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月的江南春意浓浓。我们怀着对山水美景和异乡风土人情的向往,踏上浙江衢州的土地,开启了一场短暂的寻幽之旅。</b></p> 第一站:杜泽老街与盈川古渡,水路交汇处的衢州古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首先参观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的杜泽老街。这条老街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老街全长800米,宽约5米,狭窄悠长,一道流水穿街而过。路面由青石板铺就,两侧店铺林立,古色古香。老街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木结构房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虽经多次修缮,仍保留着传统样式。街上店铺种类繁多,有经营传统手工艺品的,有售卖当地特产的,还有几家老字号餐馆飘出阵阵香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街最有名的古建筑是建于民国初年的杜本仁堂,它的天井设有走马楼,雕刻精细,布局规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街尽头是一座古戏台,飞檐斗拱,雕工精美。这里曾是老街文化中心,每逢节庆都会上演地方戏曲。如今虽已不再经常使用,但依然是老街居民聚会聊天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沿着老街继续前行,可见座座石拱桥横跨溪流,这些单孔石拱桥,桥身布满青苔,虽娇小却很精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除了文化古迹以外,杜泽美食也琳酿满目,有桂花饼、灌肠、鸡蛋糕、老街馄饨、宝山枇杷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观完杜泽老街,接着参观盈川古码头。盈川是衢州高家镇下面一个古村,是浙江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唐朝时期这里就建起了码头,并设为县,唐朝有名的大文学家杨炯曾是这里的首任县令。如今虽没了往日喧嚣,却依然保留着独特的历史韵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古村不大,最值得看的就是古码头遗址,占地约两亩,现在仍存有石阶、码头、碑亭等遗迹。石阶由青石铺就,经年累月的踩踏使石面光滑如镜。码头遗址保存完好,石砌的驳岸还能辨认出当年系缆绳的石环。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年间重修古渡的记事碑,碑文清晰可见,记载着古码头的兴衰变迁。据碑文记载,盈川古码头最盛时每天有百余艘商船停泊,是浙西货物的重要集散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沿江而行,不远处便是盈川古村。村中到处是一幢幢类似日本“一户建”的民居,听一位老人讲,这个村子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过去曾是经营茶叶、丝绸等商品的货栈,可见这里当年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杨炯是这个村最大的名人。杨炯为“初唐四杰”之一,在担任县令期间,一心为公,爱民如子。当年大旱,杨炯为百姓求雨不成跳入水潭殉职,当天夜里大雨便倾盆而下,万亩稻田得以复苏。当地百姓为感谢杨炯恩泽,特地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是杨炯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盈川古渡和杜泽老街,这两处古迹一村一街,一水一陆,见证了衢州作为浙西重镇的繁华,也感受到了衢州这座城市古老的历史韵味。</b></p> 第二站:江郎山,雄奇与秀美的交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衢州是浙西小城,但却是卧虎藏龙秘境,其中尤以三块巨石而闻名,是浙江首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的景区。这三块俗称三爿石的巨石是江郎山主峰,江郎山海拔800多米,三块巨石就高达360多米,分别叫朗峰、亚峰和灵峰,它们像三兄弟一样自北向南呈“川”字形紧紧排列在一起,三峰之间有两条巨大山缝可以穿行。我国拥有丹霞地貌的山峰很多,但像三爿石这样神奇的还十分少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午,我们抵达江郎山。远远望去,江郎山那标志性的山峰——三爿石拔地而起,如同三把神兵利刃,直插云霄,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景区车把我们送到半山腰,我们沿朗峰侧面拾级而上。不多时便来到十八曲的起点,这段山路曲折盘旋,两侧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耳边传来阵阵鸟鸣,仿佛在演奏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穿过十八曲便是开明禅寺,古寺掩映在苍松翠柏间,黄墙黛瓦,古朴庄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着前往会仙岩。会仙岩在朗峰脚下,因传说神仙在此开会下棋而得名,实际是半开放的山缝,人可以通行,但里面很窄。会仙岩上方刻有全国最大的毛主席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的摩崖题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穿过会仙岩便达百步峡。百步峡夹在两峰之间,是攀登朗峰必经之路。峡谷石阶逐渐狭窄,游客在行走中有被两峡夹住的窒息感,因此需要一定勇气和力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着来到霞客亭,这是景区必打卡景点,因为这里是观赏三爿石最佳位置。旁边有块石碑,刻的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江郎山游记。据说徐霞客曾三游江郎山,极力赞叹江郎山的“奇、险、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然后就是一线天,这是景区最著名的景点。没来一线天等于没到江郎山。实际它是灵峰和亚峰之间宽3米、高312米、长298米的一条巨大山缝 ,刀削如壁,壁立千仞,深幽静谧,险峻壮观,被称为全国最长的一线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经过一线天后就到了登天坪,也就是最高峰朗峰的登山口。据说登顶朗峰的路十分艰险,台阶都是依山凿出来的,非常陡峭,大部分路段仅容1人通过。虽然登顶对大多数游客是个考验,但登上它却会让人感叹江山如此多娇。目前出于安全考虑正维修设施,我们只好望顶兴叹。(图片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除了旖旎的自然景观,江郎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山,白居易、陆游、朱熹等历史名人都留下过描写江郎山的文字,更有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等大量胜景,蔚为壮观。</b></p> 第三站:清漾毛氏文化村,书香门第的传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清漾毛氏文化村,这个被誉为“江南毛氏发祥地”的古村落,坐落在江山石门镇,是毛泽东祖居地,也是江南毛氏家族的精神家园。历史上清漾村毛氏人才辈出,曾出过8个尚书,83个进士,是名符其实的“进士村”。上溯到“毛遂自荐”的毛遂、“明朝包青天”毛恺、到国学泰斗毛子水以及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国民党高级将领毛人凤、毛森等都是清漾毛氏后裔,他们的故事在毛氏族谱上煜煜生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巴车驶入村口,一座古朴的牌坊映入眼帘,上书“江南毛氏祖居地”七个大字,苍劲有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穿过牌坊进入这个千年古村落,便被村子的环境所吸引。村子不大,村庄周围被葱茏的山岭环抱,东侧有座古塔,叫清漾塔,一条“文”字形小溪从村中流过,魁梧的千年老樟树屹立在村头,古朴而宁静。村里的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一派江南古村落的典雅与精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走在村中,处处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如果说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是村子的颜面,庄重大气的毛氏祖祠就是村子的灵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祠堂,庄严肃穆,是毛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毛氏后裔都会齐聚祖祠,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毛氏祖祠是一座三进两院式的明清古建筑。第一进是门厅,用于接待宾客和存放祭祀用品;第二进是中厅,也是祠堂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祀仪式和家族议事的地方;第三进是后厅,主要供奉毛氏先祖的牌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清漾毛氏祖祠与毛泽东有深厚渊源。据考证,毛泽东的祖先毛太华于明朝初年从清漾村迁居湖南韶山,所以清漾村是毛泽东的祖居地。祖祠内陈列着许多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物与资料, 包括毛泽东家谱、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画像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瞻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族谱无疑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历史记载和精神传承,这部清同治年间编纂的《清漾毛氏族谱》入选了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毛氏现存最完整的族谱,也印证了毛泽东的祖先系清漾毛氏后人,异常珍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清漾村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但村里却难见奢华豪气的宅院,最气派的建筑也就是毛氏祖祠了,族人们谨记“平淡简朴,耕读传家”的组训,让这个村落始终贵而不富,深藏不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漫步在清漾古村的青石板路上,听着村边溪水的潺潺流声,清漾村,这个江南普通古村落,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它不仅是一个古村落,更是一个历史记忆和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b></p> 第四站:廿八都,千年古镇的烟火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廿八都古镇藏在江山市仙霞岭高山深谷中,因在北宋设立的44个都(相当于乡)中排28位,人称“廿八都”。由于它地处三省边关要道,历史上频繁发生战争、屯兵和移民,由此带来各地不同的方言、姓氏和文化,形成独特的“百家姓古镇”和“方言王国”现象。在这个不到万人的小镇,竟有142个姓氏和13种方言,同时还保存大量风格各异、精雕细刻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木偶戏、山歌、民舞、旱船、花灯、剪纸等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民间艺术。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让小镇成为浙西一带有名的“文化飞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沿着贯穿古镇的浔里和枫溪老街漫步。沿街分布着原汁原味的北堡门、观音殿、武官衙门、隆兴钱庄等古老建筑,其中最值得看的是文昌宫。这座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建筑,是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也是游客了解古镇悠久文化的必去之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昌宫,也叫文昌阁,是古代学子学习、聚会和交流的场所,主要供奉道教文昌帝君,古代读书人认为祭拜他可以保佑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有的文昌宫还附设书院和私塾,成为当地文化教育中心。地处偏远的廿八都人始终没忘学而优则仕,他们通过建造文昌宫来寄托望子成龙的梦想。殿内的雕梁画栋依然精美,站在殿内,仿佛看见了当年学子们在此求学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是颗桂花树,它种植在这里很有讲究,这里是学子们用心读书的地方,因此都希望他们能蟾宫折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古镇民居有一大特色,就是每户人家门脸上方都有一个门楼,上面布满喻意吉祥的雕梁挂落,十分精美。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宗族文化中,大家族往往通过建祠堂来凝聚族人,而祠堂一般都有一个庄重气派的门楼。廿八都姓氏繁多,分散的小姓氏或外来移民无法统一建祠堂,只好每家每户用门楼替代祠堂,展示自家特色,各家的门楼实际是祠堂建筑的缩小版。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是民国时期著名特务头子戴笠训练女特工的陈列馆。在这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展馆里,展示了戴笠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讲述了戴笠作为江山本地人,如何把一批同乡女青年训练成特工,不少故事情节影视剧也出现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古镇深处,还有一面回音墙,回音墙坐落在一个小巷边,小巷由鹅卵石铺路,两边是高大的马头墙,狭长的巷子只容一个人通过,当你置身小巷时,大声说话的声音就会被高墙反弹回来,形成“嗡嗡”的回响,故而成为“回音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廿八都的豆腐闻名遐迩。走在沉重而悠远的青石板上,你能看到师傅把几个炉子和砂锅摆在路边,他们在豆腐中加入香菇、排骨、冬笋和香料一起慢炖,游客买上一碗,或坐或站,边看街景边细细品味这百年老味道,十分惬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短暂的衢州之旅,让我们领略了江郎山的雄奇壮丽,感受了盈川和清漾文化古村的深厚底蕴,也体验了杜泽老街和廿八都古镇的烟火气息,这些风景和历史给我们留下深深印记,我们也希望这片土地的山水风情像一篇文章,静静等待更多人来品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