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时间:2025年3月22</p><p class="ql-block">编辑摄影:s l h</p><p class="ql-block">备注:部分文字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坐落在长宁区兴国路华山路领馆区中心,平日里无数次途经兴国宾馆,华山路沿街的那排英式、法式和西班牙式建筑,总是轻易勾起我的向往。今日春暖恰似盛夏,兴致顿起,我终于踏入其中漫步,去探寻这份藏在心底许久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宾馆小道,仿佛踏入了欧洲园林,这里绿植覆盖率90%,入目之处,绿草如茵,古木葱茏 。鸟儿啼鸣婉转,花香萦绕鼻尖。20多幢风格各异的别墅,被绿植巧妙装点,每一处景致,都似春日里晕染开的诗画,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时光仿佛倒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上海地价暴跌,太古洋行趁机圈地,在此造了6幢洋楼,此外德士古石油洋行等英美大资本家也在附近圈地造楼,形成了兴国宾馆如今的规模和风格。</p><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太古洋行的英籍职员被遣返回国,洋行产业被日伪接管。抗日战争胜利后,太古洋行逐渐缩小在大陆的投资,开始变卖房产。1956年,兴国宾馆1号楼划归上海市委办公厅招待处,后更名为“兴国招待所”,成为重要的外事接待场所,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东湖集团在兴国宾馆院子里引进建造加木别墅,成为宾馆经济新增长点。1979年改名为兴国宾馆,2001年加入丽笙酒店集团,成为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1号楼花园式低层仿英国帕拉第奥式建筑。建筑屋面系铜板铺筑,号称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铜房子”。整座建筑有两根方形挺拔的附墙砖烟囱穿出屋面,建筑立面简洁典雅。</p> <p class="ql-block">1号楼门前大草坪上,一棵150多年的香樟郁郁葱葱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2号楼建于1925年,系英国维多利亚滨海建筑风格,假三层砖木结构花园住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二层弧形卷廊有清水红砖图案,窗框窗边饰以清水红砖齿形装饰,底层有九个开间的拱形柱廊,每间均有券心石。北立面半圆形玻璃砖墙楼梯间为建筑提供了充足而自然的采光,使得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6号楼建于1922年,是一幢砖木结构假三层法国民居建筑,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四坡屋面,铺灰色板瓦,南侧屋面上开设长条形天窗作为屋顶层的采光及通风。该建筑平面设计自由,不拘一格,东侧设两层圆形阳光室,西端有一层圆形起居室,二层圆形平台配以混凝土宝瓶栏杆。屋面呈跌坡形,山墙檐口曲折,层次丰富。</p> <p class="ql-block">7号楼,建于1915年,由德和洋行股东、建筑师强逊兴建,作为其自宅。1917年,强逊夫妇在此结婚并居住了18年。1935年,强逊夫妇回英国定居。</p><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7号楼是一座融入自然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英式花园别墅,在春日暖阳下,这座典雅的建筑静静伫立。红瓦屋顶与浅色墙体相映成趣,精致的窗框似藏着岁月故事。屋前绿草如茵,繁花与翠树簇拥相伴,一棵梨花开满了枝头,过二三天几棵染井吉野也要绽放了。</p> <p class="ql-block">8号楼,今天这里有婚宴,美丽的新娘为春天增添了喜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国宾馆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造,在修缮过程中,工程部进行了深入研究,搜集了大量早期的历史照片和原始设计图纸,以确保尽可能地还原建筑的原始风貌,而始终不变的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太阳西下,暖黄色光线洒落,给建筑、草木都镶上金边。地面上,斑驳树影摇曳,与明亮草地相映成趣 ,行人也被染上一层暖光,轮廓柔和,整个场景静谧美好,尽显日落时分独有的浪漫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不仅是一个住宿场所,更是一个展示老上海建筑风格的博物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散发着浓厚的海派韵味。</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末初夏,兴国路与湖南路繁茂的梧桐树肆意铺展枝叶,如绿色帷幕将别墅悄然掩蔽,细碎光影在叶隙间闪烁。夜幕降临,暖黄灯火从枝叶缝隙中渗出,似夜空中闪烁的星子。在这繁华都市的一隅,这里宛如静谧桃源,于灯火阑珊之处,隐匿着岁月沉淀的诗意与悠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