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查济是安徽泾县的一个古镇。2001年被国家确定为国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个小镇已经是几十年的事了。那时候,我还是一位高中生。我父亲所在的单位,有一位查旭升老先生。他就是查济八甲祠堂的人。那时候联系的手段,主要是通信。我几乎每个月都给查老先生写一封家信报个平安。所以,查济这个我不熟悉的小镇,就留在我的记忆库里了。</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我总想去看看这个小镇,也想看看退休回查济的查老先生。岁月如梭,直到前些年,我才如愿,只是我了解到他家附近的八甲祠堂,已在一埸大火中灰飞烟灭,而查老先生也在自然法则下离我们而去了。</p><p class="ql-block"> 因此,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我不禁想像着查老先生是如何走出这个古镇的。仿佛仍然看见他在中药房里辛勤劳作。</p><p class="ql-block"> 查济这个小小的古镇,正是有查老先生一批打工者的贡献,才让这个小镇千百年来被热爱它的人,打造成了环境和建筑完美结合的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 我去过很多古镇,同行的朋友也说查济,这是他最欣赏的古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环太湖的几乎所有的古镇,都留下过我的脚印,相比之下,也觉得查济的古朴,更夠得上原生态的标准。只是为了适应美术写生等等的需要,一条商业街才应运而生。但这些辅助设施并没有破坏原住民的生活态势。</p><p class="ql-block"> 因此,走在古镇里,特别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似乎我也仿佛在故乡的县城弄堂里,还想等待炊烟袅袅升起,等待我的母亲,从门里斜着身子喊我回家吃饭去。</p> <p class="ql-block"> 移步换景在查济是可以实现的。这正是全国很多美术院校在查济建立实习基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回放我的青年时代,报考美术中专也曾是我的心愿。但一切都是生命中的的理想世界,世事沧桑,也只得随遇而安了!看着这些认真写生作画的孩子,我真的很羡慕,很羡慕。</p> <p class="ql-block"> 在查济写生的孩子们,他们今日的活动,曾经是我的向往。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用画笔绘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值得赞许。</p> <p class="ql-block"> 自从陶渊明先生写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一一桃花源。千百年来,各色人等都用自己的想像和行动不屈不挠地营造心中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在当年交通不便捷的情势下,群山环抱中的皖南泾县山里的查济和桃花潭古镇,無疑也是一种桃花源式的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也是泾县青弋江边的一处风景。和查济古镇相距不远。</p><p class="ql-block"> 去桃花潭,李白那首赠汪伦的诗,为游人做了一次千古不衰的广告。</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青弋江仍然一溪碧水煞是好看,远处青山近处水。几十年前我去过,几十年后仍然水清如许,这很吸引游人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我拍的照片是桃花潭边的一条老街,位于踏歌岸阁的门里。游人来到江边后,大抵会被碧波荡漾和催促上船的吆喝声吸引,所以,很容易忽略了这条古街。</p><p class="ql-block"> 古街不长,卖的也是寻常商品,但遥想当年交通不发达,商品流通不便捷的时代,这条古街应该是村村落落的人交易的最佳平台。</p><p class="ql-block"> 漫步石板路上,想想多少人曾经走过,心中也有了几分温暖。汪伦用“万家酒店”骗李白来桃花潭的故事,大慨也在这条路上发生的吧?</p> <p class="ql-block"> 查济和桃花潭让我重读《桃花源记》。应该这样揣摩,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一座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 我不会写诗,且作顺口溜一首:</p><p class="ql-block"> 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见彭泽客,抵有白云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