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中小学领导干部赴邵阳湘郡铭志学校寻梦教育初心 【开篇·云端启程】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1日至23日,麻阳苗族自治县教育局组织全县30名中小学领导干部赴邵阳湘郡铭志学校,参加为期两天的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培训。此次活动以“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旨在深化教育管理者对“以爱育爱”理念的理解,推动麻阳教育高质量发展。</p> 一、培训背景:乘势而上启新程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麻阳县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工程。从“湘教关爱行”管理干部培训到“党建+N”德育创新实践,从“国培计划”工作坊研修到“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县教育系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此次李镇西专题培训,既是麻阳落实《湖南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理念革新、破解管理难题的关键实践。</p> <p class="ql-block">百师千课教育研究院,是一家全国性的教师培训机构,主攻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内训等,自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四百多场的教师教研培训活动,为教育部国培计划累计培训全国各地教师达到十万余人次,收获多方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百师千课”以追求品质、讲究信用、注重细节为行业操守,以宣传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传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传递最新的课改动态为宗旨。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名师,分别于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贵州、安徽、河北、山西等多个地区组织开展教育学术研究,足迹遍布全国。</p> <p class="ql-block">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立国之本。目前, 国家教育部对教师国培计划还在继续加大支持,“百师千课”始终秉承一颗坚定不动摇的心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立志将全国名师的优质课堂带到各个城市,展现在每一位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面前,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p> 二、培训内容:思想碰撞明方向 <p class="ql-block">肖盛怀:让常规管理成为生命的诗行</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美好,藏在细节里。”肖盛怀老师的开场如清泉石上流。他展示的“班级公约生成记”视频中,孩子们围坐讨论的场景,让我想起我们长河小学晨读时孩子琅琅的读书声。“常规不是枷锁,而是让每个生命自由生长的支架。”</p> <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管束,而是唤醒。”肖盛怀老师以“民主班级”理念为钥匙,打开了教育人对常规管理的新认知。他倡导的“学生自主制定班规、自主选举班委”模式,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我们对“把管理权还给学生”的思考。“就像梯田里的稻穗,每一株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肖老师的比喻让兰村小学田副校长深受触动,“未来,我们将把‘班级公约’与国学特色教育的智慧结合,让规则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马艳新:家校共育的破冰之钥</p><p class="ql-block">“家校矛盾的背后,往往藏着未被倾听的期待。”马艳新老师的案例分享直击痛点。她展示的“亲子日记”里,一位母亲写道:“女儿说我只会玩手机,可我在外打工,除了视频,还能怎样?”这让我想起长河小学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们布满老茧的手——他们何尝不想参与孩子的成长?马老师的“三步沟通法”(共情-共商-共行)如明灯照亮前路!</p> <p class="ql-block">“家校矛盾不是对立,而是教育理念的碰撞。”面对家校沟通难题,马艳新老师以“平等对话”为支点,撬动我们对协同育人的深层思考。她分享的一个个案例,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参训者的心田。马老师的实践让江口墟镇小学李副校长豁然开朗,“我们计划将所学经验融入家长夜校管理,让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学员最美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李镇西主题报告:教育初心和教师成长</p><p class="ql-block">李镇西以“好的教育是唤醒与生长”为主线,结合30余年教育实践,提出“校园应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乐园”。他强调,校长要“心中有光,眼里有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尊重、理解与共情,点燃学生的内在动力。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他指出:“技术是工具,人性是根基。真正的教育,是用不变的爱应对万变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互动研讨:经验共享促提升</p><p class="ql-block">分组研讨环节,副校长们围绕“班级管理策略”“家校矛盾化解路径”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来自富州中学的滕薏副校长分享了结对帮扶学校的管理经验:“教育需要‘慢功夫’,我们通过‘一师一策’个性化方案,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长的支点。”</p> 三、学员感悟:以学促干践初心 <p class="ql-block">参训副校长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是一次“理念的革新与心灵的共鸣”。</p> 四、 学习笔记 五、收获成长 <p class="ql-block">马艳新老师的《如何破解家校沟通难题》与李镇西校长的《教育初心和教师成长》两场讲座,如同两盏明灯照亮了我的教育认知。当"每个学生都是教师成长的踏脚石"与"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两个观点相互碰撞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本质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共生关系。 </p><p class="ql-block">马艳新老师展示的班级案例让我看到家校沟通的突破口:建立共情场域。当某位家长因孩子成绩焦虑时,马老师没有急于给出建议,而是先引导家长回忆孩子三岁时学会走路的喜悦。让家长重新发现孩子成长的内在节奏。这种沟通策略启示我们,家校对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需要构建情感共鸣的第三空间,让教育期待与成长规律在此相遇。 </p><p class="ql-block">李镇西校长提出的"卓越自我"理论,刷新了我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在转化所谓"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当教师将每个教育困境视为自我突破的契机时,教育就形成了双向滋养的生态圈。有位教师记录学生冲突处理过程的案例让我深受启发:通过持续记录事件细节与自我反思,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化解矛盾,更在过程中提升了情绪管理能力。这种成长印证了"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镜像"的深刻内涵。 </p><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雕刻与改造,而是唤醒与共生。当我们以成长型思维对待每个教育现场,家校沟通就转化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师生互动则升华为生命能量的交换。这种认知的转变,让我重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完成教师的自我实现,这才是教育最动人的双向奔赴。<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育是一场唤醒与共生的旅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兰村小学 田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聆听三位教育名家智慧盛宴,如沐春风。肖盛怀老师"抓常规就是抓成长"的务实理念,马艳新老师"家校共育同心圆"的沟通艺术,李镇西老师"以爱育爱,以心传心"的教育情怀,让我深刻感悟到: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是灵魂对灵魂的雕琢。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使命如磐的定力、开拓创新的魄力、深耕厚植的耐力,在传承与变革中守护教育本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智慧的土壤里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长河小学 张阳</p> <p class="ql-block">“教育是浪漫的事,更是严谨的事。” 代远学校李副校长在笔记中写道:“李镇西老师提出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让我更加坚定了‘以生为本’的管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培训,我们带着思考而来,揣着使命而归。正如李镇西所言:“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独特的光芒。”站在新的起点,麻阳教育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耕教育沃土,让爱与智慧在苗乡大地生根发芽,书写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图/文:张阳</p><p class="ql-block">初审:王茂旺</p><p class="ql-block">复审:王景勇</p><p class="ql-block">终审:黄生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