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9日钟欣岑老师的公开课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加减法》,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一、亮点频闪,绽放数学教学智慧光芒</p><p class="ql-block"> 1. 情境激趣,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钟老师精准把握这一要求,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当今热门电影《哪吒》中哪吒为拯救敖丙,智取玉液琼浆需闯三大关卡的情节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将简单的加减法知识与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故事紧密融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p><p class="ql-block"> 2. 直观操作,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应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演示法,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组织学生开展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例如,在学习10+20时,学生通过将一捆小棒和两捆小棒合起来,直观地看到是三捆小棒,进而理解三捆小棒就是三个十,也就是三十。又如在学习30 - 20时,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理解其计算含义。这种直观操作和亲身经历的方式,为学生打开了理解数学概念的大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及自主探究能力 。</p><p class="ql-block"> 3. 多样练习,提升数学运算能力与运用能力:新课标倡导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为让学生掌握加减法,钟老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既有基础的口算练习,快速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又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练习,如钓鱼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对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4. 小组合作,促进数学交流与思维拓展: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钟老师组织同桌合作活动,在讨论10+20、30 - 10、30+20可以怎样计算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联想到1+2=3,有的通过数的组成来思考,还有的通过摆小棒演示或运用计数器操作。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还让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拓宽了数学思维视野,使课堂充满了生动与活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钟老师的这节《简单的加减法》亮点突出,无论是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运用还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都为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若能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完善评价体系方面加以优化,必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出更加高效、有趣且富有内涵的数学课,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健前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收获知识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也可以启迪教育思想,罗海燕老师带来的读书分享《平凡的世界》家庭教育启示。</p> <p class="ql-block">编辑:一年级备课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