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琅勃拉邦古城

兵团老蒋

<p class="ql-block">今年三月,参加西安市“千人游老挝”活动,随团到老挝数日,期间在该国所获三项世界遗产之一的琅勃拉邦古城游览三日。</p> <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是隐藏在深山之中的湄公河边上的小城,在13世纪时曾是老挝前身、澜沧皇朝的首都。它是老挝的古都和佛教中心,现在是琅勃拉邦省首府。199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普西山顶,俯拍古城。</p> <p class="ql-block">普西山高100米,位于琅勃拉邦老城区中心地带,两侧分别由湄公河和南坎河守护。该山为全城的宗教圣地,有几处寺庙散落山间。这里是城区的最高处,可以俯瞰古城。</p> <p class="ql-block">老挝几乎全民信仰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仅是宗教信仰,更是老挝文化和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1961年,老挝宪法正式将佛教确立为国教,进一步巩固了其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爬普西山的途中,沿途不断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span>佛像及塑像,体验到旅途中的宗教氛围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立于山道两边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到山顶了。这个庙宇建筑的大门充满了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山顶面积不大,除了庙宇,两旁有上、下的石阶,再就是一小片空地。</p><p class="ql-block">庙虽小,神灵大。</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顶的瓦宗寺始建于1513年,并在1898年重建。寺内供奉着一尊由印度高僧带来的佛像,因此这里被认为是神圣地,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身为华裔的导游告诉我们,寺外的佛像可以拍照,寺内的不行。</p> <p class="ql-block">山顶仅有的椅子上坐着两位游客,男士观景,女士翻书,是在看有关的资料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山顶,沿山腰的小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这个庙宇的设计,巧妙地利用山石。</p> <p class="ql-block">露天的雕塑,似乎一尘不染。</p> <p class="ql-block">路遇一位僧人。</p> <p class="ql-block">在山道上,有三位少女坐在那里休息。我经过时,她们对我微笑,其中一人还用中文和我搭话。听导游介绍说这里的学校开设了中文课。</p> <p class="ql-block">下到山底,来到老城街道,回望瓦宗寺。</p> <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作为小乘佛教的发祥地,市内寺庙和佛塔林立,较大的佛寺就有几十座。香通寺是其中规模最宏伟、地位最崇高、保存最完好的。历代国王加冕、婚礼和葬礼仪式都在这里举行。</p><p class="ql-block">从这个不大的入口进入香通寺。</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院子很宽广。</p><p class="ql-block">引人瞩目的主庙矗立在那里,它具有经典的琅勃拉邦庙宇建筑风格,是老挝艺术和工艺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它采用三重檐式屋顶,弧度柔美,翘角上有脊兽纳伽,屋脊上有19座金色小塔“苗索法”。</p> <p class="ql-block">香通寺1560年建造,1887年遭到破坏,1928年重建。1975年由王室私有财产转为国家寺庙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主庙正面的墙和梁柱,黑底金饰,精致美观。</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这里拍照。从服饰看,是老挝人。</p> <p class="ql-block">围着主庙边走边看,墙上是精美的镀金图案。那些人物、花鸟、动作场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将数百年前的生产、生活画面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粘贴的象头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大象在老挝被视为吉祥物,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象征着神圣、吉祥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主庙后面的墙上,“生命之树”色彩斑斓、熠熠生辉。它是由老挝宝石、玛瑙、琉璃和彩色玻璃镶嵌而成。</p><p class="ql-block">树旁还有飞禽走兽和人物花草。</p><p class="ql-block">这棵树记录着佛祖释迦牟尼往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主庙旁的小教堂。</p><p class="ql-block">老挝人不烧香,而是用鲜花礼佛。</p> <p class="ql-block">这是皇家葬仪礼堂。礼堂内有一辆用金色龙头装饰的灵车,是历代国王使用过的。</p> <p class="ql-block">精致华丽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香通寺内有多座灵塔。灵塔内通常存放的是佛骨或骨灰。</p> <p class="ql-block">灵塔有金色的和白色的,应该是有地位和身份的区别。金色象征智慧,神圣;白色象征纯洁、祥和。</p> <p class="ql-block">这座佛塔是墨绿色的,不知有何说法。</p> <p class="ql-block">端单反相机的僧侣。</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一座小庙,是网红打卡点。游客进入庙内,站在窗前或探出身来拍照。</p><p class="ql-block">我给同伴拍摄时,当地的一家人也进入镜头。自然,和谐。</p> <p class="ql-block">团队的行程里只安排了参观香通寺,但我们无意中又看了两个寺庙。在住宿的酒店附近散步,没走多远就遇上了,可见这里寺庙之多。</p><p class="ql-block">第一座。</p> <p class="ql-block">这个塑像有些眼熟,哦,在普西山见到过。双手握一缕长发,挺特别的,所以有印象。这个动作代表什么意思呢?AI的答复是:可能具有宗教、文化、生命或哲学等多重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进了不远处的第二座庙宇。</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感觉很庄重。</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人、兽塑像守候着。</p><p class="ql-block">阶梯上有几双鞋,说明有人在里面。</p><p class="ql-block">在老挝,进入寺庙的殿堂里要摘帽、脱鞋,衣服不能露肩露膝。</p> <p class="ql-block">进入后遵守规则没有拍佛像,对着门和窗拍外景,从图中除了能看到门窗的装饰,也能看到点儿墙面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院内游人很少,偶有僧人出入。</p> <p class="ql-block">这座佛塔不同于之前见过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感觉是一个重要人物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庙内的僧人坐在树荫下。</p> <p class="ql-block">出寺庙时又看到两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识了老挝的庙宇,还体验了一次当地佛教民俗“布施”。</p><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500多年来一直沿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传统习俗,就是每天清晨的布施。僧侣一天的食物全靠化缘,百姓布施。</p><p class="ql-block">现在除本地信众外,游客参与布施的人也很多。</p><p class="ql-block">早上5点,我们准时集合,乘车前往布施的地点。寺庙的灯亮着,院门口的一排小凳子是给参加布施的游人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布施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洋人街的十字路口。居民们和游客会准备好糯米饭等食物,等待僧侣化缘。</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团队等来了化缘队伍。</p><p class="ql-block">僧侣们都是身披袈裟,打着赤脚,手拿篮子或布袋。</p> <p class="ql-block">同伴在布施,我在拍照。</p><p class="ql-block">盛饭的盖笼和糯米饭等都是旅行社请人准备好的。布施人佩戴上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围巾,脱去鞋帽,戴好手套。待僧侣走到跟前,抓一团饭放到他的盛具里。</p> <p class="ql-block">僧侣的队伍慢慢向前移动。你可能来不及向每个经过的僧侣布施,这没关系。</p> <p class="ql-block">僧人接受民众的恩惠-布施,又向民众回报恩德。布施也是一种宗教行为,布施者可以通过布施求得保佑。</p><p class="ql-block">僧人将化缘来的食品(除了米饭,也有饼干之类的零食)放到寺庙内,统一分发。</p> <p class="ql-block">在化缘的僧人中,不少是未成年的孩子。老挝每一个男性七岁以后都会出家一次,有的会多次。一般出家时间不等,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修行期间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饮食起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僧人在寺院内诵经、学习佛法,从事其他宗教活动,如打坐冥想、参加法会。还要参与寺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他们的生活平凡而朴实无华,以佛教文化为本,以善良为品德,诚心诚意修身养性。</p> <p class="ql-block">6点半左右,天已经亮了。布施活动结束。</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前往传统早市,在这里观察一下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片段。</p><p class="ql-block">庙门口允许摆摊。</p> <p class="ql-block">不宽的道路两旁,摊位一个接一个,摊主们已经在接待来客。还有小贩挑着货品刚进市场。</p> <p class="ql-block">早市的商品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提前做好的成品,也有现场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早市,走到公路边等着上车。</p><p class="ql-block">出完货、挑着空担的女人也要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她走下阶梯到湄公河边乘小船。旁边的大船是供游客游览观光湄公河风光的,这个钟点儿还没开始营业。</p> <p class="ql-block">河上那一叶小舟称为长尾船,是老挝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船具,源于古老的独木舟。它尖细如一枚巨大的棕榈叶,长约10米。现代的长尾船装上了电动机。小船虽只能容下三几人,但运行成本低、便捷。</p><p class="ql-block">小船与游船俱在,古老与现代共存。</p> <p class="ql-block">自从琅勃拉邦被评为世界遗产,这座古城的生命发生转折,它不再轻易地宁静和残旧下去。这个神秘的千年古都开始涌入世界各国的游客。<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老挝的旅游胜地。</span></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中国游客也逐渐光顾,随之而起的是街边印着中文招牌的饭馆和酒店。</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你可以看到许多欧美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加油站所见</p> <p class="ql-block">在“非遗文化推广中心”,听解说员讲老挝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游客与推广中心的姑娘们一起跳舞。</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民族风情文化园”观看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织布女演示手工织布。</p> <p class="ql-block">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前面已经用诸多照片介绍了当今琅勃拉邦的庙宇僧侣、市井百姓,现在来了解一下这个古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历史悠久,早在2千年前,这里就是一个老挝部落的都城。1353年,法昂统一老挝,建立澜沧王国,定都于此。相传13或14世纪中叶,当时的国王得到一尊高1.3米的勃拉邦金佛(意为“薄金佛”),把这尊佛像视为“王国的保护者”。1560年,塞塔提拉王迁都万象后,将勃拉邦佛留在旧都作为镇城之宝,该城也由此更名为琅勃拉邦,意为“勃拉邦佛之都”。</p><p class="ql-block">1946年,西萨旺·冯完成了老挝的统一,建立了老挝王国。这座国王雕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的一位雕塑家的杰作,矗立在大皇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皇宫博物馆曾是国王西萨旺·冯的王宫,建于1904年。1975年,老挝废除君主制后该宫改为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皇宫建筑风格集老挝古典韵味与法国情调于一身,呈十字形,,建在多层平台上,气势宏伟,是一座奢华的大宫殿。</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皇宫金碧辉煌,光艳夺目,殿内装饰古雅华贵。宫中可见昔日的大殿、议事厅、书房、收藏室、起居室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看到澜沧王国的遗迹和许多国家级的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不允许带相机、手机进入宫中,所以只拍到外观。</span></p> <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像安置祠,存放着国宝“勃拉邦”金佛。</p> <p class="ql-block">祠内不能摄影,那就拍下它金碧辉煌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其他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皇宫院内绿树成荫,古木参天,有很多南亚风情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来参观的僧侣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应女游客之邀,拍摄她与僧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琅勃拉邦,我们团队的午饭都是在中餐馆吃,晚餐则品尝当地特色。</p><p class="ql-block">体验了“寮式打边炉自助火锅”,烫煮和烧烤并行。食材都是最原生态的,没有污染。</p> <p class="ql-block">夜市旁的广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少女们踩着音乐的节拍排练着传统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古都落日</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琅勃拉邦分享到这里,谢谢浏览!有机会亲自体验一下,不会让你失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