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如家睿柏·酒店走13分钟5.7公里,途经:乌海线,前往云台山红石峡。 看景区图片,了解云台山风景区。总面积240平方千米,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等11个景点。云台山风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 云台山红石峡号称华夏第一奇峡,即是云台山最精华的标志,也是河南省唯一的集国家重点名胜区,已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片。 红石是峡云台山景区集泉、瀑、溪、潭于一谷的风景区。全长约2000米,峡谷深藏于地下68米,为自然界山水精品走廊。 <div> 一进红石峡,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两边赤红色的岩石就呈现在眼前,与峡谷间的水相映成趣。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div> 云台山美在红石峡。砂岩是红色的,由于砂岩中铁质氧化程度不同,形成不同造型和各种图案。可谓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在陡峭的岩壁上人工开凿出人行栈道,供游人游览行走。 溪流边的栈道和远方的天桥,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风景。 在蜿蜒的栈道和陡崖之间穿行,欣赏溪流怪石,宛如行走在盒景之间。你说这座桥是天然还是人工的呢? 红石峡玉面大佛:红岩石壁上,有一块凸出的山石,活像一尊佛像,相貌慈祥,神态安然。 安静而清澈的潭水,不由让人想起四川的九寨沟,所以这里也有小九寨之别称。 红石峡是距今几亿年前沉积的红色石英砂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线状峡谷。 一线天:这里涧水分切山体,急流而下,绝壁高耸,崔巍对峙,山体相合只留一线天地。 白龙瀑,是峡谷第一挂瀑布,共三叠,垂直落差60余米,上两段短而隐,下一段长而露,状如飞雪玉龙,银光闪闪。 陡峭的岩壁之间,清澈的溪流通过其间,从栈道望下去,可以看到一群群的小鱼遨游。 头顶刀劈一样的峭壁,脚踏礁石一样的栈道。 天女散花瀑布:飘飘洒洒,飞花碎玉。 红色的岩壁崎岖嶙峋,小桥凌驾于悬崖峭壁之上。 在首龙瀑处,可乘坐五级电梯上行到达观景平台。同时还能欣赏到幽深峡谷与飞瀑流泉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一幅灵动的山水画中。 走过紫藤长廊就可到达红石峡出口。 红石峡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险峻,山石秀丽俊朗,回望这巨幅画卷,我心沉醉,美哉,红石峡!壮哉,红石峡! 回顾全长1500米的峡谷,在这里体验到了峡内绝壁悬崖,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瀑泉飞泻,溪潭珠串。真实的山水,流连忘返。 云台山红石峡去往西南方向的圆融无碍禅寺,行走51分钟32公里,途经:乌海线、X006。圆融无碍禅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 圆融寺,全称“圆融无碍禅寺”。所谓“圆融”,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无碍”,乃“心无挂碍,行无所碍”。 是中国唯一处体现佛教圆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刹。 这座寺院有十九殿、二院落、七堂、两塔院、十七处泉、还有一馆。 走进去,在大雄广场上,耸立着高990厘米的释迦牟尼佛及阿难、迦叶两位尊者的铜像。阿难尊者以“多闻第一”著称,大迦叶尊者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走到寺院的一角,有块硕大的波纹石上镌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这个福字里暗含“子、才、田、寿、福”五种字体。旁白几个小字:“一人一衣,一口饭,一亩田,即是福也”。看来,不同之人对于“福”的理解,真的大不相同。现在说话:大概叫作三观不同吧。 古佛宝殿供奉的卢舍那如来,是明代石刻造像。 大殿后是规模硕大的藏经阁,红墙黄瓦,有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感觉。 在天王殿前有一对草白玉马,是圆融寺“石刻八宝”之一,雕凿于唐代。寺院喜好摆放白马,是因为玄奘西天取经时由白马驮经而归,因此借以怀念白马的功德。 这四个草白玉石刻瑞兽方蹲雕凿于清代,是传说中的四方神。南面朱雀,风舞南飞,象征腾飞;北面玄武,依山而稳,象征稳重;东面青龙,行于东海,象征遨游;西面白虎,虎卧于川,象征驰骋。中间的天然水晶球寓意“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 圆融寺别具风格的钟鼓楼,全国独此一家,特点有三:其一,它是中西合璧的范例。它的下半部,四四方方,是中国古代城门楼式建筑。上面四个小塔,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中间部分仿造印度释迦塔,顶端盖的是中国传统的凉亭宝顶。 其次,该建筑无梁无柱,上下通体,完全用砖块圈砌,充分展现了建筑力学的精妙原理。第三、它有一个几何造型,象征着圆融的构思。下边四方,当中变八角,往上变十六边,再往上成三十二边,……最后成圆。它孕育了一个几何圆融的概念,一切事物皆能成圆。 千年古刹 ,晨钟暮鼓 ,禅烟袅袅,山宇环绕,所以古人雅称此处为“太行小灵山"。 大悲宝殿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圆融寺共有十七处泉井,古佛洞中龙脊泉、卧虎泉。 在大雄广场左侧有唐吴道子作品,龙王石刻。 还有龙泉。在圆融寺有19眼泉井,泉泉有传说,井井有故事。 唐代汉白玉—千佛塔。 这里不仅有宋仁宗皇帝御笔题的"赞僧赋”,还有清顺治皇帝的“出家偈”,清代石雕太平海。 由于圆融寺是韩国佛教圆融宗祖庭,我们注意到,该寺内诸多景观的指示牌都标注中、韩两国文字。寺中有一尊“同源同宗”的碑刻,意为圆融寺为韩国圆融祖庭。要知道韩国的圆融宗下设有700多座寺院,其根脉均在焦作的圆融寺。该碑刻时间为2010年。 如今登高而望,但见吕涧山中松柏滴翠、院落相错、宝殿辉煌、佛塔林立,遍布石刻,诸多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堪称“深山藏古寺、群峰绕梵刹”的佛国胜地。 圆融无碍禅寺南向1小时16分钟48公里,途经:连固线、中原路到达焦作嘉应观。 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处,俗称庙宫,始建于公元1723年。 嘉应观是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水患,御祭龙王,特下诏书建造的行宫、庙观,集宫、庙、衙三位一体。因其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故有“河南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清代建筑群。观内现存殿宇100余间,皆采用清代宫式建筑形制规模雄巨,结构谨严。 观前山门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应观”,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门周石雕五条奔龙和海水、云气等,技巧颇精。 御碑亭,伞行圆顶,六角重檐,金黄色琉璃瓦覆顶,形似清朝皇帝的皇冠,庄严而富丽堂皇。 “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是御碑亭楹联,也是雍正皇帝对清朝治河官员的忠告。雍正皇帝惩治贪墨,澄清吏治,裁革陋规,仅仅五年时间,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风气为之大改,以至于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之说。 碑亭内有嘉应观的镇观之宝—大铜碑,铜碑高4.3米,宽0.95米,厚0.24米,是现今我国境内体积最大的铜碑,碑头标明“御制“显示此碑规格之高,此碑是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而打造。 主碑设计便和黄河相联系,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 黄河水清碑,记录着在雍正四年的十二月十三日到雍正五年的正月初八,黄河中下游的两千一百多里浑水变清这一奇观。时至今日,人们还用“河清海晏”来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雄伟大气,而更神奇的是此殿还被当地百姓称为“无尘殿”,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时间不打扫,但却不沾灰尘,不结蛛网,少有飞鸟,非常神奇。 在大殿顶棚的65幅彩绘,由33只凤32条龙组合而成,为啥会不洁而净?经鉴定,彩绘全部绘制于檀香木上,这种木头本身会散发奇特的香味,飞鸟十分敏感,所以大殿顶棚才少见飞鸟和蛛网。 <div> 钟楼有一口八音神钟,据说敲击时能发出八种不同的声音,美妙动听,令人称奇。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才华。<br></div> 禹王阁,这里供奉着在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治河泰斗—大禹, 新中国首位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和苏联专家治理黄河指挥部旧址。参观一下“情系黄河”资料展室。 桌椅、条几等办公用品、电话以及一对福寿花瓶、笔筒、茶壶、肥皂盒也是当时的用品。 西道院为道台衙署,是河北道管辖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共21个县专职治理黄河的办公机构。彰德、卫辉、怀庆这三个地方都处在黄河大禹故道上,是黄河泛滥的重灾区。河北道是治理黄河最关键地区,朝廷才把河北道设在武陟,并设黄河同知,加强河防。 脑补一个古代官吏知识:衙门与衙署有什么不同,道台与同知有什么不同?衙门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公堂也有后衙;衙署是专门管理某项工作的衙门。河北道道台衙署是专门管理黄河修防工作场所。按惯例道台是负责全面工作的。河北道黄河同知虽然与道台级别相同,但心无旁骛,专门负责黄河修防工作的。因为治理黄河工作繁重,道台衙署不设后衙,是不准带家属的。嘉应观道台衙署是全国唯一处保存最完整的专职治理黄河的衙署。 嘉应观的建筑艺术,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万里黄河第一观。它供奉的均为彪炳史册的治河功臣,蕴涵了中华五千年治河经验,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 嘉应观行驶一个小时约56公里,途经: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北四环入住汉庭酒店(中原水产物流港点)。 郑州惠济区信阳菜馆晚餐。墙面宣传:口味、价格都到位,要数我才对。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桃花流水,南湾鱼肥,信阳菜美。天然原料,集天地之精华;鲜香可口,融南北之风味。 信阳,山好,水好,菜也好。今日白天徜徉于绿水青山之间,晚上享信阳菜之美味,不醉不归!<br><br>