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春过后,趁着风和日丽,我和先生启程去广西桂林旅行。这是一趟圆梦之旅,圆了我俩四十三年之梦。</p> <p class="ql-block">记得1982年春天,我和先生结婚旅行去广州。那时乘坐的是绿皮火车,车票有效期有三日。车到桂林站,我俩听说桂林好玩,就下了火车,心想玩上一二天,继续南下不迟。</p> <p class="ql-block">在桂林我们初次见识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奇妙景色,尤其是象鼻山,形如巨象,长鼻汲水,令人叹为观止。谁知在桂林转悠了一天,我俩又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更美的风景在阳朔。那时没有网络,也没有现在这样滿大街可见的旅行社,我们在什么功课都没做的情况下,果断地坐上了开往阳朔的长途汽车。汽车走走停停,四小时左右才到阳朔。我俩一看表,天哪,离手中火车票的最后乘车有效时间只剩下半天了。阳朔是没法玩了,只好重新调头回桂林。</p> <p class="ql-block">从此这遗憾就深深地埋在了我俩的心底,多少次说起漓江的奇峰倒影、渔舟唱晚,涌起重游阳朔的冲动,但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岁月如梭,这一拖就是大半辈子。今年终于下定决心了却心愿。</p> <p class="ql-block">大约是老天爷念及我俩的一片诚心,到达桂林的第二天清晨,我从酒店的窗口看到象鼻山景区的江面飘起了一层白雾,象山、塔山与穿山在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我俩赶紧下楼步行几分钟赶到景区,拍下了这千载难逢的美景。返回途中,日月双塔所在的杉湖也开始起雾,于是又如愿拍摄了雾绕双塔的照片。说也奇怪,这雾似乎是专为我们而起。等我们刚拍完照,雾立马就散了,湖面干干净净的没留下任何痕迹。</p> <p class="ql-block">从桂林去阳朔,这次我们可是做足了功课。我们坐船顺流而下,因为桂林最好的山水就集中在这一段。可惜我不会画画,要是会画画,写生首找的地方一定会是这里。不会画画,就只好用相机替代了。</p> <p class="ql-block">上游船时,我曾私心希望下点小雨,觉得雨中看山水会更加有诗意。可是天边却连一朵带雨的云彩也没有,不过也没大太阳,风软软的,很适合在甲板上看风景。船快到兴坪古镇时,漓江在这里拐了个弯,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上的图案就取材于此。于是很多人都在甲板上留影。我很仔细地寻找与人民币上图案相似的风景,可惜游船航行的角度并不由自己控制,因此取景总是不能如愿,应了一句老话:风景在每个人眼里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次重游阳朔,似乎是为了弥补亏欠,我们把该去的地方都去了,什么遇龙河,世外桃源,大圩古镇,马岭鼓寨、银子岩等等。但尽管活动丰富,景色如画,当年的那种滋味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想起宋代词人刘过晚年重登武昌安远楼时发出的“终不似少年游”之叹,颇有同感,于是也填词一阙:</p> <p class="ql-block"> 《 忆旧游》</p><p class="ql-block"> 记新婚远旅,驻足漓城,初识清幽。叠巘笼烟霭,更波光鹭影,箬笠轻舟。杉湖柳岸青锁,枝上鸟啾啁。奈车笛催归,中流击楫,梦歇云收。</p><p class="ql-block"> 悠悠。卌三载。问社燕年年,飞过訾洲?酥雨添新绿,趁风和日暖,旧地重游。竹篙轻撑船渡,惊起几沙鸥。叹霜雪飞蓬,少年滋味今已休。</p><p class="ql-block">注:訾洲是漓江上著名的一座洲岛,“訾洲烟雨”是桂林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草于柳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