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十八回 国共谈判破裂 全面内战爆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共首脑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后,由周恩来在重庆与国民党开展后续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停止国内各地一切军事冲突并恢复一切交通,关于停止冲突及恢复交通之命令依第二项之规定商定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国内军事冲突及交通阻塞等事,与我国对盟邦所负有之受降及遣送敌俘等义务有关,故应由政府与中共各派代表一人会同马歇尔将军从速商定办法,提请政府实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及政治协商会议,各推定国共两党当事人以外之公正人士八人,组织军事考察团,会同国共双方,在发生冲突区域考察军事状况、交通情形以及其他与国内和平恢复有关事项,随时将事实真相提出报告并公布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月10日公布停战协定声明部分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民国国军及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应实行的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另自规定者外,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惟对于复员、换防、给养、行政及地方安全必要之军事调动仍属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破坏阻碍一切交通线之行动必须停止,所有阻碍该线交通线之障碍物,应即拆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实现停战协定,应即在北平设一军事调处执行部;该执行部由委员三人组成之,一人代表中国国民政府,一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人代表美国。所有必要训令及命令,应由三人委员一致同意,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名义经军事调处执行部发布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双方声明并载入会议纪录的规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开停止冲突命令第二节,对国民政府在扬子江以南整军计划之继续实施,并不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开停止冲突命令第二节,对国民政府军队为恢复中国主权而开入东北九省或在东北九省境内调动,并不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开停止冲突命令第三节内所云之交通线,包括邮政在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兹同意国民政府军队在上项规定之下调动,应每日通知军事调处执行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双方并声明军事调处执行部一切协定建议及指示,只涉及停止冲突所引起之直接问题。美国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仅为协助中国委员实施停止冲突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协定规定双方军队应在1月13日午夜就各自位置停止军事行动。同时,在北平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由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负责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调处国共军事冲突。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分赴各地执行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协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政府组织案: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委员名额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决策需经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民大会案:规定国民大会代表增加各党派及社会贤达代表700名,确定了国大的职权和召开时间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平建国纲领: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规定了政府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如保障人民权利、实行地方自治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事问题案:规定了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以政治军等原则,还确定了整编全国军队的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宪法草案案:规定了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的原则,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等作了规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群众万余人在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大会。会议由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施复亮等著名民主人士主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会尚未开始,国民党特务及暴徒数百人就冲入会场,抢占主席台,捣毁会场设施,殴打会议主持人和与会群众。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棍棒、石块等凶器,对与会人员进行疯狂袭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施复亮等多人被打伤,许多群众也无辜受害。其中,李公朴头部受伤,郭沫若被特务用铁器击中,马寅初的长衫被撕破,文稿被抢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较场口事件激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公愤,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民主、坚持独裁统治的真面目,使更多的人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对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周恩来等中共代表亲自到医院慰问受伤人士,表明了坚决支持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暴行的立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内外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的行径,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境地,也让各界人士更加坚定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较场口事件”后,国共后续谈判在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队整编问题:共产党主张公平合理整编全国军队,实行军党分立、军民分治,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后,军队归政府领导。国民党则企图通过整编,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区政权问题:共产党要求承认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实行地方自治。国民党坚持“政令统一”,不承认解放区政权,要派官员接管解放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整编第3师、第41师等部为先锋,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重点进攻宣化店地区。国民党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火力,采用分进合击战术,妄图一举围歼中原军区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原军区部队奋起反击,在李先念、郑位三等领导下,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面对敌人进攻,部队先进行顽强阻击,迟滞国民党军推进速度,为战略转移争取时间。随后,按照预定计划,主力部队兵分三路实施突围。南路军向西突破平汉铁路,直插鄂西北;北路军越过平汉路,向豫西方向挺进;东路军则向东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行动。在突围过程中,各部队遭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斗异常激烈。如皮定均率领的东路军,为迷惑敌人,佯装主力向东突围,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兵力。他们在多次战斗中,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成功突破敌人防线,最终进入苏皖解放区,创造了军事突围的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在突围过程中减员严重,从五万余人减员至一万多人,但基本保存了部队的核心力量,为以后的战略反攻、重返中原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历时36天的中原突围战役中,取得毙伤俘国民党军12,000千余人战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原军区部队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保存了有生力量。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解放区部分城镇,但未能实现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战略目标。此役,国民党军队拉开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内战的序幕,标志着国共全面内战爆发,国共谈判最终破裂,和平建国希望破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