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川走读中国(1)蔡伦、张骞墓祠

心里美

<p class="ql-block">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秦末,刘邦被封为汉王,在汉中韬光养晦,积聚力量,最终成就帝业,建立了汉朝。汉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华夏民族自此被称为“汉族”,其语言被称为“汉语”,文字被称为“汉字”,汉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汉中在历史、文化、生态、军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从这里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文化的多元融合、生态的丰富多样以及战略地缘的重要性,所以说在汉中能读懂中国。‍</p> <p class="ql-block">蔡伦墓祠位于汉中市洋县城东龙亭镇境内,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长眠之地和封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蔡伦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他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总结创造了“蔡侯纸”。蔡伦死后30年,汉桓帝下令为他昭雪,并修祠建墓昭告天下人祭拜。蔡伦墓祠始建于公元151年,历经多次修缮,现存的墓园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走进蔡伦墓祠</p> <p class="ql-block">蔡伦墓西侧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我先参观了此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3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融纸文化与蔡侯抄纸工艺为一体,建有茶厅、娱乐房、纪念品堂等配套设施,兼顾休闲与游乐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蔡伦造纸工具和流程:先收集树皮、麻头、破布等含植物纤维的原料,浸泡后切碎舂捣成纤维状。接着加石灰蒸煮,让其烂成浆,洗净杂质。随后把纸浆放水槽,加水搅匀,用竹帘舀取,使竹帘均匀附上一层纸浆,余水流入槽内。再把带纸浆的竹帘倒扣木板揭下,施压挤出水分,最后揭下湿纸晾干,一张纸就制成了 。</p> <p class="ql-block">造纸过程演示:</p> <p class="ql-block">蔡侯祠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拜殿、献殿、正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蔡伦正襟危坐,作思考状。右侧壁上绘有蔡侯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有蔡伦被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p> <p class="ql-block">蔡伦墓冢巍峨高耸,绿草如茵,形若倒扣的斗,在古木掩映中,墓前的石碑、石羊、翁仲一字排开。</p> <p class="ql-block">蔡伦墓区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蔡伦墓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蔡伦生平事迹和造纸术发展历程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张骞墓祠位于汉中城固县城以西三千米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是为纪念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张骞的故里,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从此,一条路改变了世界🌍张骞一生出使西域两次,随军出行两次,开发西南地区一次。他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被司马迁誉为凿空,也被后世之人称为第一个走出国门之人。</p> <p class="ql-block">张骞于公元前114年病卒后,被归葬于故里城固县。他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曾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张骞墓前有一对汉代石虎,整体呈“S”形,细腰、昂首、卧姿,风格抽象,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张骞的家乡陕西省汉中城固县也成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坐标📍张骞墓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清明节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p> <p class="ql-block">张骞墓祠蕴涵着张骞勇于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以及宽大信人、矢志不渝的优良品德,是纪念凭吊伟大先贤、缅怀其不朽功勋的重要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汉中城固博物馆!依托张骞墓文化园区建成,是张骞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汉中的妹子苦咖的老公认识馆长,馆长找了金牌讲解员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踏入汉中城固博物馆,仿佛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馆内丰富藏品令人目不暇接,商周青铜器古朴厚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一道纹理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城固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全县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09处,各级文保单位43处,现有馆藏文物藏品数4034件/套,珍贵文物263件/套,尤以铸造精良、纹饰独特的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展厅总面积1600平方米,设有《汉上名城》《叩古宝山》《城固出土青铜器特展》《城固说汉》《西北联大在城固》《现代城固》和《廉政教育》七个展览区,陈列选取了城固最辉煌、最具代表性的5个历史时期的史料和文物,共陈展文物66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10件、三级183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兽面纹铜方罍</p><p class="ql-block">‍出土信息:1976年出土于城固县宝山镇苏村小冢铜器点。</p><p class="ql-block"> ● 文物特征:该器物造型大气厚重,拥有繁缛的“四层花”纹饰。其颈部饰一对夔龙纹,组成一个兽面;肩部两面饰高浮雕卷角羊首,两边再饰一对鸟纹;腹部饰有夔龙纹和蝉纹组成的蕉叶纹。</p><p class="ql-block"> ● 文物价值:该罍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856、866号方罍形制纹饰十分相似,应为同期之作。器型独特,纹饰精美多达37种,繁缛的花纹配以厚重的胎体,显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也是青铜器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张骞事迹展区让我心潮澎湃,他凿空西域的壮举,开拓出丝绸之路,其无畏精神穿越千年,深深震撼着我。走出博物馆,我满是收获,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畏,也被先辈们的探索精神所鼓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