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山诗 七十四、医巫闾山

幽谷雅州

<h1>畅游天下名山 七十四、医巫闾山</h1>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一)<br>医巫闾山尽葱笼,峦野潇然万壑风,<br>云雾苍茫连冀北,望海峰高视辽东。<br>冰凝溪涧飞泉冷,古柏苍翠隐巨龙,<br>数位皇帝拜神来,诸多名家叹巍雄。<br> (二)<br>医巫闾山倚天擎,矗于锦州之北镇,<br>皇帝喜赏八大景,乾隆兴游为钦定。<br>桃花溪洞吕公岩,道隐谷壑圣水盆,<br>万年松翠蝌蚪碑,望海寺凝旷观亭。<br> (三)<br>医巫闾山眺涛畴,层峦叠嶂万壑幽,<br>玉泉寺连观音阁,南天门开摘月钩。<br>大朝阳寺鹅头峰,龙潭宫宇碧洙流,<br>圆通观望东海潮,青岩古寺旺千秋。<br> (四)<br>医巫闾山游人惊,巍峨雄伟耸天庭,<br>舜皇幽州封镇山,五岳之中扬威名。<br>矗立关外称第一,蜿蜒叠嶂延千程,<br>宫观寺庙香火旺,松风和畅荡钟声。<br> (五)<br>仰望闾阳霁云浓,近闻花香送清风,<br>梨雪清飘染沃野,葡萄翠微舞藤龙。<br>古镇宝塔城中矗,名山还由舜皇封,<br>碧峦峭岩三百寺,帝王拜神有御宫。<br> (六)<br>医巫闾峰露俏颜,碧野松涛吻长天,<br>嶙峋翠壁泉声细,谷壑潭影彰含烟。<br>钟磬飘渺佛音动,夕阳晚照霞光环,<br>若是寒冬玉瑞飞,定有银河挂苍山。<br> (七)<br>关外医巫闾山崇,福地自受舜皇封,<br>巍峨蜿蜒镇辽地,帝王流连忘回宫。<br> (八)<br>医巫闾山崇,峦野尽葱笼,<br>南天天门开,圆通龙潭宫,<br>大朝朝阳寺,玉泉鹅头峰,<br>吐云观苍海,青岩烟雨濛,<br>松柏翠万年,溪流万壑中,<br>帝王拜山神,多次受皇封。 医巫闾山的地理位置: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今简称闾山,地处辽宁锦州北镇市境内。峰峦奇秀,名胜众多,以其气势不凡的雄峰奇石称誉海内外,名冠东北三省。<br> 医巫闾山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山,即祭祖之地,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周朝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与长白山一样为东夷、肃慎之国的所在地。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br> 医巫闾山出“珣玗琪”玉,即红玉,实为红玛瑙,《说文·玉部》解释称:“医无闾之珣玗琪,《周书》所谓夷玉也。” 段玉裁注:“珣玗琪合三字为玉名……盖医无闾 、珣玗琪皆东夷语。”按蒙古语解读,意为“红彤彤的、通红的、艳红的”即玛瑙的红颜色,意为“母鹿”,因此,“医巫闾”意为“血红色的母鹿”,即“红鹿山”。应该说,这个命名符合东夷、肃慎人崇拜鹿的文化传统。<br> 医巫闾山自隋朝开始,此山便成为“北镇”的“五大镇山”,从而声名鹤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它以悠久、博深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而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br> 医巫闾山,有四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历史上所拥有崇高地位。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的碑刻摩崖;烟云缭绕的古刹殿堂,无不映照着它曾有过的辉煌。它是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br> 医巫闾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姿态万千,象一幅恢弘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资百态的苍松翠柏,水丝如帘的石棚飞瀑;梨花巧构的“香雪海”,真可谓人间仙境,壮美瑰丽。<br> 医巫闾山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许多景观、景点得到了恢复和修建,客人来此游览观光、度假、娱乐。闾山分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四个游览区,一百多个景点。<br> 医巫闾山,传说很久以前,境内一片大海。镇海龙王“医巫闾”贪酒好色,常发大水冲毁村庄,还趁机把年青貌美的姑娘抢进龙宫,寻欢取乐。海边村子里,有个叫广宁的小伙子一心想为民除害,斩杀了恶龙。<br> 医巫闾山传说是死去的恶龙变成一座蜿蜒的大山,广宁也变成山上的一座高峰。人们在平展展的土地上建起城镇、村庄。为纪念斩龙英雄,把建起的城叫广宁城,城西的山叫医巫闾山,山上的最高峰叫望海峰。人们传说,这是广宁在遥望东海,感谢龙宫玉静公主对他的帮助。 医巫闾山的主要景观:医巫闾山名胜古迹众多。从辽、金开始,在此都有所营建。辽代有望海堂;金代有悬岩寺、胜鉴亭;明清有玉泉寺、清安寺、灵山寺、云岩寺、具瞻亭、览秀亭、会仙亭等。有“闾山八景”:道隐谷、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寺、旷观亭、万年松、蝌蚪碑等景观。<br> 医巫闾山望海堂:建在医巫闾山的主峰望海山上,据文献记载,这里是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的读书处。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从这里可以望到渤海。望海山下东边的山谷里,有辽代东丹王耶律倍的显陵和景宗耶律贤的乾陵。<br> 医巫闾山观音阁:在望海峰的南面,明时称清安寺,清初改称现名。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周围奇峰怪石林立,苍松翠柏秀美。阁中保存着清乾隆皇帝题的“圣水盆”三字,刻石及他题咏观阁的石刻两方。<br> 医巫闾山观音阁:由观音阁沿石路向上,岩间题铭逐渐增多。乾隆皇帝曾钦定“闾山八景”:有道隐谷、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寺、旷观亭、万年松、蝌蚪碑等。<br> 医巫闾山道隐谷:在观音阁的西侧,是从石壁中斜出的一块屋檐形的巨石,构成一个天然石窟,里面可容纳数百人,它的顶部有一股清泉垂落,它侧面的山岩上刻有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石棚的下面便是莲花状的 “圣水盆”,承接着棚顶落下的泉怂,叮咚有声。<br> 医巫闾山望海寺:在观音阁后耸立的山崖上,其峰顶系由几块巨大的花岗岩天然垒成,下有天然石穴。拾级而上,可登临绝顶,南望渤海,水天一色。<br> 医巫闾山万年松:在望海寺西,高三十米,树围均五米,枝叶参天,傲然挺立。在增福寺旧址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松,名为“将军松”,树龄已三四百年,松前有“风井”。<br>医巫闾山白云观、南天门:由观音阁后部的“蓬莱仙境”摩崖上边西去,就到了白云观。“南天门”,崖壁上多有题刻,再向东去,过“游目天表”,可顺原路下山。<br> 医巫闾山玉泉寺:在观音阁南面,是医巫闾山的另一大风景区。由“南天门”踏南去,沿途有玉泉寺、大朝阳寺、鹅头峰、吐云寺、龙潭宫、圆通观、海云观、青岩寺等。<br> 医巫闾山山神庙:此山众多古建筑,大多始建于辽、金年代,重修于清代,其中山神庙,(亦称北镇庙)最享盛名。有山门、神马门、钟鼓楼、大殿、御香殿、内香殿、更衣殿、寝殿(后殿)等建筑,皆依坡势排列,上下相形,参差错落,十分壮观。<br> 医巫闾山山神庙大殿:元、明、清帝王登基时,即于此殿举行仪式,以遥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国祚连绵。殿内供医巫闾山山神,绿琉璃瓦,殿梁彩绘,壁绘以星宿像,显得富丽堂皇,庄严肃穆。<br> 医巫闾山山神庙碑刻:有元碑十一块,明碑九块,清碑二十五块,上面镌刻着历代帝王的题咏或重修庙宇的记事等,是研究山神庙沿革的重要文物,有很高的史料价值。<br> 医巫闾山自然风光:山形奇特,回环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苍苍,鸟鸣啾啾,令人赏心悦目;碑碣、摩崖题刻随处可见,令人思古幽情。故每当春日百花盛开时,游者如云,满山遍野,都荡漾在欢声笑语中。<br> 医巫闾山古镇:是医巫闾山麓的古镇,保留着李成梁石坊、鼓楼、双塔等古迹。 医巫闾山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自然地理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契丹文化等特色文化。<br> 自然地理文化:医巫闾山除了有悠久博深的历史文化以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风光迤逦,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素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眉之秀”的美誉,山上怪石如林、山峰耸立、岩洞泉壑、古木奇松、飞瀑石棚、望海擎天,这些多姿的石形山貌,犹如琳琅满目的地质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里有千年古刹观音阁、有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遗赠闾山的稀世珍宝紫砂铜佛“圣母观世音”、有东三省供奉五路财神的五路财神殿、有亲受皇封的天下第一仙堂胡仙堂、有建在贤臣名相读书堂内的文殊院。这些深山中的古刹、山麓间的神祠,无不展示着它的独特。医巫闾山一年四季皆可游玩,春来梨花香如雪海,夏天松柏翠黛千重,秋季硕果盈枝飘香,隆冬冰雪素裹银装,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据说乾隆皇帝曾钦定“闾山八景”:道隐谷、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寺、旷观亭、万年松、蝌蚪碑等。万年松在望海寺西,高三十米,树围均五米,枝叶参天,傲然挺立。由观音阁后部的“蓬莱仙境”摩崖上边西去,就到白云观。增福寺旧址,寺址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松,名为“将军松”,树龄约有三四百年,松前有“风井”。道隐谷俗称大石棚,在观音阁的西侧,是从石壁中斜出的一块屋檐形的巨石,构成一个天然石窟,里面可容纳数百人,它的顶部有一股清泉垂落,它侧面的山岩上刻有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石棚的下面便是莲花状的“圣水盆”,承接着棚顶落下的泉怂,叮咚有声。寺观、庙宇、山石、古松构成独特的自然地理文化。医巫闾山是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中华五岳五镇之北方镇山,《全辽志》载:“长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医巫闾山与千山、长白山齐誉为东北三大名山,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和自然风光。<br> 宗教文化:自古以来,名山多寺,医巫闾山更有着它独特而神秘的宗教文化。医巫闾山是集佛、道、仙信仰为一体的仙境,灵验之最,口碑相传,沿袭数百年,来此求财、求运、保平安,八方,夙愿皆可达成,常年香客不断,烟云缭绕。观音阁在望海峰的南面,明时称清安寺,清初改称现名。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周围奇峰怪石林立,苍松翠柏秀美。阁中保存着清乾隆皇帝题的“圣水盆”及他题咏观阁的石刻。由观音阁进山后,沿石路向上,岩间题铭逐渐增多。望海寺在观音阁后耸立的山崖上,其峰顶系由几块巨大的花岗岩天然垒成,下有天然石穴。拾级而上,登临绝顶,南望渤海,水天一色。由此向南为“南天门”,崖壁上多有题刻,再向东去,过“游目天表”,可顺原路下山了。玉泉寺在观音阁的南面,是医巫闾山的又一大风景区。由“南天门”踏南去,沿途有玉泉寺、大朝阳寺、过鹅头峰后,有吐云寺、龙潭宫、圆通观、海云观等,佛、道、仙共融合一山,构成独特的宗教文化。<br> 名人文化:元朝重臣耶律楚材幼年随母在闾山苦读诗书,研习治国经略,成为辅佐的贤臣名相,功绩千秋;明代许多文人雅士隐居闾山,在此题诗吟咏、建亭刻碑,抒发情怀;清朝把闾山视为大清的发祥地,把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救命恩人胡三太爷、胡三太奶供奉在闾山大石棚内,建堂立祠,由清太宗朝皇太极亲笔御封“天下第一仙堂”,每年必到此祭拜。清朝十二帝有五位皇帝,康熙、雍正、朝隆、嘉庆、道光先后数次来闾山祭祖巡游,山上留下大量的御笔题咏碑刻。这些国内绝无仅有的北方民族封禅文化的遗存,赋予了医巫闾山无穷的魅力。<br><br> 契丹文化:由契丹族创立的辽帝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王朝。它雄踞中国北方二百余年,传袭九位帝王。然而,辽代帝陵中位于中华“北镇名山”医巫闾山的显、乾二陵却一直扑朔迷离,踪迹难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医巫闾山辽帝陵进行了考古勘察。辽朝立国二百余年,共历九帝(正式登基),死后分别葬五座皇陵,其中祖陵、怀陵和庆陵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一带,靠近辽都城上京城。显陵和乾陵则位于医巫闾山东麓辽宁省北镇一带,相对偏远。辽代是唐朝灭亡以后,北方草原民族契丹人建立起强大军事帝国,先后与五代十国和北宋、西夏并立。历史长河中的“澶渊之盟、萧太后、杨家将”等故事流传至今。声名显赫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帝陵、辽帝陵等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地位。 公元1125年辽朝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灭亡,金兵对辽陵进行了大肆盗掘与报复性破坏。辽代史册毁于战火和岁月。医巫闾山辽乾陵背后的主峰骆驼峰,也是乾陵的组成部分之一。峰谷上下有众多辽代遗迹,立于山巅,风诡云谲,山中帝陵隐现于一片苍茫青翠之契丹文化:由契丹族创立的辽帝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王朝。它雄踞中国北方二百余年,传袭九位帝王。然而,辽代帝陵中位于中华“北镇名山”医巫闾山的显、乾二陵却一直扑朔迷离,踪迹难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医巫闾山辽帝陵进行了考古勘察。中,是研究契丹历史文化的佐证。 医巫闾山的交通指南:乘火车:乘火车可到沟帮子镇火车站,也可乘火车到锦州站。沟帮子火车站有到北镇的班车,到北镇市西门外转盘下车,换成去医巫闾山的公交,约十分钟一趟。锦州站对过汽车站有前往北镇的班车。<br> 乘飞机:乘飞机到锦州湾机场,然后乘机场大巴到锦州公共汽车站,转乘班车去北镇医巫吕山或北镇市区。<br> 乘汽车:锦州长途汽车站每天有直达景区的往返班车;锦州市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个班次到北镇市,到达后可乘北镇公交去景区。北镇市区也有多趟旅游班车前往景区。<br> 自驾:自驾从锦州到医巫闾山,按导航沿102国道、722县道、锦沈高速在北镇路口下车经北镇市区即可到达。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h1>文字:原创<div>图片:网络 明谢原作者</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