧包裹,蔚为壮观。大家相互泼水以示祝福,那些象征着吉祥和祝福的水花儿哟,肆意飘散,欢快奔跑,此时的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p> <p class="ql-block"> <b>打洛口岸</b>,位于版纳勐海县西南边陲,属于三个中缅口岸之一。据导游讲,以前,游客刷身份证就可以自由出入口岸200多米去买缅甸的珠宝翡翠,如今在口岸附近专门设置了一个国门翡翠店,满足游客的需求。口岸出入只能是办了边境证的当地居民,其余概不准允。</p><p class="ql-block"> 国旗高高飘扬下,国门神圣而庄严,只能远远拍张照算是打卡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 <b>中缅友谊大金塔</b>,坐落于缅北第四特区首府勐拉境内的金莲山上,该特区在缅甸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大金塔由中缅两国共同兴建,塔身用缅甸金装饰。从观景台远远望去,巍峨耸立的金塔,金光灿灿,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 <b>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b>。1941年12月,中国远征军第6军93师经打洛口岸入缅参战,后因缅甸腊戍战役失利,93师所辖277、278、279三个团,兵分三路撤回大勐龙、布朗山、打洛等地驻防,沿线修筑战壕、炮台等防御工事。四年的时间里,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发起进攻,还连续4次对打洛进行空中轰炸,但都遭到了远征军全体官兵的奋勇抵抗,直至抗战胜利。英烈长眠,遗址永存,丰碑铭记,历史勿忘!</p> <p class="ql-block"> <b>独树成林景区</b>。这里有一棵高达70余米、幅宽120平方米的古榕树,共有36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相互交缠,扎入泥土,相连成林,因此,被称为”独树成林”。伟岸而壮阔的身躯,俨然一道天然的屏风,霸气十足地立在那里。据测,此树树龄已达1000多年。枝繁叶茂的古树,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生生不息,将自己活成了打洛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b>龙利寨</b>,是打洛镇最边境的村寨,有“极边第一村”之称。这里有以红色警戒线为标志的“一步两国”边民通道;有根生长在缅甸,枝叶却长在中国的“一树两国”和平树;还有从中国流向缅甸“一水两国”的涓涓溪流。来到这里,还可以体验一回“我为祖国站一次岗、我为祖国巡一回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一步两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边民通道</b></p> <p class="ql-block"> 走在寨子里,空气清新怡人,错落有致的傣楼,装饰得明亮鲜艳,充满傣族风格的尖尖顶,尤其精美别致。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花园,寨子里有好多特色风情的竹编小店、咖啡小店。象龟小院里,几只硕大的象龟,太阳照晒下,趴在那里懒得动。</p> <p class="ql-block"> 走过友谊门,来到中缅街,这里有中国自产的热带果蔬、非遗特产;也有缅甸进口的日用百货、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中绚街</b></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国两寨”的龙利寨,有着1.7公里长的国境线,边境防护网,让龙利寨与缅甸仅一网之隔,伸手就能摸到缅甸的土地。一块块界碑,犹如矗立在边界线的卫士,守护着国家的边界线。</p><p class="ql-block"> 龙利,傣语意为“打铁的地方”。是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让边疆寸土不失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b>橡胶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云南是我国最早引种橡胶树的地方。早在1904年,干崖人宣抚使刀安仁从日本归国途经新加坡,购回八千余株巴西橡胶苗,种植于云南盈江县新城凤凰山,是中国最早引入种植的橡胶树,但因局势动荡,这批橡胶树失管,自生自灭,至40年代末期,仅余2株。</p><p class="ql-block"> 1940年-1950年,华侨钱仿周、李宗周、木德林、姚福美、林冬兰、郑开庭6人先后从泰国运回2万多株橡胶苗,在版纳勐罕镇建立“暹华橡胶园”。</p><p class="ql-block"> 后来,马来西亚的华侨们,为了把橡胶种子带回国,冒着判死罪的危险,不惜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开,将种子藏在里面,然后再包扎好。这种残忍的办法虽然躲过了当局耳目,但在当时没有航班只能乘船的条件下,等回到祖国后,有的种子已经腐烂,还有的因为伤口感染而献出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1955年,马来西亚华侨雷贤钟冒着生命危险,把200株橡胶良种的胶苗以及一些芽条,用药物处理后装入木箱,悄悄运回海南,并全部培植成活。人们尊称雷贤钟为“中国橡胶之父”!</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大批知青来到版纳,割胶是他们主要的劳动。凌晨因温度最低,湿度最大,橡胶树经过一夜休息后体内水分饱满,胶乳产量和干胶含量都较高,此时割胶最好,因此,知青们通常要在凌晨3、4点就起来割胶。辛苦自不必说,有时还会染上一种叫登革热的热带疾病,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因染病而丧命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 知青们抛红颜,洒热血,将青春献给祖国。下乡情,知青梦,建设美丽新版纳。九十年代,一部电视剧《孽债》,讲述的就是上海知青在西双版纳的故事。还记得主题曲中那一句:“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至今忆起依旧扎心!</p> <p class="ql-block"> 从一棵种子都没有,到如今我国橡胶产量占全世界的40%,有多少代人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云之彼端,国的南境。西双版纳,一个具有民族风情浓郁,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4-12-7~10游</p><p class="ql-block">闲瑕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