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龚文瑞《繁花深处》有感

小甘

<p class="ql-block">春光乍现</p> <p class="ql-block">  《繁花深处》这部散文集,包含了“繁花深处”“大河之源”“红河放歌”“天上云居”“家园厚土”五个篇章,内容涵盖了行走思索、故乡情愫、文化哲思、亲情伦理,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手翻阅,感悟颇深。观《清明,是一场心灵道场》《回忆父亲》等篇目,能品味到什么是舐犊情深,什么是人事沧桑;看《惜别晚报》《迷失与守望》,则能品味到什么是文化坚守,什么是迷失与困顿;看《母校摭忆》《最忆是母校》,能体会到作者对母校的感恩与眷念、展望与祝福;而一系列的《黑白的光影,时间的力量》《长卷之外,长情不绝》《何时来赣州》关于赣州的佳作,展现的满是作者对家园厚土的情深依恋,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爱恋纠缠,是一幅从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灵魂栖息地的生动画卷!</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文本中还有很多幽思遐想,还有很多情怀哲思。看《大舸东流入海去》,可领悟都市上海的繁华富丽与盎然生机;看《化文书舍》,可领悟文人的优雅情志、清净脱俗;观《420成都》,可见出作者对生死无常,活在当下的翻然领悟;观《汀州再瞻秋白》则可真切地感受到瞿秋白先生“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的大义凛然、潇洒超脱!而观《客家米酒》《舌尖上的赣南》,那简直是真正接地气的诗意烟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上面写的是对本书的整体印象,这里也分享其中印象特别深的部分章节感悟。首先来说说《天上云居》,“天上云居,江右名山,千年祖庭。那片山脉峰环如城,城中央地平如掌,湖澄似镜,峦岫环列如屏障,山岳周围若莲花”,这里描述的是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所在地,让人虽不能至,心却向往之。文瑞老师说这个地方是可以清净得可以洗出干净心的地方,置身于烟雾缭绕如人间仙境之地,人会变得谦虚而空灵起来。一直以来,我虽有点信佛理,但是对于去寺庙礼佛,我却去的很少。也常听闻说现在寺庙也是个世俗之地,有些出家人也在忙创收,已经不清净了。而看完文瑞的《天上云居》中的引文“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忽然心生感慨,庄严国土既指外在世界庄严,也指内心福田,如果自心尘不染,利乐有情,慈悲喜舍,又哪里不是庄严国土呢?寺庙作为佛家圣地,想必也只是通过它的清幽胜景、晨钟暮鼓、佛法教义去点醒执迷的芸芸众生,去消除凡夫俗子的烦恼业障罢了。如果自己真的去计较现在的寺庙不纯粹,人心不古,那应该也叫“着相”了吧?“万法从心起,心空及第归!”看这种关于佛教类文字,总能引发自己一些沉思幽远类的念想,终究是欢喜的,对于文瑞先生的文字也只能随喜赞叹了。</p> <p class="ql-block">惊红一瞥</p> <p class="ql-block">  第二篇文章《何时来赣州》。“尘外望城头,江岸风浩浩,无限楼台烟雨中,何时来赣州?……”文瑞先生作词,许宏佳先生作曲的《何时来赣州》音乐旋律婉转,情深意切,古今畅想,听起来甚为悠扬,也凝聚了先生对赣州的一世情缘吧!文瑞先生在探讨歌曲的前世今生时,发出了许多感慨,也有人认为编成赣南采茶调会不会更贴切些?我是听着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长大的,倒是觉得编成带点流行风市井味的会不会流传更广?一首歌唱火一座城,这种现象甚为难得。无论是带点民谣风格的《成都》,还是旋律悠扬又现代感十足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是带有新疆风情的《苹果香》,我想它们之所以能走红,应该是找到了传统与现代、情感与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尤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曲风甚是现代化,旋律层层递进转折,词的创作也是雅俗结合、很有画面感,“烟花三月是折不完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而小五哥的清亮婉转的歌喉把这首歌也演绎得隽永而耐人寻味!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一首优秀歌曲的诞生,是需要多方因缘造化的,而文瑞先生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也有意思的尝试。</p> <p class="ql-block">  文中曾引明代董其昌《画旨》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以成鄄鄂”。作画如此,文学亦然。文瑞先生以行走者的姿态,多年以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有感悟,便欣然捉笔,或沉思细想,或洋洋洒洒,沉淀杂质,大千世界的风景早已内化成心中美丽的风景线,从而让人每每读起来,能够荡涤尘埃,碰撞感发,生出许多深沉的感触出来!</p><p class="ql-block"> 最后希望先生不要迟疑,笔耕不辍,多出佳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曾说过一段话:“我从写作中吸取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创作乐趣中得到酬报,从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得到酬报,对其他东西不必介意,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在所不计!”文瑞先生在相关篇目曾提及自己的文字到底影响有多广?到底能影响多少人?这个问题也许不需要多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计收获,尽管耕耘!喜欢写就就写吧,因缘成熟时,自有人能看见,能欣赏,能欢喜,至少能安慰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时而躁动迷茫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香花无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