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5月,全国一级博物馆的数量为327家,黑龙江省目前有7家,其中大庆就占了两家,一个是铁人纪念馆,另一个就是今天美篇介绍的曾获得“文博界奥斯卡奖”的大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主要基于它的核心馆藏——东北第四纪古生物化石,拥有大量猛犸象、披毛犀等史前动物化石,其完整性和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例如馆藏的猛犸象化石数量占中国已出土的80%以上,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展览价值。 </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基本陈列《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荣获2011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该奖项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是中国博物馆展览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被誉为“文博界的奥斯卡”。 </p> <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别的博物馆古生物化石是稀稀落落的几个,而大庆博物馆的化石可是主打群落性的,其中“奔跑的王氏野牛群落”、“列队检阅的野牛头墙群落”、“猛犸象群落”一定会震撼到您。</p><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东北第四纪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化石、标本和文物逾20万件,填补了国内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大庆市博物馆风格古朴凝重、恢弘大气,大厅是全馆陈列主题和特色的综合体现,大厅展示由花岗岩浮雕、铸铜雕塑和地下化石埋藏三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 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是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典型代表,三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铸铜雕塑彰显了动物群的庞大气势和共融关系。</p><p class="ql-block"> 巨大的环形花岗岩浮雕展现了东北第四纪古自然环境、古代人类、古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p><p class="ql-block"> 环形的化石复原埋藏现场再现了第四纪地层中动物化石埋藏的原貌。大厅力求整体空间风格协调统一,庄重凝练,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视觉冲击力强,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有《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博物馆内藏有中国最完整的狼化石和最后鬣狗化石等,镇馆之宝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同一个体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专业性收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种属最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展区: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馆内最精华展区)</b></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系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生动展现了东北第四纪猛犸象与披毛犀等动物群繁衍生息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中国象王</p><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两具猛犸象骨骼化石,这两具猛犸象骨骼化石是中国内发现的最完整且个体最大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p><p class="ql-block"> 中国象王是右侧的猛犸象骨架化石,2009年出土于黑龙江省青冈县,身高4.5米、体长7.5米,同一个体化石含量达90%以上,整体脊椎骨、肢骨、肋骨、脚趾骨化石保存十分完好,系中年雄性个体。</p> <p class="ql-block"> 左侧的猛犸象骨骼化石在2002年出土于黑龙江省宾县,身高3.5米、体长6.5米,同一个体化石含量达90%以上,头骨、肢骨、脚趾骨化石保存十分完好,系幼年雌性个体</p> <p class="ql-block"> 展板上的“真猛犸象”,里的“真”,不是真假的真,真猛犸象是猛犸象的一个品种,又名长毛象,身披长毛,体形高大,存在于冰河时期,是已有绝灭象中最著名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这两个猛犸象化石分别在青冈和宾县出土的,大庆肇源出土的中国第一具完整猛犸象化石现在在黑龙江博物馆,也是十大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在黑龙江省肇源三站松花江中游北岸一个一级阶地上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这具猛犸象根据测量身高是3.33米,体长5.45米,门齿是2.05米,为了纪念它的出土地,最后定名为松花江猛犸象,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旁边还放置了一块可触摸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猛犸象的大腿骨化石,</span>化石已经被摸出了光泽,闪烁着万千年的变迁,把手放在上面,彷佛与历史对话,与过去曾经存在这片星球上的生命对话。</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动物种群</p><p class="ql-block"> 展示了动物群里啮齿目、食肉目、兔形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众多动物成员。</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完整的最后鬣狗化石骨架</p> <p class="ql-block">巨鬣狗</p> <p class="ql-block">肿骨大角鹿化石</p> <p class="ql-block">繁盛的草原大军</p><p class="ql-block"> 是第四纪古动物陈列通道,由50具牛群化石骨架组成的气势庞大的“沸腾牛群”,每一头牛的形状和神态都各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东北野牛头骨化石墙</p><p class="ql-block"> 由105个野牛头骨化石组成的牛头墙,展示了当时野牛种群的丰富性,牛头墙安静祥和、趣味十足,与狂奔的野牛群动静相衬。</p> <p class="ql-block">野驴化石骨架</p> <p class="ql-block">普氏野马化石骨架</p> <p class="ql-block">多媒体展示那个时代动物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 触摸图文并茂的滑动电视,梳理第四纪长达258万年的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化石修复室</p> <p class="ql-block">不懈的探索研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展区: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b></p><p class="ql-block"> 分为走进第四纪、探索古大湖、解析古环境、追寻古动物四个单元,展出第四纪地层岩芯标本、各种动物标本等实物,配合湖泊湿地、湖底隧道等景观陈列,将大庆湖泊湿地的成因、状况与第四纪的地质地貌相结合展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四纪</p><p class="ql-block"> 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大庆乃至东北自然生态的演变历程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系密布的古大湖——古松辽湖,其规模堪比今日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十倍。在岁月的流转中,冰川、大湖、泥林等多样地貌交织出现,最终留下了大庆宝贵的湿地与石油资源。</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机械沙盘,了解第四纪松辽古大湖的形成过程。</p> <p class="ql-block"> 模拟穿越湖底,领略古大湖奇幻的湖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探索古大湖</p><p class="ql-block"> 东北第四纪是指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在这个时期,大庆地区曾是一个水草丰沛、森林密布的地方,拥有巨大的湖泊和数量庞大的动物。随着地质变化和湖底沉积效应,这些动物逐渐灭绝,留下了丰富的化石资源</p> <p class="ql-block">多媒体纪录片:古大湖的发现过程</p> <p class="ql-block">追寻古动物</p> <p class="ql-block">灭绝的大角鹿</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远古大湖与现代湿地变迁的对比,掌握对大自然索取与付出的平衡秘笈;直至看到曾经繁盛于我们脚下的动物走向灭绝,让人不禁陷入深思,如何去珍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展区: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b></p><p class="ql-block"> 分为大庆远古人类、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等四个专题,重点包括大庆新石器时代唯一一件比较完整的陶器弦纹大口斜腹罐,石镞、石核、石叶、刮削器等细石器,以及小拉哈文化和白金宝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 大庆博物馆还收藏了新石器至辽金时期的陶器240件,铁器216件,瓷器43件,大庆地区的文化遗存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至清代晚期从未间断过,这在东北地区是比较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 展区内文物藏品的陈列疏密有致,对于一些珍贵的藏品,采用“少而精”的低密度展品陈列形式,用独立展柜、详尽的文字说明诠释其时代背景、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弦纹大口斜腹罐(新石器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陶壶(战国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 历史藏品中,细石器文物是大庆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是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加工技术最高、造型最为精美、刃尖最为锐利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采用了高密度的陈列形式,分类展出大量的石镞、石核、石叶、刮削器、剔挖器、雕刻器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镞箭</span></p> <p class="ql-block"> 这种名闻天下的精致“细石器”渔猎工具,仅分布在我国东北草原地区,而且又以嫩江流域齐齐哈尔和大庆一带最为密集,是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细石器工具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大庆博物馆已经征集到两千余件细石器文物标本(约占嫩江流域全部细石器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为馆藏和研究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雕刻器</span></p> <p class="ql-block"> 外国友人很放得开,也不忌讳,和地上的人体骨骼化石合影。</p> <p class="ql-block">白金宝文化</p> <p class="ql-block">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p> <p class="ql-block">黄绿釉折沿盆</p><p class="ql-block"> 色彩繁芜,花纹细密,有点像现在流行的东北大花袄。</p> <p class="ql-block">站人文化</p><p class="ql-block"> 站人是大庆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顺治年间,清廷政府将触犯封建刑律、反抗封建统治的“犯人”流放到宁古塔,这些被流放的“犯人”称为“流人”。他们多被拨给驻防旗人为奴,或充水手、庄头、庄丁、站丁等。</p><p class="ql-block"> 站丁来自全国各地,为大庆地区带了中原文化,同时,站人在长期的开垦戎边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俗,因其特殊的衣、食、住、行被称为“站人文化”。</p> <p class="ql-block">很有趣的站人语言:东北话方言</p><p class="ql-block">小孩多嘴多舌——欠登</p><p class="ql-block">看病——扎古</p><p class="ql-block">看热闹——卖呆</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毕,可以电子签名留念,外国友人很积极的参与。</p> <p class="ql-block"> 国际专家研究发现东北第四纪时期共有45种动物,大庆博物馆已收藏到42种,大庆博物馆内的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展示,被国内专家李玉清称为“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完整的陈列”,填补国内该项目系统陈列的空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