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丹华(28)

瀚海沧浪

<p class="ql-block">  劳逸结合,逸不废劳。虽然举办了很多活动,同时我们的春耕生产一点也没拉下,甚至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原来比较落后的一区,也建起了两幢宿舍楼,为布线、装灯我们忙了一阵,那边几个生产队的知青高高兴兴迁入了新居。至此农场面貌整体改观,各区开始平衡发展。</p><p class="ql-block"> 场领导找来特殊工种的知青开了个会,布置支援附近几个农村生产队的特别任务,说这既是学大寨运动的要求,也是作为良种繁育基地的责任。按现在的理念,相当于对口技术扶贫。最受欢迎的是拖拉机手、机修工、电工、兽医等等,我们当然无条件服从。</p> <p class="ql-block">  以前农场和附近生产队关系并不和谐,追溯起来知青插队来之前就存在矛盾,原因不宜细说。一年前,城里待业青年来这学农一个月,就和附近农民打过几次群架。</p><p class="ql-block"> 却未料其中许多人(包括我)又插队来到这里。初来时积怨未消,发生过摩擦,所幸知青带队干部善于做工作,未能酿成大型冲突。随着时间推移,知青们在劳动中确实观念有转变,对农民产生了(阶级)感情上的认同,矛盾也就逐渐淡化了。现在我们以老师傅的身份去帮忙,既能密切邻里关系,也支援了乡村建设,早将恩怨抛到九霄云外,心中是满满的得意。</p> <p class="ql-block">  应生产队要求,电工班当了先遣队,帮他们架设电线、修理水泵和各种农机具的马达(电动机)。我们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他们赞扬。接着是机务组开来两台手扶拖拉机帮助耕种。机械化作业为生产队节省了大量人力,当然极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这次“支农”最大的收获,不仅化解了“场、地”矛盾,还确实以农场的技术和机械化优势,帮生产队做了许多实事,这也正是公社和农场领导们所期望的。这种帮扶虽是农场无偿付出,但在干活的过程中,我们和社员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长期和多方面互助合作关系。</p> <p class="ql-block">  完成外派任务后,全力以赴投入了“<span>三</span>夏”大忙。加班加点检查维修了整个农场的电路和各生产队的农机电器。为了不误农时,还开了几个夜工。大忙全面铺开后,我们电工班奔走于全农场<span>。</span>确保电路畅通和一切电动机械的正常运转。</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四夏大忙决战阶段。场部杂牌军,后勤、机务、工厂、医务、保管等等各工种人员齐集场部会议室。场领导激情动员:全体人员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不管白天晚上,有空就去生产队帮忙……。</p><p class="ql-block"> 我和师弟商量,由他坚守配电房,应付各种突发事故。而我毕竟干农活是快手,又特别喜欢赶热闹,当下就回了二区五队,陪老战友们大干了一场。</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感觉真好!和朋友们吃喝在一起,干活在一起。累了,说笑解乏;<span>困</span>了,抵足而眠;热了,一猛子扎进丹华港;闲了,去江滩捞些鲜鱼虾、去田畦捉些黄鳝青蛙开个小灶……又回到一年前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喜欢干最具挑战性的活——插秧,虽一年未做,手艺并不生疏,速度仍不减去年。连续干了几天,虽觉得有些疲乏,但心情很畅快。本准备就这样在5队度过大忙的,很遗憾,被周书记紧急召到场部接受新任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