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强者(老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017078</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8日至19日,原陆军第66军198师594团3营7连老战友周作文、强光田,分别从北京、天津出发赴河北省唐山市,看望杖朝之年的老连长,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寻找50年前在军垦农场的足迹,打卡唐山宴饮食文化博物馆。短短两天时间,收获满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看望82岁高龄的老连长</b></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连长董有安,1965年8月入伍,原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1972年10月至1979年8月,任步兵第594团3营7连连长。他任连长期间,与连队历任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排长及司务长一道,带领全连官兵出色完成军事训练、战备施工、疏港作业和军垦种植等各项任务,连队多次受到师、团表彰,并荣立集体三等功。1979年9月,董有安老连长根据组织安排,转业到唐山市某系统工作。</p> <p class="ql-block">周作文1972年12月入伍,曾任步兵第594团3营7连司号员,1976年初调步兵第594团3营营部工作;强光田1973年12月入伍,曾任步兵第594团3营7连文书,1977年初调步兵第594团警通连工作。这两位老战友如今也已古稀,虽然在7连服役仅仅三年时间,却与董有安老连长结下了深厚战友情谊;无论是在部队、地方工作期间,还是退休之后,先后多次到唐山看望老连长。2025年3月18日,再次前来看望老连长董有安。</p> <p class="ql-block">上一次看望董有安老连长,还是“口罩”前的2018年12月22日。当时,与董有安老连长一起“搭班子”的陈先士老指导员(1966年3月入伍,原籍山东省定陶县。1971年3月至1976年4月任步兵第594团3营7连指导员)要到唐山看望董有安老连长。周作文、强光田得知此事后,联系北京、天津、廊坊几位老战友,陪同陈先士老指导员到唐山看望董有安老连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成立于1986年,由原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改建而成,于198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它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馆藏精品有国画长卷《唐山大地震祭》。唐山抗震纪念馆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至1978年12月,步兵第594团3营(所属7连、9连、机炮连,配属2营6连)正奉命在唐山柏各庄军垦农场执行生产任务。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步兵第594团3营驻地营房受到了严重破坏,有的倒塌有的成为危房;负责种植的稻田岩浆四溢,流沙泛起,水稻全部枯死。有三名战士被倒塌的房屋所砸罹难;另有一名干部、一名战士探亲途经唐山罹难;还有一名战士在唐山255医院住院罹难;数十名官兵被砸成重伤。</p> <p class="ql-block">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3营全体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拍死”的革命精神,除积极开展自救外,还兵分两路赶赴军垦农场兄弟部队和唐山市开展救灾工作。时任3营副教导员陈先士,奉第66军司令部命令,连夜带领9连、机炮连官兵奔赴唐山市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救灾重建工作,他本人荣立二等功;机炮连副指导员焦国平、6连战士王刚银荣立个人一等功。7连和6连,坚守在军垦农场,奉军垦农场党委命令,先后到197师和24军驻军垦农场部队实施救灾工作,7连荣获集体三等功,7连连部保管员金丛书荣立个人二等功,副指导员胡耀清、三排长范永才等多名官兵荣立个人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寻找50年前老连队的足迹</b></p> <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至1978年12月,步兵第594团3营(所属7连、9连、机炮连,配属2营6连)奉命在唐山柏各庄军垦农场执行生产任务。其中3营营部及9连、机炮连住在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所,房屋大部分是砖瓦结构,也有少部分是土坯房,并建有水塔可以独立供水;7连、6连分别单独住在军垦农场场部东南面和东面,距离农场场部都很近,西北面是农场稻米加工厂。7连连队房屋,分为新旧两种,南面第一排共二栋是砖墙到顶、芦苇盖顶房,分配给一至四排官兵居住;北面是十余栋土坯茅草房,由连队四位干部、连部人员、炊事班居住,连队的伙房、武器室、工具室等都在这里。6连连队房屋与7连大体相似。</p> <p class="ql-block">上图照片由曾任军垦农场政治委员贾连城老战友提供。7连连部住房与此土坯房基本类似。</p> <p class="ql-block">1978年年初,根据军垦农场统一规划,7连又调整到了3营营部附近。具体位置是:在营部北侧偏西、机炮连南侧偏西。下图是调整到营部附近后,连队干部与连部人员在连部房屋东山墙处的合影,由于京平老战友提供,前排左起:副指导员胡耀清、指导员常沛江、副连长金振华;后排左起:于京平、金丛书、苏杰、金自民、姚同生。</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随着军队体制改革,唐山原第66军军垦农场土地、房屋、机械设备等资产,全部移交给了唐山市唐海县人民政府。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目前,曹妃甸区孙塘庄镇政府在原66军军垦农场办公楼办公。</p> <p class="ql-block">原3营营部及7连、9连、机炮连原驻地房屋,已被全部拆除。目前,营部南面由唐山曹妃甸区稻口香米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起了稻米加工厂,并承包了原军垦农场移交地方的2000余亩土地,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p> <p class="ql-block">原7连进场时的驻地,后改扩建为军垦农场养鸡场,房屋和鸡舍20余栋,年产肉鸡10万余只;2001年6月,养鸡场移交地方;目前,养鸡场处于歇业状态,无法进入院内拍照。</p> <p class="ql-block">原6连驻地,现改扩建为“隆盛花苑”居民居住区。孙塘庄镇党委、政府及人武部等部门工作人员及家属、八农场场部工作人员及家属等,大都在“隆盛花苑”居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四、打卡唐山宴饮食文化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唐山宴,坐落于唐山文化广场,是由唐山文旅集团投资,由凯歌儿集团策划设计、运营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是中国首家饮食文化博物馆也是第一家以餐饮为主的室内超级文旅综合体。唐山宴建筑面积约4万平米 ,2018年10月1日开始试营业,是一座集特色餐饮、民俗传承、文化展示、场景体验、休闲观光、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也是国内最大的原创沉浸式室内特色餐饮微度假目的地、体验地。</p> <p class="ql-block">唐山宴整体建筑坐东朝西,主要分为三层不同主题的展示及体验空间。一层为美食体验街区,涵盖150余种极具唐山风味的特色小吃和10余种非遗传承人美食,以“五街两巷一条河一世界”这一条概念滦河贯穿其中,两个小巷穿插连通主街,形成小镇式街巷体验。二层楼主要为民俗老物件展区、百姓府邸院落中餐、燕山书院、撒欢儿乐园、遥记图书馆、祈福长廊、八旗贝勒爷宫廷火锅七大区域。三层主要为大唐州府精品中餐、小山儿西洋餐、文化长廊;四至八层为五星级标准唐山宴文旅主题酒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后记:</b></p> <p class="ql-block">在编写本美篇过程中,得到了时任原3营副教导员陈先士,及3营营部老战友靳兴兆、周作文、杨连柱;原7连连长董有安、指导员常沛江、副连长金振华,排长王允博、范永才、王作友,司务长杨冬至,及7连老战友张维光、谷俊文、伍昌炎、樊海波、宋成周、李增水、王立柱、袁祖平、徐道胜、于京平、王忠信;原6连老战友李树田等人的秉力支持和热情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