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题记:在那物资匮乏的七八十年代,食物往往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普通家庭每半月蒸一笼馍馍,不仅其耐储存,而便于食用充饥。通常将两三天干了的馍馍,晚上临睡觉💤前放在蜂窝煤炉旁烘烤,使其表皮金黄,口味干脆,透发出粮食的甘美。这便成了我们上学时携带的“干粮”。烤馍馍作为一种简单的主食,包含着“坚韧、简朴”的主题,更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70年代末,我已上小学,没有如今学生“牛奶面包加烤肠”的早餐,也没有父母的护送,独自背着书包,用纸将烤好的馍馍塞进书包,相约小伙伴步行去上学。早读时,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我将书本立于书桌,低头掐一块馍馍,用手遮挡放入口中,享受食物带来的美味。突然,同桌用手肘捣我一下,告警班主任邱老师来视察早读,我赶忙停止咀嚼,装着朗读背诵。邱老师巡视到我身旁,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轻声说“下课再吃!”下课后,我将馍馍分给同桌一半,感谢他的提醒,自此我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吃过东西。那个年代虽然饿着肚子,但我们都很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岁那年,我参军入伍去了陕南安康。新兵连训练艰苦,体能消耗大,早餐两馒头抹点豆腐乳一夹,便是美味佳肴,就像一张薄纸一般送入口中,因为早餐定量,所以弥足珍贵地享受馍馍的味道。部队的老兵都明白“吃面条,先吃一碗是一碗,先吃半碗一碗半”的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时下午训练结束后,晚饭馍馍不限量。我狼吞虎咽的整掉8个二两的馒头,有一个同乡入伍干瘦干瘦的海军战友,硬生生的吃下了15个馒头,还暗自在裤子口袋又装了3个馒头,准备晚上消用,不巧被新兵连炊事班班长(四川老兵)发现,在强迫下又将3个馒头消灭干净。18个馒头,3.6斤,太可怕了!所以我就多留心,晚上自由活动时间,我陪着海军战友,起立蹲下多运动,切莫暴饮暴食出现问题,结果10点熄灯后,海军战友的鼾声可谓惊天动地,连绵不绝,致使班长及全班战友迷迷糊糊对付了一夜。那个时候虽然很艰辛,但我们都很快乐!</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入伍第三年,我也通过教导队培训,当上了班长,“兵头将尾”也有了一点小资历。当时我们武警直属中队的看押目标是安康新康厂(劳改农场),占地面积很大。厂部不远有一所砖窑,时常热气腾腾,日夜烧砖完成生产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劳改农场管理不是很严格,允许一些改造表现好的罪犯担任外役犯,在夜间烧窑添煤,掌握窑火的温度,确保砖块的质量。班长是领班员,夜间要带领4名执勤哨兵上夜岗,尤其是冬季2-4的班点最熬人,夜间寒冷不说,还时常感到饥肠辘辘。连队炊事班同乡战友田野(现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副师职)关系要好,所以在下午开饭后,就预留两个馍馍,装进军用挎包,晚上上夜岗时享用充饥。</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夜岗领班员交接完岗哨后,就是移动巡查岗哨,自由度较大。好奇使然,不觉中走到砖窑的窑顶,看到几名烧窑的窑工(外役犯)在忙着添煤烧火。窑顶较为平坦,成“井子形”间隔留有垂直观察口,揭开炉盖可看到窑内熊熊烈火。一名中年窑工跑过来讲道:“报告政府,班长请指示。”时值冬季夜间较冷,砖窑无非是一个取暖的好去处,我便答道“路过转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与窑工的交流中,得知他叫牛得喜,40多岁,憨厚老实,家是岚皋县农村的,因家中有几亩山地,每年春耕犁地没有大牲畜,十分艰难,幸好自己亲戚有一头大黄牛,每年等亲戚家春耕后,便提着土特产去借牛,前几年还好,亲戚家能借牛给他,牛得喜也很珍惜,给牛准备丰富的草料,还将人都舍不得吃的玉米面和进牛草料中。可后来,牛也老了,犁地也很吃力,亲戚家就不再将牛借给牛得喜了,所以春耕时,牛得喜看着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面色饥黄的媳妇,一筹莫展。</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为了生存,解决基本温饱,他铤而走险,背着满满一蛇皮袋子的红薯,趁着夜色把红薯放在亲戚家门口,转身去了牛圈,将老牛牵着顶着星辰往家里赶,心想亲戚家无非是担心牛体力不足了,我小心的使便好了。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因为夜间山路崎岖,老牛从山间小道滚下山崖摔死了。牛得喜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原本是老实憨厚的农村男人,在现实的生活面前,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这也是贫穷给人们带来的悲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牛得喜劳动改造表现积极,干活不吝惜力气,踏实勤劳,被选用为外役犯,负责砖窑的烧火工作。我将军用挎包的两个馍馍交给牛得喜,他打开砖窑的观察孔,用铁丝弯成小勾,将馍馍置于窑口,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烤好的馍馍金黄酥透,不焦不糊,掰开后内部酥软。我便将掰开的半个馍馍交给他,也算回馈与同情的表达。在下哨的路上,我便将剩下的一个半烤馍馍与战友们分享,虽然分到的不多,但是大家都赞美烤馍馍的美味。那个时候虽然很艰苦,但我们都很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考上军校,离开了连队,我从带过战士的来信中得知,牛得喜因改造积极,减刑提前出狱了,并带话说:“你们的丁班长是一个好人,我一辈子的会感激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0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的烘焙技术很高端,但是总吃不出当年烤馍馍的味道!因为当时当下,我们感受到的是贫困、艰辛带来快乐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仅此怀念逝去的青春!感谢岁月承载的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