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3.22-3.23,自驾前往芮城、夏县、闻喜、绛县踏春,记录如下。</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 芮城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芮城城隍庙位于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馆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1016 年)创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顺治三年( 1646 年)冬,寝殿被火毁重建,此后又经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咸丰元年( 1851 年)的增修。</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的兵火战乱和风雨剥蚀,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筑风貌的城隍庙能保存至今,可谓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碑郎里收集陈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历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铭等 98 通,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为珍贵的参考 价值。馆藏文物还有大型通景堆绢《郭子仪诞辰祝寿图》屏,吴镇、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笔画卷,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所赠佩剑等珍贵文物。徜徉在这里,从一砖一石中,从那些梁架与斗拱间,古文化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寿圣寺</p> <p class="ql-block">寿圣寺舍利塔--距芮城县东北1里处的巷口村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元、明、清三历代重修,俗称“塔寺”。</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 永乐宫</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它与北京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并称为全真教三大祖庭。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龙泉村,占地面积为24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拥有4座元代木结构建筑,其坐落在长500米的中轴线上,东西轴线则分别有吕祖家庙及财神庙、玄帝庙、吕祖墓等建筑。永乐宫现存壁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分别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创建的年代正值蒙古崛起,全真教弟子丘处机于公元1222年向蒙古成吉思汗献计献策,被成吉思汗赐以虎符,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此后丘处机四处云游、弘扬道法,后来到达芮城永乐镇,发现这里环境优美,且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1952年,永乐宫在中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当时专家勘察后认为: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宫观、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堪称国宝。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乐宫被规划在水库淹没区内;195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对其整体搬迁保护,至1959年10月1日中国建国十周年前夕,永乐宫成功被搬迁至芮城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1966年8月所有壁画也全部修复安装到位。这项耗时10年的搬迁工程,同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的移筑,并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迁的两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总体布局疏朗,单体建筑宏伟宽阔,斗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构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元代木结构建筑,三清殿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间有与月台等高的甬道相连,两侧不设置其它建筑,疏阔高敞,这种空间形式的设计,为元代其它寺庙宫观建筑所罕见。在建筑艺术上,斗拱、彩画、藻井、琉璃、木雕、泥塑等等,都是具有时代艺术代表性的精心杰作。永乐宫最精彩的是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现存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 永乐宫壁画运用重彩勾填画法绘制了统领山川田野的护卫神祇、道教诸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将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社会历史拟人化,集中表现了道教“万物归元”的思想。有工笔重彩人物和工笔山水连环画等多种风格的作品,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画廊”的美称,是世界美术史上的杰作,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大美术院校的临摹实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 广仁王庙</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别名:五龙庙),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的寺庙。在中国四座唐代建筑中名列第二,也是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唯一的道教场所。创建年代不详,建筑正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遗留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唐代戏楼</p> <p class="ql-block">唐代正殿</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庙内原有戏台、厢房、正殿等,四周围墙,四合院形制布局。现仅存戏台与正殿两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午餐</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 东吕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芮城东垆乡东吕村关帝庙连三舞台,蒙古人拈蛮,始建于元代1328年,三座舞台一字排开,气势不凡,非常罕见,在这里可以窥见元代戏曲繁荣的些许秘密。</p> <p class="ql-block">东吕关帝庙东西宽27.1米,南北长41.8米,占地面积1133平方米。庙内现存戏台和大殿。戏台下层通道东壁上嵌元泰定五年(1328)《创修露台记》碣1方,记载蒙古人铁木儿·塔海氏为其全家祈福建造露台之事。</p> <p class="ql-block">东吕供销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 司马温公祠</p> <p class="ql-block">司马温公祠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祠堂,位于夏县段水头镇小晁村北鸣条坡岭间。</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字君实,运城市夏县人,为宋代宰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著有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死后归柩故里,并赠封为温国公。</p> <p class="ql-block">墓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墓地、祠堂、余庆禅院三大部分,墓地占面积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先祖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气象肃穆雄浑。</p> <p class="ql-block">神碑,承载着历史演变的见证,碑文书法被历代书法家奉为“神品”,雕刻技术娴熟,都出于一代名家之高手。碑额之大,碑身之高,碑座之巨,碑石之珍贵,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派雄风浩气,高山仰止之势。</p> <p class="ql-block">涑水河</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 闻喜郭家庄仇氏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的碑亭及石牌坊(也称节孝坊),是该村仇、卫两个名门望族之后裔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弘扬祖上之功德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群,以仇氏碑亭和石牌坊为主。</p> <p class="ql-block">郭家庄仇氏一门自清乾隆年间就南下四川经商,延绵上百载,家底殷实,富甲一方,清朝末年实行纳款赠官,曾被皇清颁旨例授或诰授两个五品、三个六品官职,也与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是姻亲。</p> <p class="ql-block">仇氏碑亭分布于村南门外长约130米的道路两旁,路东两座,自北向南为仇毓镜神道碑亭(光绪九年建)和仇氏三兄弟(秉仁、存仁、怀仁)德行碑亭(同治九年建);路西三座,自北至南为仇氏五碑碑亭(嘉绩、嘉谟、嘉乐、嘉猷、嘉会)(光绪二年建),赵太君德寿碑和薛太君节孝碑(光绪十三年建)。</p> <p class="ql-block"> 仇氏碑亭、石牌坊均为通体石质仿木结构,设计精妙,制作精细,气势雄伟,颇为壮观。其中,仇毓镜神道碑与石牌坊在全国石质古建筑群里也堪称经典。重檐歇山顶,蟠龙鸱吻,浮雕人物、花卉、鸟兽等装饰图案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个石柱上镂刻着颂扬主人的对联以及碑亭上高悬的石匾、题额,书体皆遒劲有力、法度自然,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八站 绛县文庙</p> <p class="ql-block">绛[jiàng]县文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城内振兴西大街文庙路1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据清乾隆版《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原庙自南向北连续五进,分别建有棂[líng]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过厅、戏台、献殿、大成殿、明伦堂、麟经楼、敬一亭、崇圣祠、射圃亭、文昌阁等。</p> <p class="ql-block">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庙宇南北长96米,东西宽44米,占地面积4224平方米。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风格,明伦堂为清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绛县文庙中地位最重要气势最宏伟的建筑,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主殿。大成殿得名于宋徽宗钦定,因为孟子曾经赞誉孔子为“集大成者”,所以宋徽宗就把奉祀孔子的大殿定名为“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第九站 南樊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樊石牌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jiàng]县南樊镇西堡村。</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九年(1804年),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gào]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牌坊上雕“圣旨”和“旌表”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等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p> <p class="ql-block">牌坊右侧附设碑亭一座,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南樊石牌坊及碑亭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十站 董封戏台</p> <p class="ql-block">戏台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修缮,清嘉庆四年(1799年)增建三面观抱厦。</p> <p class="ql-block">董封戏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戏台古建筑。位于山西省绛县安峪镇董封村,该戏台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台、后台及清代续建的三面观抱厦,左、右有耳房,单檐歇山顶,面阔9.8米,进深7.5米。施大额枋,柱头为五踩双昂斗拱,每间皆有一攒平身科。</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一站 郡马府</p> <p class="ql-block">踩着院内湖中的垫脚石,绕过假山旁微型舍利塔,由花园侧门进入“福德第”院内,登上东北角的观景台,极目四望,南是东华山横亘,西是九京山绵延,东有清凌河如带,北是平坦无垠的田野葱绿,眼前是座初具规模的古建艺术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远离都市喧嚣,与古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重温一次古圣先贤润物无声的哲思睿语,在飞檐斗拱间找回曾经的繁华记忆。那座古老的“郡马府”,正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影壁露出,是一幅精美的砖雕画,上刻有如意、柿子、雄鹰等,底座上还雕有“福”“禄”“寿”三个正楷大字,把中华文化谐音的美好寓意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站 南柳泰山庙</p> <p class="ql-block">南柳泰山庙仍是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000米处,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7342.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三站 乔寺牌楼</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大的单体砖石牌楼~绛县乔寺牌楼,距今150余年(清道光)。外观雄伟端庄,砖雕石雕、仿木斗拱,巧夺天工,碑文对联书法苍劲有力、气吞山河,规模宏大,保存十分完好。</p> <p class="ql-block">石樊石牌坊距今220年(清嘉庆),集石雕、书法为一体的古代石头建筑,工艺难度极高,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虽历经数百年矗立在村中巷道,人来车往,浑然天成,但几乎没有任何损坏,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 第十四站 月宫楼</p> <p class="ql-block">位于横水镇东下吕村,也叫魁星楼,明崇祯年代修建。</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五站 探花府</p> <p class="ql-block">绛县横水镇(原属闻喜县管辖)有座以其族人在清道光乙未科考中高中“探花”,被公认为“探花府” 。</p> <p class="ql-block">这座 “探花府”的主人就是被誉为“两千里内无双士,三百年来第一人”乔晋芳,乔晋芳,字心农,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795年),乔氏九世孙,幼年随经商的祖父乔天成、父亲乔遆ti/槐在山东济南府完成了启蒙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本次出行经芮城、夏县、闻喜、绛县四县,行程近8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永远在路上,期待下一站:临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