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老秦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968639</p> 图文:老秦东。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8号上午,从花城广场出发,车行30分钟,就到了举世闻名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其一:赞黄埔</p><p class="ql-block">军校沧桑往事艰,</p><p class="ql-block">黄埔岛上聚英贤。</p><p class="ql-block">文韬武略集一身,</p><p class="ql-block">东征北伐定中原。</p><p class="ql-block">轰炸校园日寇犯,</p><p class="ql-block">御敌沙场血躯捐。</p><p class="ql-block">国共合作释前嫌,</p><p class="ql-block">同仇敌忾驱寇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黄埔军校颂</p><p class="ql-block">逸仙播种粤江央,</p><p class="ql-block">军校寻魂黄埔旁。</p><p class="ql-block">征讨军阀智勇全,</p><p class="ql-block">抗倭将帅创奇方。</p><p class="ql-block">民心向背意悠扬,</p><p class="ql-block">军队优劣分弱强。</p><p class="ql-block">牢记校门宗旨语,</p><p class="ql-block">携手奋斗梦流芳</p> <p class="ql-block">1924年,一座贯穿中国军事大半个世纪的军校诞生了,它就是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原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学校培养了许多抗战战争和国共内战著名的军事将领,以至于后世耀眼的将领都与黄埔军校有关。</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的建立者是孙中山先生,黄埔军校初建于黄埔岛,因此取名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建立,是孙中山先生希望创建革命军来拯救中国的危机。随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军,共同发展军事力量。</p> <p class="ql-block">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正式下令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择定以广州近郊黄埔长洲岛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中国大陆共办23期,本校毕业学生52438人,设有12个分校和部分训练班,全部毕业学生共计约23万人。</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是一所以革命为目标由党政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为促进国共合作和两党之间的思想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接受过新型军事教育的黄埔军人是北伐战争的支柱力量,也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重要的军事力量,黄埔出身的军官参与指挥了大量战役。</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军校。</p> <p class="ql-block">时任教导主任的周总理</p> <p class="ql-block">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俗称黄埔军校。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英勇奋战。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黄埔军校:"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杜东顺在黄埔军校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庞利生在黄埔军校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王秦生、王秀珍夫妇在黄埔军校门口留影。</p> 叶树琴宣誓留影。 校长办公室 整齐划一的学员宿舍 官长餐厅 教官办公室 中间走廊 总理室 教官,第一个是叶剑英元帅 黄埔军校校歌 鲁迅在黄埔讲课。 学员们在上政治课 大元帅命令 <p class="ql-block">军事训练塑像及军事训练相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