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辩是非,不乱分寸,不显锋芒,人生守拙的三大境界

一帆在汕头

<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喧嚣浮躁,人心日益浮动,我们如何能在功利横流的尘世中保持本心的澄明?古人在艺术与生活中归结的守拙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道德经》里一句“大巧若拙”提醒我们,在追求完美与精巧的过程中,真正的高境界往往看似笨拙,却在自然与本性中找到了最完美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守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哲学,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代表着一种低调进取的生活态度,守拙藏晖,低调进取,臻至成功。守拙,意味着在文采上以质朴取胜,在道德上以朴实成就,在才能上以拙朴增长,正如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菜根谭》中所云:“抱朴守拙,涉世之道。”</p> <p class="ql-block">  守拙,包含了不争对错、不乱分寸、不露锋芒三个重要的境界,是一种深邃的生活哲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p> <p class="ql-block">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争,并非怯懦,而是洞察世事后的豁达与超脱。真正的智者懂得,不争对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他们懂得.喧嚣的世界,适时止语,看破不说破,疑义不争辩,于别人是善意,于自己是修炼。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p> <p class="ql-block">  不乱分寸是处世之要义。分寸之间,藏着万世之祸福。做人行事,需谨言慎行,不可得意忘形,更不可失却分寸。人际交往中,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不乱分寸,意味着在不同的场合和关系中,能够恰当地把握自己的言行,既不过分谦卑,也不过度张扬。</p> <p class="ql-block">  不露锋芒方为智者之选。真正有智慧之人,懂得守拙藏慧,避免过于显露锋芒。拥有能力时不显摆,做出成就时不自满,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懂得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以最合适的方式展现自己。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过于显露锋芒往往会偏离自然之道,违背人性常识。</p> <p class="ql-block">  人生守拙三境界,实则是儒家之中庸、道家之无为、佛家之空性的融合体现。不争对错,是儒家之仁爱与和谐;不乱分寸,乃道家之自然与平衡;不露锋芒,则近似佛家之超脱与放下。生活于纷繁世事中,须保持一颗平和之心,才能从容应对人生种种挑战与变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